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阿茲特克文明可能死於沙門氏菌

2017年02月24日 20:28 PDF版 分享轉發

2017-02-24 10:39 來源: 煎蛋網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案例之一,一場十六世紀的毀滅了本土種族。近期兩份研究表明,導致它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來自的一種致命

其中一份研究中,研究人員稱他們複原了取自1540年代墨西哥墓葬的胃部DNA。當時的瘟疫殺死了該國80%本土居民。研究報告於本月8日以預印本形式發布在bioRxiv網站上。

丹麥自然歷史的古代DNA研究者Hannes Schroeder表示,這可能是歐洲殖民者帶來毀滅性病原體造成原住人口驟減的第一個基因證據,「是個很給力的研究。」

1519年,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率領的軍隊抵達墨西哥時,當地原住人口約2千5百萬。一個世紀後,經過西班牙人的戰爭和瘟疫摧殘,人口暴降至約1百萬。

其中最大規模的瘟疫爆發被稱為cocoliztli(即阿茲特克語中的「瘟疫」)。分別始於1545年和1576年的兩場cocoliztli,據估計殺死了7百萬到1千8百萬墨西哥高地居民。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在各個城鎮,人們挖了許多深溝,祭司們從早到晚不停地搬運屍體丟進溝里,」一名目擊了1576年瘟疫的法國歷史學家寫道。

造成cocoliztli的原因尚未達成共識——儘管、天花和斑疹傷寒的猜想都曾被提出過。2002年,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造成悲劇的是一種引起的出血熱,以及雪上加霜的旱災。他們將1545年瘟疫與十四世紀歐洲黑死病做了比較。

為了嘗試解答該問題,德國普朗克研究所的演化基因學家Johannes Krause率領的團隊,對來自南墨西哥瓦哈卡高地墓葬的29人的牙齒DNA進行了提取和排序。其中的24份DNA與1545年至1550年間的那場瘟疫有關。

基於超過2700個現代細菌資料庫的比較,從其中幾個人身上複原的古代細菌DNA與沙門氏菌相吻合。

對受損的短DNA片段的進一步排序使得該團隊能夠重建這種被稱為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的細菌基因組。今天,這種細菌會造成常見於發展中國家的傷寒。如果沒有治療,它會殺死10%到15%的患者。

Schroeder稱這種細菌造成瘟疫爆發是非常合理的推斷,「他們的研究很成功。」然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演化基因學家María Ávila-Arcos並不同意。她指出,某些學者認為造成cocoliztli的是一種病毒,而該團隊的方法無法捕捉到病毒。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