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我不哭了,一個11歲中國小學生的美國求學記

2017年01月11日 2:28 PDF版 分享轉發

大學的中國錄取人數激增之後,中國人赴美留學呈現低齡化趨勢。一位來自中國的父親坦言,“美國的教育更好。”

2016年8月,11歲的江西男孩嚴智耀來到南卡羅來納州一個寄宿家庭,開始了他的異國求學生活……

當Ken Yan(嚴智耀)的父母為11歲的兒子謀划未來時,他們決定,最佳選擇是把孩子送去離家7,000英里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那時的Ken不會說英語,而且必須和素未謀面的一個美國寄宿家庭住在一起。但Ken Yan一家認為一切都值得。

為了追尋美國教育,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正將孩子送往太平洋彼岸──並且這些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小。

據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署(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稱,在美國就讀小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已經從2011年的500名增至2015年的2,450人。同期,在美國就讀初中的人數從17,914人陡增至46,028人。和數以萬計赴美就讀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大軍相比,這兩項數據似乎還不值一提;但預計未來幾年這些數據還將進一步攀升。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亞州爾灣市(Irvine)、專門負責中國市場的教育顧問Emily Li稱,“這一趨勢顯而易見。2004年我來美國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和我一樣過來讀研。幾年後,過來讀本科的人越來越多。然後是高中。現在,很多中國孩子過來念小學和初中。”

2016年8月底,Ken Yan離開家鄉──中國江西省,告別家人和朋友,遠渡重洋來到加利福尼亞州。在這裏,父母找了一個寄宿家庭照顧Ken的日常起居,還為他找了一所新的學校。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Ken回憶道,“上學的第一天非常難熬。我告訴媽媽我想回中國。”

Ken的父親Sam Yan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好。”他指出,美國教育能促進獨立思考、帶來更多機會,學習壓力也更小。

同時,這些家庭希望在美國站穩腳跟。不久前,Ken的父母就加入了中國的赴美置業大軍,在爾灣市購買了一處物業。優美的風景、安全的周邊環境和高端的購物配套已經令該片區成為中國人在美置業的熱門之選。其他人則通過EB-5投資移民方案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幾年後便可申請成為美國永久居民。

“他們的心態是把孩子送過來,越早越好,”Li女士稱,“他們相信,未來申請大學的時候,一口流利的英語能讓孩子更有競爭力。”

大多數中國學生就讀於私立學校,這些學校通常會協助他們申請簽證,並提供英語語言支持。

Sam Yan是一名房地產開發商,他之前已經將大女兒Cassie送去加利福尼亞洲橘郡(Orange County)讀高中,住在當地的一個寄宿家庭。目前,Cassie已經19歲,在附近的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讀大一。另一個17歲的兒子Gavin也在橘郡讀書,寄宿在一個美國家庭。

專門為海外留學生尋找美國寄宿家庭的服務機構Homestay Services International為Ken在美國找到了“新家”,男女主人的名字分別叫Meno Hamid和Kim Letter。夫妻二人在拉古納尼格(Laguna Niguel)擁有一座三間卧室的簡樸民宅。

這對夫婦曾在夏天時接待過幾個中國女孩,此後決定為兩個學生提供一整年的住宿。現年59歲、已經當祖母的Letter女士說,不久前他們關掉了家裡的美髮沙龍,希望以此(為留學生提供食宿)來貼補家用。這兩個學生就是目前正在上六年級的Ken,以及來自武漢的八年級學生Peter Qu。8月份,兩個孩子在遷往“新家”時首次見面。Qu的父母都是會計師。

兩個學生每人每月支付1,200的費用,夫婦二人負責為他們準備三餐、陪同外出及接送上學。

Ken Yan在課堂上。他就讀於美國加州米遜維耶荷市的Mission Viejo Christian School。

Ken在加利福尼亞州米遜維耶荷市(Mission Viejo)的Mission Viejo Christian School讀書。該校的小學和初中部共有300名學生,其中一小部分為留學生。國內學生的學費為8,500美元,國際學生是10,000美元。校長Bob Slater表示,該校有意增加中國學生人數。他指出,這能讓美國學生接觸異國文化,所以“對雙方都有好處。”

Ken的老師Ruth Pavey回憶道,9月份入學的第一天,“Ken畏畏縮縮,狀態很差。”她還記得, Ken弓著身子,眼睛一直往下看,“異常拘謹,很不自信。”

Pavey女士說,雖然Ken一開始什麼都不懂,但“我們做所有事情,例如在進行關於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或者聖經章節的討論時都會顧及他,設法讓他融入進來。”

一位名叫Carolina Abdella的同班同學對這個戴眼鏡的異國來客頗感興趣。她說,“我們會,比如說,開始在休息時間一起出去走走。”

不久,Carolina開始跟著他正在學習中文的哥哥學一些漢字。她背漢字給Ken聽,而Ken會通過Google翻譯把自己想說的話用英語表達出來。Carolina說,“他很有勇氣,背井離鄉隻身來到這裏學習英文。”

Pavey女士讓Carolina把座位調到了她的中國小夥伴旁邊。Ken說,“每當我有疑問的時候,她總是幫我解答。”

按照Pavey老師的說法,時間一天天過去,Ken逐漸地建立了一些自信。他開始用磕磕巴巴的英語分享自己在美國生活的故事,比如自己第一次洗衣服,肥皂泡從洗衣機里湧出,地面被水淹沒。老師還記得,當時大家和他一起笑得前仰後合。

漸漸地,Pavey老師感覺到,對於自己以及住在橘郡這片小天地的六年級學生而言,Ken的到來就像是一份“禮物。”

Hamid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廚師。在家裡,他帶領Ken和Peter品嘗各種國際菜式及美國本土菜肴,例如由雞蛋和香腸組成的豐盛早餐。他注意到兩個孩子小小年紀就在數學表現不俗,於是每天早上開車送他們上學的路上都會考一些數學公式。他們結伴去購物,一起在好市多(Costco)大口大口地吃熱狗。

談到這兩個孩子,Hamid先生說,“這真是我人生中一大樂事。”

經父母和Hamid夫婦達成一致,每天放學后, Ken在家教的輔導下完成家庭作業,9點之前上床睡覺。有時候Hamid夫婦會逮到Ken在玩電子產品,敦促他關掉。

除了語言障礙之外,美國的學校沒有中國的學校要求高。Ken說,“這裡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每隔一周,姐姐會過來接Ken一起購物,這是他最愛的活動。他還經常通過Facetime和媽媽視頻聊天。

在Ken顯得有些空蕩的卧室里,一隻好奇猴喬治(Curious George Monkey)毛絨玩具擺放在抽屜柜上。“媽媽送了我這隻,她希望我看到猴子就能想起她”,Ken說,“有時候我會和猴子一起睡覺。”

當被問到在美國過得怎麼樣時,Ken回答,“我覺得很好。所以我不哭了。”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周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