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記者看書】 吳亦桐評《沒有墓碑的草原》

2017年12月29日 22:22 PDF版 分享轉發

2017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美國人權組織「南蒙古人權信息中心」發行了英文版《蒙古大草原種族滅絕》第一卷,作者是靜岡大學蒙古族教授英。該書譯自楊海英2009年于日本出版的《沒有墓碑的草原》,記錄了文革期間當局對蒙古族的種族屠戮歷史。

中國的主流宏大敘事中,楊海英筆下的蒙古文革屠殺史並不被當局見容、甚至也是很多漢人主動集體失憶的歷史。但楊海英不會失憶,就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塞爾的《夜》,記錄納粹屠殺猶太人歷史一樣,少年的眼睛看到了殘忍的極限,當他們長大時,為了阻止死去的人再度死去而作證。

1968年到1969年間,只有5歲的楊海英,在故鄉鄂爾多斯烏審旗的家門前,目睹絡繹不絕的蒙古人將被殺害的親人遺體帶回家鄉,當時年幼的他也難逃自己的家庭成為「政治賤民」的命運。他的母親說,我們蒙古人的命如草芥、命如螻蟻。

多年以後的1991年,楊海英循著母親哀惋的「蒙古人命如螻蟻」話語,數年間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和逾百個訪談,尋找這場屠殺的制度性根源,及藉制度張揚的人性之惡。他先是以史料鋪陳了近代歷史中命運多舛的蒙古族,淪為日本和中國的雙重殖民地,以及期間的民族自決史背景。滿州國治下的蒙古接受了日本近代的文化教育,湧現出大批知識精英,這時候的蒙古尚未丟棄民族核心和精神。中共對蒙古民族自決和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有著深切的忌憚,這為中共建政后對迫害精英及文革期間的民族屠殺埋下了伏筆。

順著這個背景和邏輯線進入本書的軸心,14位蒙古人的述說將個體歷史與民族歷史交疊起來,他們中有紅色政權官員、醫生、學者、貴族後代、作家、學者、普通牧民各個階層的人,還包括楊海英的母親。被楊海英打撈出這些文革見證,還原了一個大屠殺的血色草原︰蒙古男性被清算、牧民被強制內遷,家園被漢人移民佔領,母語被禁言……。吊打、舌頭扎針、光腳在火上跳舞、鐵鉗拔牙等殘酷的刑罰、強姦和施暴女性的細節常常讓人有窒息感,讀者願自己永不在場。

據書中統計,當時140萬人口的蒙古族,有逾34萬人被捕,2萬7千9百人遭到殺害,12萬人致殘。意味著每一個家庭都有人被囚,每50個蒙古人就有一個被殺害。

作者鋪陳的背景和故事,等待你歸結罪惡原因,如果你的眼睛只盯住政治風暴或制度之惡,這遠遠不夠。曾是造反派的講述者林色認為,文化大革命其實是從開始的,內蒙數萬的知識精英並未讓毛澤東放心。當握有最高權力的農耕文化代表毛澤東、以政治之名釋放狹隘逼仄的反智人性時,內蒙註定變成人間煉獄。

在書中,曾直接指揮屠殺的原錫林郭勒軍分區司令員趙德榮、哲里木盟軍分區司令員趙玉溫說︰看見蒙古人就噁心,這些傢伙死幾個沒有甚麼大驚小怪的,死一個少一個;就連被很多熱愛的周恩來,也對中共藉整肅內人黨來實施屠殺之實的文件表示承認。毛澤東、周恩來到軍隊司令,再到將木棍捅入女性子宮的漢人流氓,共同完成了這場罪惡。他們真的想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蒙古人死去,然後理所當然的佔領草原並變成莊稼
地,他們骨子裡認為「會種莊稼的才是文明的、先進的人類,對蒙古族的民族清洗,只是在淘汰劣等民族」。2011年捍守家園的蒙古牧民莫日根被開礦的大卡車惡意輾死,卡車司機也許正是抱持這樣的優越感。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楊海英教授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在蒙古草原漸成荒漠;維吾爾人時刻身處監視中、很多在千瘡百孔的家園上絕望自焚的今天,在的文革回潮時代,重新探討本書中的文化性民族屠戮問題,有著迫切的現實意義。

楊海英說︰國際社會都提出就是中國又重歸,當中國重新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們作為蒙古人、藏人、維吾爾人或者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就覺得完全有可能重新整肅蒙古人,再次鎮壓藏人、維吾爾人,目前維吾爾人正處於嚴峻被鎮壓的狀況之下。中國任何時候都可以對每個少數民族,定上你是一個「民族分裂分子」,重新拿你開刀。

我再次想到威塞爾的《夜》,相似的種族屠殺,納粹懺悔認罪,被審判定罪。為何發生在中國的這場屠殺,依然沒有國家或個人承認責任?楊海英認為,整個國家還在屏蔽真相時,當人們的道德勇氣缺乏時,無真相亦無真正的民族和解。

楊海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近七十年的歷史,它把負面的東西或歷史的過程掩蓋起來,做了七十年的洗腦工作,中國這種傳統的獨裁社會無法向人權、向人道主義、向民主轉型,這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不是習大大或一、兩個政治家的問題,這是全中國人的問題,因為中國人被奪去了掌握真相的權利,所以做不到真相、和解這一步。

中國知名作家王力雄為本書所作的序言寫道︰這是所有漢人都該讀的書。民族問題如一個試金石,可以試出漢人中公知、民主派人士的普世價值含金量,他們習慣將文革期間蒙古族種族屠殺歸結為專制迫害,但漢人虐殺蒙古人時的殘酷手法,不可能獲得政權的一一指點和具體設計。問題還在於今天漢人對蒙古人的壓迫仍然繼續。

80歲高齡的劉英伯在人生最後的幾年光陰,與他的女兒、日本作家劉燕子一起將本書譯成中文,2014年在台灣出版。劉英伯在文革中九死一生,他說︰漢人欠蒙古人的,我們要償還。他們替很多人完成某種救贖。

劉燕子曾在公開發言中引述劉曉波的話︰如果統一隻能意味著強制和奴役,那就寧可不要這樣的統一。這句話彷佛令我撿拾到一枚解決民族問題最匹配的鑰匙。

楊海英,蒙古名字為「俄尼斯?朝格圖」,蒙譯日文名為「大野旭」。1964年生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日語系。1989年赴日留學,現為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曾著有《草原和馬與蒙古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肅清資料》,其中《沒有墓碑的草原》獲得日本第十四屆司馬遼太郎大獎。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