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這個黃金周 你掏了多少「份子錢」

2017年10月12日 9:18 PDF版 分享轉發

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送禮金‌‌‌‌”,國慶長假是中國人婚宴‌‌‌‌“井噴‌‌‌‌”的日子,只要接到赴宴通知或請柬,就無法繞開禮金這個門檻。這整整8天的假,也就代表你有可能收到更多的‌‌‌‌“紅包炸彈‌‌‌‌”了。

有媒體最近公布了一份各地紅包水準大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浙江省、上海市的紅包最大,平均需要1000元;江蘇省次之,平均在800元左右;廣東省、雲南省紅包最小,只需給100元左右即可。

在百度新聞搜索‌‌‌‌“結婚‌‌‌‌”兩個字,就能夠看到一堆讓人心酸的新聞,比如一個廈門姑娘十一收到6張請柬,要包出超過5000元的紅包,還有一個江西小伙十一要參加5場婚禮,要送出8000元等等。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把請柬下。‌‌‌‌”一聲嘆息,道出了人們對某些人情消費的無奈和反感。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假如一個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在外地工作,工資是稅後月收入4000元左右,扣去生活費用等支出,一個月結餘大概有1500元。如果收到婚禮邀請,隨的份子很多人錢一般在600元左右。若還要出席婚禮,那就還需至少700元的路費。而一趟下來,至少也要支出1300元。而這意味著,很多年輕人辛苦工作一個月,幾乎存不下來錢。

有一位粉絲在我的微博上留言:‌‌‌‌“十年前,我剛畢業時,同學間隨禮,也就兩三百元。如今,禮金至少翻了三倍,工資沒漲,物價上漲,紅包也水漲船高了。如今誰不收‌‌‌‌”份子錢‌‌‌‌“就感覺吃虧,誰不隨‌‌‌‌”份子錢‌‌‌‌“就感覺理虧,惡性循環,形成死結。‌‌‌‌”

份子錢越隨越多、紅白喜事名目越來越多還源於人們的攀比心理。別人隨1000元,自己隨200元,面子上很過不去,既怕對方嫌少又怕別人看不起,於是打腫臉充胖子,無形中被人情綁架。利益是行為最大的驅動力。當人們意識到請客隨禮可以獲得一定經濟利益時,這種勢頭就會愈演愈烈。

‌‌‌‌“份子錢‌‌‌‌”由最初的‌‌‌‌“幫助‌‌‌‌”,發展到現在的‌‌‌‌“紅包炸彈‌‌‌‌”,由聯絡感情到‌‌‌‌“劫財‌‌‌‌”。然而,一邊是隨禮者叫苦不迭,一邊卻是收禮者‌‌‌‌“應收盡收‌‌‌‌”。比如,為了保證‌‌‌‌“人不到禮要到‌‌‌‌”,一些結婚者,居然給不能到場的同學或同事發去電子請柬及收禮的銀行賬號,令人哭笑不得。至於,同學結婚互送‌‌‌‌“份子錢‌‌‌‌”欠條,更是畸形人情消費現象的真實寫照,不僅讓婚俗和禮儀變了味道,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一種失范的‌‌‌‌“人情契約‌‌‌‌”,人們深陷於人情消費中不能自拔。

於是,八百年不曾聯繫的同學突然加你微信,你滿懷著一顆期待重逢的心點了‌‌‌‌“通過驗證‌‌‌‌”,沒想到第一句話就是‌‌‌‌“老同學,我要結婚了!‌‌‌‌”以前有句話叫‌‌‌‌“禮輕情義重‌‌‌‌”,現在卻變成了‌‌‌‌“禮多人不怪,禮重不壓身‌‌‌‌”,風氣一日不改,‌‌‌‌“份子錢‌‌‌‌”的奴隸一日不得解脫。現在,各種名目的‌‌‌‌“人情消費‌‌‌‌”,大多打著商品交換的印記,無不在溫情脈脈的薄紗下掩飾著一種金錢關係。

顯然,在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的人情消費中,‌‌‌‌“情‌‌‌‌”字意味越來越淡,而不堪重負的‌‌‌‌“債‌‌‌‌”則壓得不少人喘不過氣來:既要用‌‌‌‌“紅包‌‌‌‌”維持與親朋之間的感情,又要考慮實際收入,將債務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人們便糾結于‌‌‌‌“給還是不給‌‌‌‌”‌‌‌‌“給多少合適‌‌‌‌”等矛盾中。

新華社過年後有一篇評認文章這樣寫道:在一些地方,‌‌‌‌“整酒‌‌‌‌”花樣層出不窮,除了傳統的婚喪嫁娶以外,遷新居、考大學、過生日都是一些群眾整酒的理由,甚至懷孕整‌‌‌‌“保胎酒‌‌‌‌”、出獄整‌‌‌‌“洗心革面酒‌‌‌‌”。有的人每年平均要參加200次左右的酒宴。重慶三峽庫區當地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平均不過三四萬元,有些人份子錢就要交兩三萬元。一些村裡的低保戶本來就收入低,靠國家發的救助錢過日子,現在卻還要拿救助錢當份子錢。每年平均要參加200次左右的酒宴,送出四五萬元份子錢。

‌‌‌‌“人情來往知多少,請帖數不了。今日盛行應酬風,鈔票不堪回首口袋中。親朋友情應猶在,只是規模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杯杯酒水肚中流。‌‌‌‌”這首流傳甚廣的打油詩,形象生動地表露了當下老百姓在人情消費中的無奈心跡。無論是嫁娶、得子或老病,親戚、朋友及同事不僅要送個紅包表示一下,而且數額越送越大,悄然變成了一種沉重的‌‌‌‌“人情負擔‌‌‌‌”。正如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天柱縣石洞鎮紅坪村農民楊愛東說,‌‌‌‌“在外打工三萬三,回家吃酒荷包干‌‌‌‌”。

大病雖很可怕,但並不是家家時時都面臨的問題,而‌‌‌‌“份子錢‌‌‌‌”卻不是這樣,‌‌‌‌“人情消費‌‌‌‌”農村比城市更甚,畢竟農村是個熟人社會,有些人情更抹不開推不掉,否則就會被孤立被恥笑。而且某些農村地區的‌‌‌‌“份子錢‌‌‌‌”已是無所不包。傳統的婚酒、喪事酒和壽酒不用說了,有的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母豬下崽要辦酒席,摔個跟頭也要收份子錢,連住院也要辦酒席,無中生有說在某地買房了要‌‌‌‌“溫居‌‌‌‌”……

在美國,不興中國式的‌‌‌‌“紅包‌‌‌‌”,結婚通常不給現金,多數人會選擇送陶瓷、床上用品等來表達對新人的祝福。儘管送結婚禮物不是必須的,但是大部分客人都選擇至少送一點小禮物以示祝福。

據統計,平均而言,美國每對新人收禮200份,每份價值70到100美元。其中有些還是‌‌‌‌“團送‌‌‌‌”的,即幾個人合起來送的。

有些情況下,一些新人也會收禮金。通常兄弟姐妹給三到五百。朋友、同事則基本按照‌‌‌‌“1年20元‌‌‌‌”潛規則,即相識1年的,給20元;2年的,給40元……通常到1百元封頂。若是從穿尿不濕開始一起長大的發小,最多給個2百美元。

來源:天涯社區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