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李南央狀告海關案"跟進51:"頭百下半闋"開篇

2018年08月31日 7:17 PDF版 分享轉發

文章轉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李南央狀告海關案

寫完上篇——「跟進報道」(五十)之後,我跟律師商量,將文章寄給賈志剛合議庭長的同時,附上一張賀卡:「同慶五十」。律師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只是市面上只有生日、婚慶、節年之類的賀卡出售,他找人專門製作了一張。現將卡貼在這裏,也與關注我案的大家們「同慶」。

沒有首都機場海關扣留《口述往事》這本書,不會有我「狀告海關」的官司;沒有三中院的十五次延審,不會有契機讓我在一篇篇「跟進」中,以三中院和北京高院及至北京市人大、全國人大對法律程序和法典的蔑視,點出「法在黨之下」等於沒有法的、每一個中國人面對著的悲哀現實。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我要預謝合議庭長賈志剛先生將我案繼續拖下去。這給了我更多的時間,讓我不緊不慢、盈盈冉冉地完美我的「行為藝術」,徐徐緩緩、不即不離兒地引來越來越多在網上遛彎兒的人駐足觀看我的「作品」。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李南央狀告海關案跟進51:頭百下半闋開篇

我查不到賈志剛先生的具體資料,但從相貌上看,他大約在四十三、四歲左右,也就是說,應該屬於70后的一代,或是在大學、或是在中學讀書時,經歷了「六四」,不應該是對那個歷史事件全然不知的人。我的律師小夏與賈志剛先生同畢業於北京政法大學,小夏告訴我,畢業后選擇做法官還是選擇做律師,其實就是選擇了今後的人生道路。他以為進入法院,也就是進入了的政府部門,法官不過就是個科員,可憐得很。最初,對他的闡釋我是將信將疑的:不至於這麼悲催吧?這四年多來,賈志剛先生的作為讓我信服了小夏的說法。賈先生看起來比我有著高一級的權力,把我這個小民原告捏搓玩弄于股掌之中,其實他應該符合於這篇「跟進」題頭引言中楊繼繩先生的邏輯判斷:他比我擁有的多,所以他比我對這個制度感到恐懼。

我怕什麼?頂多輸了官司,賠了五十多本書;退一萬步,即使被抓進去,也就是再多一分人生體驗,如此而已。可賈先生呢?他怕的地方就多了:1.月月被原告點著名地拉出來講理,月月被關注這個案件的人們嬉笑怒罵,保不齊還被個別同行翻過白眼兒。案子再這麼無休止地拖下去,日久天長,怕是哪天連家人也要跟著別人一起朝自己翻白眼兒了。2.退出合議庭吧,便是一種態度——這事兒太齷齪,我不幹了。但是這樣一來,自己在三中院的前程怕是保不住了。3.案子總有開庭的一天,無論如何判決,都得按黨的旨意辦事。可是根據2015年出台的「人民法院法官判案終生責任」,責任卻是要由自己承擔的。賈志剛的名字被印在中國經典恥辱案例的教科書中,為法界後人所不齒的命運怕是逃不脫的了······

李銳的一生歷經磨難,被逐放、坐牢近二十年,晚年還被划入另冊,但是他所堅守的人生哲理:「儘管一生處於做人與當黨員的衝突中,我寧可受罪受苦,也不違心地去做不正當之事,傷害他人。」讓他活得痛快,活得坦蕩,用不著黨的宣傳機器費勁巴拉、開足馬力地運作,4月份父親一度病危,我的一篇「約字」,即可在短短几日,得上百人、上十萬字的讚揚文字慰藉病重的李銳。撇開「立言、立功、立德」的士人追求,單就活得瀟洒、活得自由、活得與恐懼拉開距離而言,選擇「不趨炎附勢」,比選擇「跟黨走」要來得明智、要來得聰明。勸賈志剛先生好好看看自己手中辦案之用的那本《李銳口述往事》,對你會有益的。

上面提到的父親的「人生哲理」,是他在《李銳口述往事》一書中追憶母親時說的:

兒時,母親常對我們講與父親有關的往事,常向我們提及那本《民國之精華》對父親的評價:「君秉性誠厚篤實,痛惡浮華,居常以儉約自持,能耐勞苦;與人交直而不數,喜聞藎言。」教育我們如何求學做人,特別不要趨炎附勢,品德最為重要,談做大丈夫的古訓:立言、立功、立德和不淫、不移、不屈。雖然因為年幼,那時尚不能完全領會,但是在母親的教導下對父親的品德多有繼承,一生受益頗多,也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每當遇到大事,我不會突破良知的底線。儘管一生處於做人與當黨員的衝突中,我寧可受罪受苦,也不違心地去做不正當之事,傷害他人。

父親又說:

我的體會,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思想的形成,家庭環境很重要,父親、母親、家庭環境,還有兄弟姐妹,當然學校及其他社會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所以應該講,我一生的開始是幸運的。

相較父親的成長環境,我們這些(包括賈志剛先生)「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一代,一生的開始可謂極其的不幸運。別的家庭我不好說,我的經歷是:從小母親就要我聽黨的話,文化大革命初期在家中遇到父親,他也告訴我:要聽的話。學校的經歷則是共同的,老師天天教育我們要做革命的接班人;我記得小學、中學,共產黨的教育路線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不趨炎附勢」,「不淫、不移、不屈」,偶爾聽說,也知道那是在舊社會所需要的品德,時代不同了,紅旗下的我們,應該是:「聽黨的話,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準備著,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在這種「德、智」的馴化下,我自己是沒有腦子的,毛主席今天這麼說,我就這麼做,毛主席明天那麼說,我就那麼做,直到1976年活到26歲時,跟著黨和毛主席跟得暈頭轉向,完全找不到北了以後,才開始轉動自己的腦子。

從我自己在大陸生活的那四十年中被洗腦的經驗,聯繫到海關扣書後這五年來遭遇到的事情和得到的一些「好心勸告」,真是痛感實現「依憲治國」的最大障礙來自中國奴才和奴隸土壤的深厚。要改變這種土壤結構,個人的力量確實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是從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饒有興緻地跟蹤「跟進報道」的趨勢看過去,我又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個人努力潛移默化的催動,會有達到「足道」境界的那一天。更何況現在努力于「改良中國土壤」的,已是一個「群體」。

在結束《「」跟進報道》「頭百下半闋」的開篇之文時,我有了種步入「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境界的、豁然開朗的感覺!期待著大家的繼續關注!


2018.8.30.
來源:博訊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