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高房價傷害的遠不止是年輕人 而是整個經濟的潛力

2017年09月22日 23:44 PDF版 分享轉發

9月20日,英國一家專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課題的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當下人們在房上花費的收入,是50年前水平的整整三倍;而如今30歲青年面臨的住房開支壓力,比起他們的長輩當年要大得多。

有些人當然會把這視作當世分配不均、上一代壓迫下一代的一個縮影,但另一個問題卻被人們所忽視了:高到底對總體經濟的危害有多大?

次貸危機的魅影:催漲槓桿

首先,大幅上漲的房地產價格,和近來飆升的家庭債務槓桿之間是直接相關的,而家庭債務規模越大,發生結構性金融危機的幾率就越高。

一旦再次發生類似08年次貸危機的災難,對於造成的打擊將影響深遠。普林斯頓大學與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的一份聯合研究報告中如是說:

家庭債務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佔比的增長,往往是隨後到來的債務逆轉、GDP增速承壓走低的前兆。在時間和空間標尺上,這一論斷的正確性極為穩健,且有大量實例佐證。

“鮑莫爾成本病”:投資湧向住房部門拖累整體生產力增速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其次,高房價容易導致“鮑莫爾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在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的理論中,進步部門的生產率相對快速增長,將導致停滯部門出現相對成本的不斷上升。

由於住房部門的生產力落後于其他部門,因此當大量投資湧入住房部門時,反而會大幅阻礙整體生產力增速。

換句話講,年輕人在租金上花掉的那麼多錢,本可以成為其他方面的消費,進而刺激創新鼓勵創業,幫助更具增長潛力的部門擴大產能。

鼓勵“重資產”投資,使得整個經濟變得“坐享其成”

多年來飛漲的房價,還鼓勵了“重資產”投資文化的抬頭,出現“買什麼都不如買房子保值”的畸形觀念。

本可能投身創業的潛在企業家轉向“地產開發”,放棄更具社會意義的生產活動;

民眾將房子視為養老的保障,將資金從商業投資和股權架構中變現出來;

有了“只漲不跌”的房子之後,變相鼓勵提前退休的行為,進而導致技術勞動力的流失。

高房價助長消極投資風氣

高房價給了人們可以進行穩賺不賠的保護性投資的錯覺。

從中滋生出的“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不利於帶動必須的基礎設施更新投資。

高房價鼓勵人們長途通勤

為了迴避高昂的住房成本,上班族們寧願花大量的時間成本長途通勤。

這不僅對於家庭個人的福祉百害而無一利,還會降低他們的總體生產力,危害經濟發展

高房價也有它的好處,但是無法“將功補過”

當然,也有很多觀點認為高房價並不全是壞事。

過去,住房這樣的固定資產一直是創業者用來獲取流動資金的大額抵押品;成千上萬的人通過按揭抵押貸款,開張新產業,幫助他們做成了之前無法想象的事業。

然而,目前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如此眾多的年輕一代已經為了首套房月供而被“釘死”在了自己的崗位上,高企的房價已不太可能刺激創業精神的萌發。

但我們該問的,絕不僅僅是高房價是否會構成對年輕一代不公的資產負擔,更應該深入考慮高房價破壞國民經濟增長的可能性。

長期經濟增長的放緩,意味著年輕一代對社保養老金系統的貢獻也會相應縮水,即使是老一代人以為自己能夠坐享高房價的紅利,遲早也可能受到影響。

來源:華爾街見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