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大唯: 施德來:維護香港價值並非與大陸切割香港本土主義觀察之六十

2018年09月12日 20:45 PDF版 分享轉發

大唯: :維護價值並非與大陸切割香港本土主義觀察之六十

香港民生協進會(民協)主席施德來是八零后青年,但已是民協的「老人」。他13年前大學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民協辦事處當議員助理,剛好與他讀的社工專業對口,而他工作10多年來都涉及社會工作、社會運動和基層服務,從興趣愛好、專業知識、黨務工作的角度,民協的工作非常符合他的人生志向。在擔任了民協主席和議員之後,他的未來發展順理成章地融入了政治和議會軌道。

施德來是土生土長的香,在北角區長大,蘇浙中學之後進入城市大學社工專業,畢業十幾年後的今年,又完成了香港理工大學社工碩士課程。他在中學和大學期間就對政治、社會服務感興趣。2003年大學就讀期間,遇到香港「沙士」流行,畢業后找工作亦不容易,剛巧民協招聘職員,他應聘了。當時他知道民協專長做基層弱勢群體工作,自己學的是社工,有用武之地。進入民協時當區議員助理,參与了石硤尾七層大廈重建的地區工作。2007年開始幫民協搞區議會助選,2008年正式加入民協。

本土主義扭曲了鄉土情懷

對香港本土主義思潮如何看?施德來說,當年很多人走難來到香港,鄉土情懷重,自己的父輩就常常回大陸,經濟上支持親戚朋友。香港起碼一半人有鄉土情懷,他們的本土情懷不會與大陸切割。很多來到香港的人,不約而同都組織了同鄉會,以鄉親聚會來表達他們的思鄉之情和手足之情,他們最早是以香港為借住地,想著終有一天要衣錦還鄉。但是隨著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旅港宗親會不再以臨時居港最終回大陸為目的,而是紮根香港,融入香港社會,在建設香港的過程中尋求自我發展。因此,香港由於其制度和歷史文化習俗衍生的價值觀慢慢變成了一種與大陸不同的核心價值,而來到香港的移民把這種香港元素融入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形成了一種有香港元素的本土情懷。

他認為,香港的本土主義思潮扭曲了這種純潔的鄉土情懷,把與大陸人區隔開來,在政治和文化上製造對立。

施德來從一國兩制的實踐看香港的本土思潮形成原因。他說,香港一國兩制和普選的歷程,一些外來的東西剝奪了港人的自治權利,例如DQ議員就是破壞民主理念,有些人的參選權被剝奪。香港的廉潔問題近年也很突出,「沙中線事件」反映了制度上的缺陷。高鐵是不是要建,香港人沒有話語權,導致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偏差。香港人要守住這些價值觀和原來的信念,並不是抗拒大陸,而是不想這些東西侵淫香港。有些人的港獨主張是用來對抗,真正很少人會同意實質上的港獨。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民協的路線

施德來十分清楚民協的初衷和路線,他2008年協助馮檢基參選,積累了幾年議員助理工作經驗后,決定參選區議會。2011年在深水埗區的區初嘗敗果而不言退,終於在2015年成功當選黃大仙區區議員。他的社工專業學識和經驗使他的區議員工作駕輕就熟,在馮檢基打下的民協政績基礎上,他在擔任主席前後一直貫徹著民協的既定路線和宗旨,立足基層社區,重點經營民生政策和服務。面對2019的區議會選舉,民協正計劃派12名現任區議員和8名新人,組成20人名單參選,進一步鞏固民協的地區工作基礎,以擴大民協的影響力。

談到民協的路線和抗爭方式,施德來說,馮檢基招牌式的「又傾又砌」抗爭方式只是一種手法,民協的路線是以民生為重,民主方面有自己的立場。民協會透過地區民生工作,一方面爭取社區改善,另一方面教育市民提升民主意識。民協這幾年相對較少平台去做民主事務。香港回歸前,民協曾經有過自己獨特的角色,當時頻繁與中央溝通,魯平倚重馮檢基的基層經驗,任他為「港事顧問」。那時正是起草基本法、聯合聲明期間,要協助確定港人治港政策,民協的政治角色多,可以較為暢順地向北京反映香港人意見。

香港回歸后,較注重監督一國兩制落實情況,民協與北京逐漸缺失了溝通渠道,被其他中間人替代了。回歸前,民協高峰期有四個立法會議員,現在一個沒有。民協的初衷,起家的工作是做弱勢社群,做基層工作,民生是民協之本,要做大民主派的餅,民協的位置和角色始終存在,馮檢基雖已退出民協,但民協的路線都不會改變。

民協的工作模式在創新

施德來說,現在民協考慮的是如何翻新品牌,目前的骨幹是12個區議員,但在立法會沒位置,使命還是要從地區工作開始。民協的工作模式在改革中,過去民協也與一樣,也會做蛇齋餅粽模式的工作,現在覺得這種模式已經過時,而且被建制派濫用了,加上民協沒有足夠資源支撐,因此工作和服務的轉向不單以認識街坊為重點,而是與街坊建立可持續的關係。

民協想了一些實用的做法,通過組織居民自發的活動來聯繫群眾,擴大民協的影響力。民協組織街坊以物易物的活動很受歡迎,居民家中多餘的東西拿出來互相交換,成本低,實用性強,效果好。特別是年輕家庭的接受度高,參與感強,帶動了老齡家庭的參与。在民協的策劃下,居民自發活動為主,增強了居民共享、環保意識,達到教育目的,這種活動定期做,贏得了居民的讚賞和信任。

民協作為一個小黨,多年來都被一些大黨覬覦,或合併或「吞併」,但是都被民協否決。施德來說,目前形勢下,民協不會走合併這條路,而是改為議題操作,尋求與不同的泛民黨派和人士合作,這種工作模式已經在做,而且開頭開得很好。

施德來認為,民協可以持續發展,但鑒於力量薄弱,來自建制派對手的壓力越來越大,很難自己單打獨鬥,所以這一年找了很多民主派的盟友合作,搞地區題材。例如,曾經與泛民不同黨派的立法會議員,在不同地區的不同民生題材上合作,焦點放在地區工作上,這方面民協有經驗,起了主導作用。

今年春節后的海麗村清潔工人工潮,民協找到工黨和職工盟合作,與民協在該地區的人員一起搞,效果很好。工黨和職工盟利用他們的經驗,幫忙組織清潔工維權,民協則動員基層網路和街坊出來支持罷工工人,結果對資方形成很大壓力,最後妥協讓步,工潮取得成功。

以議題為工作項目,做實事,避開合併的狹窄思維,是民協確定的未來方針。民協過去習慣利用馮檢基的網路關係獨自做事,導致民協的發展限制了自己。現在調整為以地區議題來帶動不同地區工作,避免了工作脫離地區實際現象。

加強在泛民中的影響力

施德來說,泛民中的主流與民協的關係是兩條線,民主和民生,民協的民生工作成績,泛民普遍認同,民協的強項也是地區網路,擅長區議會選舉,利用區議員平台做民生。

民協開始與泛民其它團體分享區議會平台工作經驗,搞講座、工作坊,都邀請泛民人士參与。最近民協正在搞區議會改革平台,邀請泛民其它組織參与一起做,例如針對區議會的不透明運作,防止「大小白象工程」。

施德來說,政府近年有意削弱區議會的權力,而不是放權到地區議會。民協就針鋒相對,在區議會內改革長期存在的授權票問題,在深水埗區議會取得成功。民協反對區議員不經過充分討論甚至缺席會議就投票。民協的動議在深水埗獲得通過,取消了授權票制度。這個經驗正通過與其它區議會的泛民議員合作,擴大到其它區議會。

針對建制派在區議會佔多數的情況,如何令取消授權票動議可以通過?施德來說,建制派對授權票問題沒有理由反對,從大道理上他們說不通,可以迫使他們難以不認同。

另一方面,民協開始對團結其它泛民人士和黨派顯示出積極的姿態。例如以往每年的春茗,民協邀請的客人90%都是街坊,其餘是相同政治光譜的政界人士。今年的春茗,民協把邀請街坊的比例縮減到70%,空出的席位讓給邀請的泛民中人,如民主黨、工黨、新同盟、公民黨,還有其他傘后組織人士。民協更加開放自己的戰線,走出獨行的境地,開拓更為廣闊的疆土。

民協堅持選舉的初選機制

雖然今年初在九龍西立法會補選中,馮檢基遭遇初選后的「Plan B風波」,但民協始終主張泛民內部的初選機制,這是民協多年來在泛民陣營中一直的主張。對於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民協認為應通過泛民內部初選,使參選的名單減少,增加泛民的勝選機會。

施德來說,民主派大黨需要放下姿態,才能促進泛民陣營的團結。倘若2020年立法會選舉泛民有初選,必會促使理念相近的泛民黨派之間加強合作,民協亦有可能與其它泛民黨派合組名單。

民協的本土性強但不受本土思潮影響

據觀察,民協的地區工作成績素有口碑,是紮根地區街坊的一個拼民生政黨。從本土的角度看,民協最有資格代表基層民眾的聲音,最了解基層民眾的想法,這也是為何民協在「雨傘運動」后沒有走入「中港隔斷」甚至港獨的歧途,它始終沒有離地求存,沒有脫離社會的主流聲音範圍。

當民協響應基層民眾的訴求和願望,開拓黨的工作時,它一直在追求為基層民眾做實事,研究民生政策,促使政府施政糾偏端正。馮檢基作為民協的創始人,雖然被泛民陣營少數人「打入另冊」,但都沒有妨礙民協的既定路向,民協正在實行一條沒有馮檢基的傳統加創新路線。正如施德來所說,馮檢基在黨外的壓力團體做功,民協在政黨框架下發功,相互配合,繼續主打民生,義無反顧地扮演著泛民光譜中的角色。

——《縱覽中國》首發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