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齊俊傑:新諾獎經濟學家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2017年10月12日 11:34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

塞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獎。(Getty Images)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昨天晚上,經濟學界和投資界以及財經媒體界的朋友都在關注一件大事發生,那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到底會頒給哪位,最終芝加哥大學理查德塞勒得獎。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行為金融學。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行為金融學”?說白了就是挖掘其他人犯錯所帶來的投資機會,當然人家是諾獎經濟學家,理論肯定非常高深,那麼我們不妨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來了解一下行為金融學。比如你去看電影的路上,把電影票給弄丟了,你會怎麼選擇呢?是再買一張票,還是轉身回家?如果是談戀愛的肯定會補一張票進去看,如果是老夫老妻,或者一個人去看電影的時候,十有八九會轉身回家。這其實就是一個行為的錯誤,因為電影票丟失已經是事實,這屬於沉沒成本。如果你改變你的原計劃,那麼你的損失將更大,浪費掉的還有你出門來回的時間。所以這就是人們因為心裏而犯得錯誤。

那麼在投資市場上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呢?當然!而且很多,塞勒的有限理性理論,發明了心理賬戶,用來解釋人們如何通過在頭腦中建立單獨的賬戶來簡化金融交易決策,比如說當你撿到100塊錢的時候高興程度,肯定沒有丟100塊錢的失望程度高,如果這個月老闆多給你1000塊錢,下個月再扣回去1000塊錢。這個人通常比不加不扣之前更加沮喪,相反先扣掉在加上,也一樣!這就是說當人在擁有某一商品時對同一商品的評估,要高於未擁有同一商品時的估價。你買了,你就會覺得他哪都好,你買了房子,你就會覺得房子肯定永遠漲。這些都是大家行為上犯錯的機會。可以被投資上利用的點。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塞勒提出來可以利用的投資策略,那就是比如母公司剝離業務獨立上市,子公司價格暴漲,但很少有人會關注母公司,所以價格通常沒什麼變化。而實際上母公司往往持有大量子公司的股票,這時候市場就又犯錯誤了,聰明的投資者就會去買入母公司的股票,並做空子公司高估的股票,把利潤鎖定下來。也就是通過套利交易,去糾正大家因為非理性亢奮所帶來的市場偏差。

其實普通投資者,經常會產生錯誤的行為,最後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韭菜。比如技術分析就屬於這一類,他通過根據之前大量案例的總結,以偏概全,用個性充當共性,只不過是個必要條件,卻被當成充分條件來用,以為有A就一定能有大漲B的結果,殊不知最後是A只是形成B的一個條件,大多數投資者都是看見A就以為要漲,結果卻出現了大跌C,但是他給你講解的時候,基本挑出來的都是A形成B的案例,而等你自己買的時候發現,A變成C的情況一點都不少。

還有最傻的行為就是要去抓莊家,市面上這些書相當的多。告訴你莊家操縱市場的手法,然後鼓勵大家去市場上咬莊家一口。你想想,人家掌握著資金優勢,掌握信息優勢,還握有主動權,想什麼時候發動行情,什麼時候收網全都是看心情。即使真有莊家,你這時候上去咬人家,不是作死是什麼?所以這些書,無疑都是增強了投資者神一樣的自信,把這些人改造成為神經質的韭菜而已。鼓勵他們去市場上犯錯。用錯誤的方法投資。

你也經常會聽到分析師鼓勵你,低買高賣波段操作。其實從統計上來看,低買高賣需要你作對每一個波段,但是隨著操作次數的增多你做對的可能性就越來越低。所以通常的結果是,大漲前你跑掉了,大跌前你卻加了倉。要知道分析師的收入並不是幫助你賺錢得來的,而是在你的交易中抽取提成。所以你交易越多,不管你賺不賺錢,他都很賺錢。

至於買房投資也是如此,地產手上房子最多,所以他們肯定看漲。而潘石屹是個例外,因為他很早就不做住宅了所以他看跌。一些跟開發商走得很近的學者,利用大家要買房的心態,幫助大家選房炒房。一邊收取大家諮詢費,另一邊賺開發商的銷售返點。所以他也是看漲的,不管你最後是否能賺錢,他最後都賺大發了。另外,手上有房子的肯定看漲,而手上房子多的,看漲更強烈。等著買房的則會等著下跌。所以市場行為背後,是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而這些利益會影響情緒,情緒就會讓我們在市場中犯錯。

所以只關注價格,或者感受市場情緒,必然會犯錯。而你犯錯就會變成別人狙擊的對象。而像李嘉誠巴菲特這些人為什麼能不犯錯誤呢?因為他們從來不猜,也不去預測,他們的投資決策都是比較而來,當收益高於股票了,當然買債券合適,當股票收益高於債券,那麼肯定是拋掉債券增持的。李嘉誠之所以賣樓是因為租金回報率已經相當低了,不如他把錢拿到歐洲去買資產來的更划算。至於這邊賣早了虧點錢也無所謂,那邊英鎊一年也漲了不少。

來源:雪球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