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中國綠色經濟增長之路仍依賴大規模舉債

2017年08月18日 0:54 PDF版 分享轉發

中國希望未來經濟發展之路更節能環保,但這種綠色經濟仍是建立在大規模舉債的基礎之上。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周二公布的經濟年度健康狀況評估凸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趨勢:2016年中國實際財政赤字——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等半官方實體的借貸——已經相當於GDP的12.4%,較2012年高出逾三分之一。

中共官方預算赤字僅為GDP的3%-4%,但中國多數投資是地方政府通過LGFV、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以及所謂的產業基金等不斷演化的表外實體完成的。

這些機構通常槓桿很高,其在支撐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放緩,基礎設施建設被用來填補空缺。2017年年中基礎設施支出佔總投資的比例為27%,2011年年中該佔比僅為22%。在這期間,製造業和住宅投資佔總投資的比例下降近10個百分點,今年7月份為44%。此間IMF的廣義財政赤字指標呈現爆髮式增長。

基礎設施資金過去主要用於新建道路或進入產能過剩的電力行業,但如今卻更多地進入了中國急需的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項目。

儘管這些項目有助於居民健康,從而在長期內可以支持經濟增長,但這些項目通常耗資巨大。據亞洲開發(Asian Development Bank),該行2010年評估的北部大城市天津的一個水資源保護和治理項目的內部回報率只有5%-8%。銀行業和影子銀行的平均貸款利率分別約為5%和7%,與上述回報率非常接近。四位《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教授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過去五年中國一半以上的基礎設施項目不產生經濟效益。

中國需要更好的自來水廠和更清潔的空氣來保障居民的健康以及長期經濟增長潛力。隨著這些舉債建設的基礎設施在中國后危機時代增長戰略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將更環保,但面臨的風險依然不低。

來源:華爾街日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