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人物百家】抗日衛國民族英雄——蔣介石(九)

2019年04月21日 8:54 PDF版 分享轉發

(主持人:李正)

時光如流,往事如煙。,回首悠悠歲月,講述真實歷史。百家人物,正如那天上的星星,閃爍在夜空里,常留記憶中。

正當躲到窯洞里養精蓄銳的時候,1937年8月13日,將士已經打響保衛家國的淞滬戰役!

七七事變爆發以後,揚言要「三月亡華」。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已經相繼淪陷。當時國軍非常被動。大敵當前,苦思冥想,制定了一套破解「三月亡華」計劃的戰略——用「淞滬會戰」打頭陣,拖著日本人的軍隊,把他們的路線,從「由北向南」拖成「由東向西」!

抗戰初期,蔣介石視察廬山高級軍官訓練團。(圖片來源:搜狐)

這麼打的好處是:

第一,避開平原作戰,阻擋日本人的軍需供應,降低日軍機動性和炮火優勢。

第二,中國西邊是雲貴川,疆域廣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國軍可以「背對基地、邊打邊退,……用空間換時間」。

戰功卓著的中央稅警總團與日軍展開巷戰。(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關於這個時空布局戰略,《蔣緯國口述自傳》里有一個詳細說明: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父親確實對大陸做了詳細的地略分析,所以才決定,要對抗強敵日本,先要替日本做一個打勝中國的構想。他發現,日本如果要侵略中國,肯定把攻勢基地放在北方,由北向南攻擊,把國軍推到東南沿海,如此一來,就能達到三月亡華的美夢。我們的對策是:使日軍由北向南的攻擊改變為由東向西,把自己的攻勢基地放在大後方(雲貴川),只要基地後門是開著的,我們就有機會,所以我們會花那麼大的勁開發西南公路、滇緬公路和雷多公路。如果父親不是熟讀中國的古戰史,恐怕也不容易體會中國的地理。」

圖為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將士奮起反擊。(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就在蔣公里裡外外重新布局的時候,日本人還做著「三月亡華」的美夢呢!

日本人的部署跟蔣介石預測的如出一轍:從北平往西南斜線一條下來,直搗西南,之後佔領中國這條線和漫長海岸線之間的半壁江山。也就是從中國地圖公雞脖子開始,往雞屁股上切一刀,整個雞肚子城市最密集的區域,全部佔領!

淞滬會戰,圖為日軍攻入上海市內與國民黨守軍巷戰。(圖片來源:搜狐)

日本參謀本部當時分析:華北軍閥割據、各自為政,一打就散,不容易發起全面反抗!所以把華北做戰場非常有利!7月29號,日軍公布《對華作戰計劃大綱》:「在平津地區對中國軍隊盡量加以沉重打擊。萬不得已不在青島和上海作戰。」日軍參謀本部還不放心,補充規定:「一旦行為波及華中華南,盡量不要出動陸軍兵力。」

圖為國軍在淞滬會戰時修築的環形工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日軍如意算盤,讓蔣介石給廢了。

當時的大上海是著名的「十里洋場」,商賈林立、租界密布。上海和周邊地區,城市街道、水道密布,對國軍的輕裝備部隊很有利。而淞滬戰役前,日本在上海駐軍還不到6000人!因為上海有租界,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英、法、美、意4國公共租界,分別有這四國的駐軍,實行武裝中立。日本沒打算在上海開戰,蔣介石出其不意主動求戰!

圖為時任民國政府婦女部長慰勞淞滬會戰將士。(圖片來源:搜狐)

蔣介石命令國軍張治中的部隊堵塞吳淞口,封鎖揚子江口,向日軍發起「謹慎挑釁」。蔣介石在日記里說:「此戰不在勝負,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長。」蔣公很清楚,憑軍事實力,沒法跟日本人打,只能憑血肉和民族精神。

淞滬戰役打響的前一天(1937年8月12日),國軍海軍第1、第2艦隊主力在江陰江面集合完畢。現場氣氛相當悲壯,全體海軍官兵鬥志高昂,誓與日寇決一死戰!之後通濟艦、大同艦、自強艦、德勝艦等艦船,同時打開水底門,開始自沉行動。

這是蔣介石的命令:在江陰長江江面上建立堵塞線,阻住長江航道!具體就是:把船上的炮卸下來以後,在江面上自沉!

阻塞長江航道太重要了!因為仗一打起來,日本海軍肯定得順著長江水路從側面偷襲淞滬前線國軍的側後方,而且還有沿長江西進威脅首都南京的危險。不堵不行!

日軍為打通江陰防線,飛機轟炸、艦艇增援,攻了仨月,到上海淪陷也沒衝過去。不過中方的代價太大了。大小船隻炸沉了35艘,國軍海軍幾乎消耗殆盡!海軍將士以慘烈的犧牲拚死掩護了淞滬前線70萬陸軍弟兄的後方,保護了長江下游軍政機關、工礦企業向四川大後方的安全轉移。

江陰堵塞線建好的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在上海打響。隨著戰事鋪開,日本人發現,這仗打起來沒完沒了,東一下西一下,死活就弄不出個勝負來!日本總部急了,陸續從日本、中國華北、台灣各處調兵。真按蔣介石設想的路數發展了:把主力全吸引到南邊來了。

蔣介石部署重兵,下令:「不惜任何犧牲,予以強韌作戰。」

這場強韌作戰太慘烈了!日軍的火力猛如槍林彈雨,布下一片火海。國軍的武器裝備照日軍差的可以說天上地下,只能靠血肉之軀愣填。戰役每持續一個鐘頭,國軍的死傷數目,就以千為單位累加。

當時第三戰區司令官馮玉祥說過:「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仨鐘頭就犧牲一半,有的支援5個小時死了3分之2!」一個師多少人哪?一萬五!仨鐘頭就戰死七千五!要怎麼馮玉祥說呢:「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

倖存下來的國軍戰士後來回憶:當時戰場上到處是戰友的屍體,把黃埔江的水都染紅了。

國軍88師裡頭有個叫蔣堂華的戰士,參加過第1輪進攻。他回憶:「8月15號之後,我們要拿回被日本人佔領的一個大紗廠。我們523團攻進去一個營,中斷他的電網,結果,整個營的人一個也沒回來,都死在裡頭了。」

當時很多陣地幾易其手,一會失守,一會搶回來。這種拉鋸戰,堅持了三個月!

仗打得最艱難的時候,蔣介石親自出任第三戰區長官,到前線指揮。蔣公捨生忘死,有一回坐火車趕往前線的半路上遭到敵機轟炸,差點把命搭上。蔣夫人也在撫軍途中被日軍飛機炸傷。

淞滬戰役從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3日打了整整仨月,中日雙方投入的兵力加一起接近百萬人馬,日軍投入兵力37萬人,死傷4萬人;國軍投入75萬人,死傷30萬人。國軍至少有28位團長以上指揮官殉國,85個師全部犧牲。德國幫助訓練的最精銳部隊,四分之三都在淞滬會戰中陣亡,大部分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淞滬決戰讓侵華日軍三月亡華的美夢破滅,迫使日軍拉大戰場,改變戰略走向。戰後,當年在日本投降書上的簽字人、日本外相重光奎就回憶錄說,這是日本的戰略失誤,37萬大軍在淞滬一拖就是一年不說,而且南京淪陷后已經是12月底,氣候寒冷,行動不便,加上長江流域水鄉澤國的地理環境,日軍裝備威力大減。

上海淪陷,南京危在旦夕,蔣介石決定遷都重慶。11月20日,蔣介石發表遷都聲明。他說:「我們始終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們的。終有一天,會由敵人製造的廢墟中出現嶄新的國家,只要地球存在,這個國家就將繼續存在。」

其實上海淪陷直接威脅首都南京,日本考慮到國軍的困境,開始策劃逼蔣投降。沒想到蔣介石出了遷都這張牌!12月13日,南京失陷,侵華日軍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面對殘暴、沒人性、又勢不可擋的日軍,國民黨上層那悲觀情緒,簡直都沒法說了。基本上都是一個看法。什麼看法啊?跟日本硬打,結果就一個:戰敗、亡國!

汪精衛派系的人就更甭說了,連投降的準備都做好了。大部分文職官員也都主張議和,支持蔣公抗戰的人甚至被嘲笑是不切實際的「唱高調」。

蔣介石知道,這時候所謂的議和,等於是投降。蔣介石橫下一條心:團結全體國民,抗戰!

1937年12月16日,蔣介石發表《我軍退出南京告全國國民書》,向全體國民宣告:

「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我全國同胞,……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敵愾,步步設防,……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以制敵之死命。」

淞滬會戰,為中華民國換來一年零三個月的緩衝時間。按照日本原先的侵華路線圖,當年沿平漢線就可以順勢拿下的武漢三鎮,到了第二年10月才被日軍佔領。這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整個南中國的學校、工廠、機關,全部得以沿長江西遷,國家基礎得以保全!在那裡,抗戰的力量正在重新凝聚!

【人物百家】抗日衛國民族英雄——蔣介石(八)

【人物百家】抗日衛國民族英雄——蔣介石(七)

【人物百家】抗日衛國民族英雄——蔣介石(六)

【人物百家】抗日衛國民族英雄——蔣介石(五)

【人物百家】抗日衛國民族英雄——蔣介石(四)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

原文鏈接:【人物百家】抗日衛國民族英雄——蔣介石(九)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