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中美三衰六旺 貿戰鹿死誰手

2018年07月12日 22:00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蘋果日報

作者: 練乙錚

(上周筆者指出,要明白中美的來龍去脈,需有「區域冷戰」的視野。從此出發,本文載入經濟分析,指出是次貿易戰若干特點,圈點中美雙方潛在優劣勢。)

上周五美東時間凌晨零時一分,中美貿戰強勢開打,總值680億的雙邊貿易額應聲加稅25巴仙。這個價值的商品,剛好等於去年香港GDP的五分一,說大不大,但附帶說明,若中方還擊,還有合共五、六千億美元的彈藥,約等於中方去年對美的年輸出總額,再加上中方繼續還擊,那就不是講玩的。事情牽涉廣泛,不少人的第一個追問——那樣下去,中美哪一方最先受不了、扯白旗投降——還不是最有趣的。

大家且留意,這個貿戰不是常規貿戰,有其不可忽視的特點。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首先是,開打的時機不尋常。經濟史告訴我們,貿戰往往是個別國家經濟陷入相當嚴重衰退的時候發生的。市場興旺之際,大家開開心心賺錢,任何國家領導人若貿然挑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貿戰阻人發財,很容易變成過街老鼠。相反,倘若某國經濟很差,執政集團可玩經濟民族主義把戲,借題發揮歸咎別國「不公平貿易」並先出手發難。但是,發動這次貿戰的美國卻並非如此,而是選在自身經濟上行加速、失業率處於歷史低點、聯儲局剛開始加息、大幅度減稅的正面效果陸續顯現的時候主動打出第一炮!

中方不應戰本乃上策

這一著其實有預告。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國經濟已穩入升軌,而他早就把對付中國的「經濟侵略」列為競選政綱之一。不過,他上台之後沒有馬上針對,而是選在外交內政都創造出有利條件之後。他的減稅立法通過了,經濟增長勢頭進一步加強;跟著,他放軟身段與北韓談判廢核,讓朝鮮問題急降溫,然後轉身就打貿戰。由此可見此人行事自有其章法,並非有勇無謀。

中國接招,以牙還牙。此舉又有什麼涵義呢?一般認為,美國開打,中國不能不等價奉陪,那是國家尊嚴攸關,沒有妥協餘地。這個說法很流行,但與理論和大量先例不符。在典型的貿戰里,先手國出擊了,後手國接著的算計有兩個取向。若其經濟狀況甚好,貿戰便很可能打不起,因為此時不還擊不應戰、主動坐下來討價還價是上上策;更何況,經濟理論老早證明,不管先手搞什麼貿戰動作,這是任何情況之下的最佳策略和理性選擇,因為貿易多勝於少、少勝於無,一還擊,貿易肯定少了。

不還擊不應戰乃上策,不僅是已故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大師Milton Friedman的看法,便是當今國際貿易理論權威、主流偏左的Paul Krugman,說法也完全一樣。日本當年就是以談判應付美國的挑戰,自願減少一部份出口,另外同意大舉在美投資設廠,失去一些就業卻保住了利潤和市場份額;若非如此,日本經濟今天肯定更糟糕。事實上,美國過去幾十年,大體上也是按此理論行事的,並不很介意貿易對手國打的比自己高,不過卻造成今天美國關稅偏低而其他大多數國家關稅偏高的不對稱局面,而為喜歡「講政治」的特朗普所乘。

但是,如果後手國的經濟狀況不妙,其執政集團為了鞏固、保住執政地位,也同樣會打經濟民族主義牌,接招應戰。

習將經濟危機政治化

試想,假若今天中國經濟還是像07、08年那樣以十幾巴仙的神速增長,領導人大可從容淡定一意跟試圖挑釁的美國坐下來談判,最後表現出大國風度,把平均關稅調低十個八個百分點,完全不是問題,絕對優於拚死打一場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穩定的經貿熱戰、葬送一直以來賴以崛起的開放國際秩序。更何況,美國的指控(不對等關稅和盜竊西方高科技產權等等)鐵證如山繞不過去,放鬆一點、息事寧人的話,反可挽回一些面子。

因此,中方現時鐵了心應戰,無疑是習派面對內部政經形勢都不妙之時的被動反應,政治上已經不得不如此。中國GDP雖然還有紙面上的六、七個巴仙,但去除造假水份,今明年的企業債務拖欠高潮便是應付得過去,也只能剩下兩、三個巴仙是真的;再加上勞動力長期衰退難以逆轉,中國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或然率已高得習派不能接受。如此,硬著頭皮接招打貿戰便很聰明,因為只需把危機政治化,贏了即成民族英雄,輸了也可玩悲壯,把民憤引導到美帝身上;民是很吃這一套的。

儘管主動出擊咄咄逼人的是六旺美國,硬著頭皮接招的是三衰中方,但要論斷鹿死誰手,則還得有多一點經濟分析。

特朗普和他的智囊多次揚言,這場貿戰很好打,便是一對多也會贏,因為美國「早已輸了」(指他的前任闊佬懶理,中門大開以致貿赤天高),如今絕地還擊,不可能更差。的確,打關稅總要有個靶,對方的進口貨就是己方的靶,如今美國每年進口五、六千億美元的中國貨;出口到中國的,還只不過千三億美元,如此,美國可打的靶比中國凈多3,600億美元,怎能不贏?這當然只是給美國大眾消費用的簡化語言。

中國官方說法比較含蓄:中國除了量對策,還有質對策。這裏說的量,當然就是指美國的進口額。質指什麼,中國喉媒講得很清楚:主要就是美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FDI,即製造業的工廠和服務業的商戶),還有就是中國手上的大量美國國債資產。中國在美的FDI很少,美國人手上的中國國債幾乎是零。所以,如果中國以量對策打不過美國,還有兩個撒手鐧:一是無情打壓美國,讓這些美國投資者血本無歸,歸咎特朗普;一是大拋,沖高美息,窒息美國經濟。

雙方這些招數和彈藥,到底威力如何?能否使出?我們先看中方。

美國在華投資,稍為像點樣的,老早已被強迫和中資合夥,而這些中資大多是所謂國有即由紅色貴族控制的,肥水不流別人田。中國政府若打壓,這些公司的中資部份也同樣受損,因而萬萬不可為。這種合夥安排,美國公司深惡痛絕,在貿易戰里反而成為護身符。此外,美國在華投資設廠,每每九成以上的僱員都是中國人;一旦受打壓,大批中國人會失業。大家看2012年中國暴民對付日資的結果便知中國這道板斧不能用。

拋售美國債不切實際

那麼,中國的第二道板斧又如何呢?大拋美債的作用可從數字看出。目前中國擁1.2萬億美元價值的美債,約佔全世界包括美國本身所擁美債總額的6%。2014年時,中國的這個擁有額高達1.6萬億美元;可是,當年為了挽救急跌的人仔,兩年間賣掉三分一,其間美債孳息反而跌到歷史新低,因為其他地方對美債的需求強勁,接貨者大有其人。

再說,就算中國馬上全拋,聯儲局獨力接貨也不是大問題。聯儲局目前總資產4.2萬億美元,約為美國GDP的24%,大部份都是2007年金融危機時搞三次量化寬鬆買入的。這比率比起歐洲央行的39%低得多,比起日本的95%就更不用說;若聯儲局有需要一口氣把中國擁有的美債全數買入,比率也只是會升到30%左右。那當然不理想,但遠不是什麼危機。

反過來看,中國若大賣美債,人仔必然升值,如同14至16年間的「匯率調控」一樣「有效」;但在貿戰炮火連天之際而人仔大幅升值,那中國就不要搞什麼出口了。可見,「拋美債乃中國擁有的核選項」之說雖然流行,卻只能是「厲害了,我的國」那種檔次的自慰遐想。

中方的彈藥,很可能真如特朗普所說,只有那1,300億美元可打關稅的美國對華出口總額。此數不過是美國那五、六千億美元的彈藥的四分一。然而,經濟理論並不排除中國可以四兩撥千斤。這點留待下周細說。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