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商業銀行縮表更可怕

2017年05月18日 13:34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博客 作者: 陶冬

美國開始討論縮減資產負債表,準備溫和地退出QE;其實中國已經在做了,只是不講而已。在筆者看來,環境正常化始於去年晚秋,「房子是用來住的」一語,開啟了中國人民的資金成本正常化的程序,銀行間利率以及債券利率節節上升。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4月25日的政治局會議,則啟動了流動性量化收縮的過程,貨幣環境正常化進入了第二階段,對經濟、市場的影響可能十分深遠。政治局會議后的聲明只有短短數段,但是提到金融75次、風險22次,執政黨將防範金融風險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背後的政治決心毋庸置疑。

量化收縮(或曰),其實在第一季度已經悄然展開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在此期間收縮了1.1萬億元,超出了農曆新年後的季節性調整。央行縮表多少有些無奈,外匯儲備大幅下降導致被動式的流動性收縮,但是這次不同了。

目前出現的是商業銀行大幅收縮自身的資產負債表。政府要求金融去槓桿去風險,反腐敗浪潮席捲金融行業,金融監管雷厲風行,這一切帶來了一場信用收縮。這場銀行業主導的信用縮表,尤其體現在資產負債表外業務的快速削減。最新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的委託、信託、未貼現承兌匯票業務大幅萎縮。由於過去幾年的信用擴張基本上靠表外擴張完成的,這次突如其來的表外收縮的衝擊比數字上可以看到的更兇猛。信用斷流對經濟和房地產業所構成的風險,可能比資金成本上漲更大。

銀行縮表的第二個影響,是信用債成本的飆升和集資能力的下降。過去兩年,中國經濟的整體槓桿水平還在上升,不過將集資平台從理財產品移向信用債使得資金成本大幅下降,集資也更規範。信用債市場環境突變,可能令嚴重依靠借新債還舊債的部分企業的違約風險大幅上升。同時,儲蓄增長明顯放緩,銀行爭奪存款之戰一觸即發,貨幣環境正常化正在由貨幣市場的「假加息」,傳導向實體經濟的真加息。

據筆者觀察,近期中國經濟正在面臨一場突如其來的流動性短缺,主要涉及銀行的表外業務收縮,其烈度可能比數據所表現出來的更高,債市股市的表現折射出信用環境的改變。為了舒緩壓力,央行重啟了公開市場操作,不過相信貨幣環境正常化還將繼續,金融強勢監管還將繼續。

貨幣環境正常化、防範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力度、肅清金融腐敗,長遠看都是好事,乃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所必需。不過各部門紛紛推出的措施,卻在製造一個疊加共振效應,有可能導致信用環境的矯枉過正。防範風險反而成為製造新風險的源頭,就事與願違了。這是需要警惕的。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