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梁文韜書評】 《誰是中國人》

2017年11月24日 23:23 PDF版 分享轉發

《誰是中國人》作者林泉忠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作者不單找來了余英時先生題字,亦有兩位名作家張鐵志及沈旭輝寫序,加上作者長期硏究、台灣及琉球的問題,本以為可以有所期待,可惜的是,由於書的性質應該是報刊文章輯錄而成,沒有一個整體架構,章節安排也沒有太大的連貫性,實在有點遺憾。儘管如此,由於廣義來說都是跟身份認同的討論有關,個別章節仍然值得細讀。

歷史社會分析不該純然是歷史事件的描述,也不應是社會調查報導,而是必須提出關於觀察結果的解釋。可是,此書只是綜合統計數字,大多都僅是描述及相關評析而已,該提出解釋的時候卻裹足不前。例如,在第一篇題為「為何愈強大,台灣愈不想統一?」文章中,作者的研究發現正當大多數民眾傾向認為中國堀起之後,「強勢的經濟力量有可能增加兩岸統一的可能性」,同時也出現「台灣本土意識與反對統一的意志卻在加強」,但作者的說法是兩岸之間的經濟因素「能否發揮對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實質影響力,仍有待持續觀察」,即作者本身得不出一個結論。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其實作者大可以提出的初步觀察結論,應該是經濟因素沒有對中國認同產生正面的影響力,反而出現負面的影響力。作者之所以不能或不想下此結論也許是刻意迴避中國想要并吞台灣的企圖,而若下此初步結論就等於是揭穿了統戰失敗的現實。

當然除了應該可以明確表達此初步結論外,更理想的做法是進一步解釋為何會出現這些負面的影響力。作者沒有直接提出可驗證的命題供大家思考,然而大家不妨試試指出到底當中的關係是甚麼;其中一個説法可以是,正當中國經濟影響力大增時,由於大家擔心令中共具備更大的並呑台灣實力,因此,高舉本土意識以作防衛,是一種正常的心態。至於在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的討論中,在作者關於香港的篇章中其實也出現類似的負面相關現象,香港亦是隨著中國經濟起飛,而對中國的認同下降,特別在年輕族群之間,但書中卻同樣的沒有提到任何可以用作解釋的命題。

再回到台灣的問題,另外一個解釋可以從陳水扁時代加入了台灣史的教育談起,這大概是導致年輕人台灣意識逐漸高漲的重要因素,可是作者在討論台灣史觀的爭議上時並沒有做出連結,實在可惜。

綜觀作者寫作的用意,是勸導中共政權可以用更寬容的心態對待港、台,其心中最理想的狀況是中國日後民主化,到時候台灣人其實是可以考慮跟中國「統一」。面對后愈加極權的中共,很多港、台兩地的年輕人或許根本不會對中共心存幻想,這有違作者主觀意願。

不過姑勿論點,這本書裏面很多章節其實都是相當據有時效性,是針對各個這幾年不同的事件作出評論,值得大家多加參考。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