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界面文化 | 「如果覺得XX不好,你就去做XX」這種觀點錯在哪裡?

2020年02月14日 6:23 PDF版 分享轉發

CDT編者按:本文公眾號原文已被刪除

「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去做官;如果你覺得人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並改變身邊的人,而不是一味的謾罵、抱怨、逃離。」

這樣一段話日前正在社交網路上引發熱議,甚至引申出了無數「如果覺得XX不好,你就去做XX」的仿句。而這一爭論的核心焦點在於:進入體系是個體改變整個社會系統的唯一方式嗎?以良善的個體取代體制內失職的個體,既有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了嗎?

電影《危樓愚夫》截圖

我們無法在當下做一個現實實驗,測試個體的加入是否——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體系的正義。但是,通過研究青少年應對種族暴力的方式,我們或許能夠獲得些許啟發。既然美國白人警察常在偏見的影響下對實行不公正對待,如果有更多正直善良。期待改變這一現狀的黑人青年加入警察隊伍,是否就可以改善這一現狀?事實告訴我們,整個體系的出路不在具體的個人身上,複雜的結構性矛盾不是一兩個正直的理想主義者自我奉獻就能解決的。

他們對警察不滿意,便決定去做一個好警察

在美國許多城市,非裔父母往往要給青春期子女上一門必修課,教導他們在街上遇到警察時,如何反應才能保住性命。自2014年弗格森事件【編者注:非裔青年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在沒有攜帶武器的情況下遭遇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Darren Wilson)槍擊身亡】以來,針對少數族裔的警察暴力再次成為全美熱議的社會痛點。在這個背景下,不少曾經受過不公對待的非裔青年決定行動起來,通過加入警察來改變美國執法機構中的種族不平等。他們對警察不滿意,便決定去做一個好警察。那麼,他們的努力能夠制止針對少數族裔的警察暴力嗎?

2014弗格森事件當事人

自廢奴以來,被解放的南方黑人大規模遷徙至北方城市定居,警察執法中的種族暴力就未曾斷絕。繼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中爆發的大規模衝突以來,弗格森事件讓美國警察暴力中的種族偏見重新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並掀起了一場延續至今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一部分非裔年輕人決定通過加入警察隊伍來改變現狀。他們中許多人成長於城市中貧困率高、犯罪率高的社區,並且大多親身經歷過警察的不公正對待。成為警察,他們不僅想要改變美國司法體系中的種族歧視,更希望為非裔社區居民們提供切實的幫助和照顧。

曾在華盛頓工作的非裔警察泰隆·道森(Tyron Dodson)在談及自己工作的時候說:「黑人警察希望能夠幫助他們的社區、家人和種族。我們希望去做正確的事,從而能讓年輕人明白他們需要和警察合作。警察不是敵人,而是朋友。警察是調停者,不會傷害到你。但是相信我,我也曾經被受過警察的不公正對待。我也曾在警民對立的另一方待過。」

與此同時,美國各地的也在努力提高警員當中少數族裔的比例。2016年,美國司法部發布了一份指導性的《促進執法人員種族多樣性報告》,希望幫助各地方警察機調整人口構成、雇傭更多少數族裔警員。該報告特別指出,少數族裔人口較多的地區更應該盡量保證相應比例的少數族裔警員,從而讓當地居民相信警察能夠代表自己的利益,緩和警民矛盾。

在警民矛盾尤為突出的巴爾的摩,市警察局也希望招募更多的少數族裔

然而五年後,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根據《華盛頓郵報》的統計,2019年,在未攜帶任何武器而遭到警察射殺的受害者中,有1/3是非裔,然而非裔人口卻只佔美國總人口的13%。

真正的社會病灶在於更廣泛的結構性問題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讓更多非裔青年成為警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一方面,非裔警察參与執法是否真的能改善警民關係,效果存疑。密歇根州立大學司法正義教授詹妮弗·柯斌娜(Jennifer Cobinna)在警民衝突尤為嚴重的弗格森和巴爾的摩對非裔社區居民進行訪談發現,在是否認為非裔警察比他們的白人同事執法更加公正這一問題上,認同和反對的人數基本相當。另一方面,少數族裔警察的執法也未必比白人警察更加公正。去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則研究分析了2014-2015年所有涉及警察的槍擊案,研究指出,白人警察並不比少數族裔警察更常對少數族裔嫌疑人開槍。針對這一研究結果,司法正義研究學者菲利普·戈夫(Phillip Goff)解讀認為,我們不能認為只有白人警察懷有種族偏見;結構性種族主義對少數族裔警察,同樣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但是,無論警察自身的種族身份如何,將一樁樁暴力案件歸結于個別「壞警察」的種族偏見,仍然沒有觸及問題的癥結。《哈佛商業評論》一篇文章指出,有關警察槍擊事件的主流討論常常淪為對涉事警察種族主義行為的聲討,忽視了整個警察行業普遍存在的、鼓勵強硬行動的「警察文化」。美國警察的績效考評往往依據一系列量化指標,包括逮捕數量、罰單數量等;而不考慮他們避免了多少衝突。在警局內部日常互動中,強硬的行動也比謹慎、保守、觀望的態度更容易得到上級讚許。即使警察學校開設了針對性課程,教導新警員如何在執勤中採取保守策略、降低警民衝突的可能性,他們在進入警局后也常常被固有的警察文化所同化。而另一方面,無論個體警察的態度如何,種族主義已經形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閉環。有研究指出,由於現有的種族、警民矛盾,非裔群體在被警察攔下后往往顯得尤其緊張焦慮;而這些表現足以讓一個沒有種族偏見的警察「客觀地」判斷對方行為可疑。在鼓吹強硬行動的警察文化下,警察也傾向於針對這些「可疑行為」採取暴力措施,最終釀成悲劇。

鼓勵強硬行動的「警察文化」在整個警察行業普遍存在

如今,大數據和演算法在警察執法中的應用,更加鞏固了種族偏見。2016年,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學者維爾尼克(Wernick)所帶領的團隊研發出的一款名叫「熱點」(hotspot)的程序,並正式被芝加哥警察局採用。據研究者介紹,「熱點」基於芝加哥警察局海量歷史數據,預判犯罪地點和潛在罪犯,從而提前制止犯罪。該程序幫助芝加哥警察局繪製犯罪熱點地圖,並列出了一份四百名最可能犯罪的「危險分子」名單,由警方上門對他們逐一進行警告。問題在於,這份熱點地圖是根據芝加哥警察局的過往犯罪記錄以及報警電話,包括針對所有「可疑人員」的報警電話來繪製的,「危險分子名單」則是基於過往被捕和犯罪人員的社會關係分析得來的。由於建構演算法的數據來自於帶有種族主義偏見的犯罪記錄和警方行動記錄,「熱點」指導下的警察行動也會不成比例地針對少數族裔。對於一線警察而言,他們只是在科學演算法的指導下行動,即使沒有種族歧視的惡意,也延續了歧視性的執法行為。

做一個不帶種族偏見的好警察改變不了針對少數族裔的警察暴力,並非因為此事無解,而是因為在警察好壞的背後,真正的社會病灶在於更廣泛的結構性問題。美國城市非裔社區的暴力犯罪頻發,是觸發警民矛盾的關鍵。羅納德·戴維斯(Ronald Davis),一位已經退休的非裔警長,在回顧自己30年來的從警生涯時敏銳地指出:「有太多的非裔社區被暴力所荼毒,這種暴力對警察和居民來說都是危險。然而,必須要記住,種族不是造成非裔社區暴力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結構性種族主義、在教育和住房方面的社會不公,以及靠大規模逮捕、監禁來維持穩定的法律秩序。」

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延續至今

上世紀八十年代里根政府上台後,美國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使得公共住房、教育和醫療資源大幅縮減。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工業的產業轉移使得工人階級大規模失業,幾乎掏空了北方銹帶地區工業大城市的內城。儘管這些改變對於整個銹帶地區工人階級都是致命性的打擊,在種族主義的幽靈之下,承受損失最大的仍然是非裔工人階級。他們有人失去了住所的成為了大街上的非法遊盪者;有人失去醫療資源,靠鴉片止痛染上毒癮;失去了教育資源的孩子們早早被納入黑幫,就此跌入犯罪與貧窮的惡性循環。如果無法解決這些矛盾,作為國家暴力機關的警察永遠無法改變與非裔居民之間充滿壓迫與敵意的關係——無論警察的膚色如何、是否是種族主義者。

當然,強調社會問題的結構性因素並非否定個體行動的力量。行動可貴,但必須指向真正的、系統性的問題才有效。正如羅納德·戴維斯說,對問題的根源視而不見無法帶來真正的改變:「如果我們繼續在警察和種族問題的本質上自欺欺人,我們永遠也找不到出路。真正的和解必須建立在真相的基礎上,不管真相多麼惱人、多麼令人不適。真相可能會傷人,但選擇性失明卻是致命的。」

參考文獻:A Black Police Officer』s Perspective. The Undefeated.

https://theundefeated.com/features/a-black-police-officers-perspective/.

Advancing Diversity in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 of Justice.

https://www.justice.gov/crt/case-document/file/900761/download.

What we』ve learned about police shootings 5 years after Ferguson. Washington Pos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2019/08/09/what-weve-learned-about-police-shootings-years-after-ferguson/.

Officer characteristics and racial disparities in fatal officer-involved shootings. Joseph Cesario, David Johnson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32/15877.

The Organizational Reasons Police Departments Don』t Change. Barbara Armaco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ttps://hbr.org/2016/08/the-organizational-reasons-police-departments-dont-change.

The minority report: Chicago’s new police computer predicts crimes, but is it racist? Matt Stroud. The Verge.

https://www.theverge.com/2014/2/19/5419854/the-minority-report-this-computer-predicts-crime-but-is-it-racist.

My Truth About Being A Black Man And A Black Cop. Ronald Davis. Huffington Post.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opinion-davis-black-police_n_5adf4328e4b061c0bfa22ef8.

Police Militarization in Urban Areas: The Obscure War Against the Underclass. Daryl Meeks. The Black Scholar.

http://www.jstor.org/stable/41069174.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實習生 韓雨桐,編輯:黃月、潘文捷,未經「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