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簡介

2019年07月24日 11:28 PDF版 分享轉發

科學箴言報》是面向全國的頗有影響的四開日報。1908年11月由科學基督教創始人瑪麗·貝克·埃迪夫人(Mrs.Mary Baker Eddy)在美國的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創刊,由基督教科學出版社出版,報名便由此而來。它雖與宗教團體有關,而且報名上有「基督教」字樣,但並不是純宗教性的報紙,而是一份面向「世俗」的一般性報紙,自稱是「國際性的報紙」(international newspaper)。它雖然是一張略帶宗教性質的報紙,卻很少直接宣講教義,而是企圖通過對各種事件的「正面」報道來啟示和感化人們。它一般不刊登暴力與色情等誨淫誨盜之類的報道,有時即使發表一些犯罪和災禍性新聞,也迴避細節描寫,著重分析事件產生的前因後果。它以善於強調報道國內國際重大事件,並對其進行見解獨到的述評和分析而著稱于報界,受到知識界的推崇。現分國內版和國際版兩種,每天24至28版。國內版每周出版五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波士頓等城市出版;國際版以同名周報的形式在英國倫敦出版,以刊載國際新聞評論為主。然而這樣一份比較嚴肅正派的報紙,發行量卻一直在20萬份上下波動。

該報刊登的新聞、評論和社論短小精悍,所報道的內容及題材也很廣,辟有文學、藝術、文化、科學、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特稿專欄,在國際新聞報道方面尤負盛名。它還是解釋性報道手法的重要倡導者和實踐者,對一些國際問題(包括中國問題)的分析都比較客觀、公正,為此這份報紙不僅受到美國中上層知識分子的歡迎,而且還為美國國會、政府部門以及海外研究國際問題的人士所廣泛重視。

與其他美國報紙明顯不同的是《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刊登廣告方面有三個特點。一是它登廣告比例大大低於其他各個大報,每天刊登的篇幅僅占整個版面的 25%,而一般報紙的廣告約佔70%的版面;二是對廣告的內容限制頗嚴,一般不接受煙、酒、專利藥品、咖啡等廣告,有時甚至連像旅館、療養所、旅遊、墓地等廣告也在拒登之列;三是擁有較多的國外廣告,這主要是由於該報在國外讀者中有較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因而一些外國客商樂於在該報刊登廣告,旨在擴大產品的國際銷路。

走訪著名媒體:美《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 來源:日照 發表時間:2004-6-23 8:36:44]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在美國為數不多的有影響力的報紙中,《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很獨特的一份報紙。它每天都只有20版,而且幾乎都是政治、經濟方面的嚴肅新聞,就連報紙也只有1/4開,比各大報小一號。然而,就是這樣一份看上去薄薄的報紙,卻是美國白宮、國會領導人和高等學校、研究機構學者的必讀之物。

「不傷害任何人,並幫助所有的人」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總部位於波士頓市中心,在一座古老的基督教教堂旁邊教會圖書館的大樓里。

在該報公關秘書艾倫·塔圖爾小姐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報社的編輯部。與《紐約時報》相比,該報編輯部不大,才120多人,整個報社加上經營部門總共250人。但其環境、設備比《紐約時報》強多了。辦公室乾淨漂亮,色彩柔和,花草點綴其間,非常舒適。

該報主編保羅·斯拉姆布勞克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並介紹了該報的歷史、辦報方針及特點。《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創立,本身就是一個與各大報不同的傳奇性故事。該報創立於1908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其創辦人是一位新英格蘭地區的婦女,名叫瑪麗·貝克·艾迪,她當時已經80多歲了。由於曾受到媒體的傷害,她決心自己辦一份公正的報紙,這就是《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有意思的是,她為報紙設立的辦報方針是「不傷害任何人,並幫助所有的人」。這個原則後來成了《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格言,每天刊登在報頭的左上角,就像《紐約時報》上「刊載所有適宜刊載的新聞」的格言一樣。

突出自己的聲音和獨到觀點

斯拉姆布勞克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雖是教會主辦的,但卻不是一份宗教報紙。該報也不進行宗教宣傳,而是向信徒和公眾提供服務,讓他們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在編採方面,該報頗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首先,它基本上使用自己記者和撰稿人寫的報道和文章,特別是重要新聞,很少用其他媒體和通訊社的稿件。每天只有一個綜合短消息版,是採用美聯社和其他媒體的消息來源,用以補漏填缺,這樣就能反映出其鮮明的觀點和特色。報社記者不多,只有幾十人,除了本部之外,在全國有9個分社,在國外有7個分社。但有一批高水平的自由撰稿人,長期為該報寫稿,這樣就能保證有自己的報道和分析。其次,該報特別重視深度報道、分析文章和言論,在版面中,上述內容要佔一半以上,這是該報權威性之所在。許多人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就是想看看它

是如何分析評論時局發展的。斯拉姆布勞克先生說,我們是一份追求高格調的報紙,我們不炒作新聞,不拚命追逐新聞。我們不僅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更要告訴讀者為什麼會發生。不僅從當地的角度看發生的事情,更要從世界的角度看這件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常常能指出他人還沒有想到的問題。比如,在 「9·11」之後不到一個星期,該報就深入採訪了各伊斯蘭國家許多人士,報道了他們對「9·11」的反應,提出了「他們為什麼恨我們」的問題。在當時舉國上下群情激憤,反恐壓倒一切的情況下,該報的報道和文章講出了許多美國人不願聽到,但又很有反思價值的觀點,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關注中國、報道中國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每周一到周五齣版的日報,而在每天的國際版上幾乎都能看到至少一篇對中國的報道。《中國重築綠色長城》、《中美走「新中間道路」》、《中國外交使出「軟力量」》、《中國沿海成為世界工廠》……政治、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無所不及,既有對中國國力提高的稱讚,也有對中國社會現存問題善意的提醒和建議。今年1月,該報駐北京記者羅伯特還去了趟中國東北的吉林市,在那兒他採訪了一位下崗職工的家庭。羅伯特說:「我經常會被中國一些普通老百姓勤奮工作、建設家庭的故事所感動。」

就像產品的質量決定著企業的生存一樣,新聞報道的質量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也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國際部紐坎姆女士強調了「信任」二字。她說:「在我們報社,編輯對記者的能力很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捕捉到很好的選題,並且用公正而且生動的形式報道出來。」不過,信任不等於大撒把,該報編輯與前方記者緊密合作,以保證報道的質量。如在北京的羅伯特,每當他發現一個新聞線索,就會和波士頓總部的編輯討論從哪方面著手去做這個報道。一旦確定了選題,他們會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進一步商量報道的細節。這樣,記者現場的直接感受加上集體的智慧,才能努力做到客觀和公正。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一共獲得過7次普利策新聞獎,也許將來關於中國的報道能使它再次加冕。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