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信貸緊縮的「尾部風險」

2017年05月19日 14:13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博客 作者: 時寒冰

最近,一路高歌猛進。5月16日,納斯達克指數再創歷史新高,做多納斯達克指數已經是華爾街最擁擠的交易。在基金經理們認為「全球股市的高估程度已經是17年來最大」的時候,中國股市的表現則相對比較低調,一直很靦腆地做著俯卧撐。

股市不爭氣,是股市的本質所決定的。我在《時寒冰說:未來二十年,經濟大趨勢》現實篇的第6頁和第7頁專門分析了股市為何回報低的問題。

如果從短期來看,資本市場的低迷與人們對的擔憂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央行出現「縮表」,即2月和3月末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較1月末分別下降了0.3萬億元和1.1萬億元。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美銀美林最近發布的調查顯示,本月基金經理認為中國緊縮是最大的「尾部風險」,這是自2016年1月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調查結果。受訪經理認為,中國收緊信貸的風險高於此前連續三個月調查排名首位的歐盟解體。

當然,央行不願意背這個黑鍋。

央行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回應了市場廣為關注和討論的央行「縮表」。央行報告稱,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比如在資本流出背景下降準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能是放鬆銀根的,因此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

總而言之,中國的很多問題都與國外不一樣,此所謂特色。但是,中國當下選擇縮表,與其說是不情願而為之,不如說是不得不為之。

中國的貨幣投放與貨幣派生能力,都是全球名列前茅的,確切地說,是無出其右者,是名副其實的狀元郎。

我們來看看最新的數據。截至2017年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15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2.8個百分點。看起來,增速在降低,但關鍵是存量太大了。159.96萬億元,以6.9的匯率計算,摺合23.18萬億美元,而截至2013年3月末,美國的M2是13.38萬億美元,中國的M2存量超過美國73.2%,或者說,是美國的1.73倍。

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不考慮數據真實性的情況下)為74.4127萬億元,以6.9的匯率計算,摺合美元10.78萬億美元,而美國的經濟規模在2016年高達18萬億美元,中國僅為美國的59.89%,貨幣總量卻已經是美國的1.73倍。

關鍵問題在於,發達國家的民眾主要把資金用到消費、科技的研發、的投資等方面,這種資金的投放創造實實在在的財富。而中國的大量資金用到炒作房地產等領域,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冰火兩重天:在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持續帶來賺錢效應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卻嚴重缺乏資金,不僅如此,投機暴富的例子又不斷吸引新的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出,從而導致實體經濟越來越嚴重地缺血。

這就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難題。存量貨幣早已經是全球第一,但都往虛擬經濟中擁擠。如果緊縮貨幣,實體經濟首先受傷倒下;如果繼續寬鬆,資金又會湧向虛擬經濟,繼續去吹大泡沫。面對這種難題,央行根本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它弄不清自己到底應該寬鬆好還是緊縮好,怎麼做才能做到兩全其美,因為,兩全其美的方案根本就不存在。

政府應該特別感謝那些喜歡的人。如果不是這種偉大的偏好存在,通貨膨脹的風險恐怕早已經如火如荼。正是這些儲蓄的存在,使得政府龐大的投資項目有了充裕而廉價的資金支持,也正是這些儲蓄資金的存在,中國的物價在海量貨幣加身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影響中國貨幣政策的另一大因素是高昂的隱性成本,諸如腐敗之類的行為,在財富高度集中的同時,也導致流動性的減少。當然,這也與資金外流密切相關,正如央行報告所言,資金外流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產生縮表的效果。

更為重要的是,美聯儲縮表已是大勢所趨,與其被動地等待別人捅破泡沫導致可怕後果,還不如自己提前採取緊縮措施消化這些泡沫,儘可能減輕即將到來的痛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才是信貸緊縮的「尾部風險」的根源所在。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