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成為聰明人的第一步 是學會「問對問題」

2018年01月12日 11:09 PDF版 分享轉發

人類幾千年來一直都在苦苦追尋各種答案,很多答案讓許多代人苦思冥想而尋之不得。

但過去的很多年裡,這些蠢貨們都沒有意識到,找不到答案的核心原因,也許在於他們一開始就沒有問對問題。

提問的本質目的,是為了(高效率的)信息的交互檢索。問題從根本上決定了信息檢索的方向和質量。

好的問題本身就已經很大程度上指明了信息檢索的關鍵要點,這能夠從一開始就簡明的提高效率;

而壞的問題不僅讓人找不到重點,需要在信息的檢索和交互上浪費大量的時間,更可能會令我們根本永遠都得不到答案——因為這個問題是個“無效問題”。

壞的提問通常具有如下特質:

1.缺乏必要的前提描述和範圍界定。

“怎樣才能不痛苦的活著?”

這個問題就缺乏明確的「範圍界定」。

如果回答:“切除所有的痛覺神經。”那麼這個回答在理論上也是成立的。

但是很顯然,這個回答絕非提問者想要的答案。

提問者的這個問題的限定範圍其實是指“心理”這個層面,而不包括“生理”這個層面。

他應該在問題后再加上更詳細的介紹:“我得了重度,去醫院做過檢查,但沒有接受心理諮詢,我不信任心理諮詢師。”

——這就是界定了是“心理”層面的問題。

或是:“我深深的愛著我的表嫂,可我的表哥卻愛著我,我好痛苦啊!”

——這就界定了是“情感”和“倫理”層面的問題。

被他的老婆花給綠了,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就是過於簡化,缺乏必要的「前情描述」。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多數人都會想當然的就回答:“休了她!”“抽她倆大耳刮子!”

但是我們不清楚,事實真相是否是:哈利波特可能綠了鐵花20多次,鐵花忍無可忍才會綠的他;

亦或李鐵花只是用了個魔法把哈利波特被變成綠色的而已,而非是指

甚至還可能這個問題只是媒體炒作,哈利波特的老婆根本李鐵花,而是李大鎚;

2.缺乏清晰的指向。

“我最近總是渾渾噩噩的,天天睡不醒,感覺胃老是疼,昨天男朋友跟我提分手,我很難過,但是沒答應。今天學長約我出去看電影,我去了,但回來后整個人就很抑鬱。

躺床上默默流淚,想打滾,想學驢嚎,想在滑雪場堆個雪人再一巴掌抽倒。但是提不起精神來,做什麼都沒有動力。”

我相信任何一個人看到這段話都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但我的確已經在知乎和公眾號後台收到過無數個這樣的“提問”。

提問者只有一段繁冗的「陳述」,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問題指向」。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也許在提問者本人看來,他的意思可能是“覺得自己這個狀態很不好,想知道我該怎樣調整?”

但是對於問題的接受方來說,一方面是無法確定他「陳述」中的隱含問題,另一方面,也無法從這樣的描述中梳理出關鍵信息。也因此無法回答。

誰能確定這段問題是想問:要不要和男朋友分手和學長在一起?

還是:胃疼吃什麼葯比較好?

還是:驢打滾技術哪家強呢?

3.問題無效或無意義。

問題無效的第一種原因是:問題自身的邏輯無法準確的對接。

來我院,院長以有傷風化為由拒絕了他,這樣對嗎?”

這個問題無效就是因為:“孫悟空來我院隆胸”這是根本就不現實的、不可能成立的,無法討論什麼院長拒絕是對還是不對;

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里也提到過,“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是「無效」的。

也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過於寬泛,「人生」這個詞的指向太龐雜,「意義」的概念又太模糊。所以這樣的提問在邏輯上無法準確的對接。

還有一種問題無效的根本性原因在於:忽略了問題的特定「時空情境性」。

?例:

總監就下個月工作安排開了個會,開完會後總監問:“誰還有什麼問題嗎?”

小劉站起來:“總監,我有問題,請問公平究竟存不存在?如何看待李小璐出軌?中國足球還有未來嗎?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你怎麼看?2018年房價還會不會漲?共享驢皮大衣會不會是下一個風口?還有,風墟為什麼這麼聰明活潑又可愛?”

很顯然,小劉問的這些問題忽略了“開會”這個時空情境,所以他的這些提問是無效的、不合時宜的。

同理,和一個姑娘剛認識一小時就問:愛我你怕了嗎?

和小趙一起被抓進了監獄你問他:趙,你快樂嗎?

中國正在進行國慶時你問:難道我們不應該關心非洲難民嗎?

這些問題也是不明智的。

4.層次不清晰;

“我家裡很窮,但我的4個老婆和12個孩子又都很敗家,很能花錢。我時常後悔,當初要是不聽我父母的報胸口碎大石專業就好了。我都56了,你說我的人生還有希望嗎?

我的好朋友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倒是很支持我,說我倆好朋友一場,他建議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一直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師,我有一個夢想,我想養出世界上最白最胖的豬,成為世界養豬界的領軍人物。

我媽媽時常教導我:人活著就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作死中,活著就要不停的作死,直到你真的把自己作死了。

所以我現在很矛盾,我究竟該怎麼辦呢?”

也許有些人看了這個例子會認為問題不大,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層次不清晰的溝通模式,我們可以重新梳理下這個提問:

“我是否該選擇進入養豬界?如果是的話,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養豬大師?

目前已有的阻礙為:我的老婆和孩子在經濟上開銷很大,我不確定轉行是否會帶來我不可承受的經濟壓力;

我母親從小給我灌輸的理念是要把人生投入到無限的作死中,對這種人生理念我還不確定是否該繼承;

我不是養豬專業的,沒有相關經驗;

我已經56了,年齡層面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我目前已有的資源為: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是我的好朋友,並願意支持我;

我對成為養豬大師有著無限的熱情和憧憬;”

如果是經過這樣一番梳理的提問,其信息交互的效率將會大大提升。

基於以上四個前提,我們下面給出了四個關於如何成為養豬大師、啊不對,是如何「問對問題」的實用性建議。

1.不在無效的、無意義的問題上浪費時間。

在思考一個問題之前,先考慮這個問題本身的「適用時空情境」。

比如你還只是一個新手程序員,現在考慮成為騰訊的CTO之後如何好好腐敗的問題,顯然是毫無意義的;

人生規劃的問題確實很重要,但你下班后回到家再思考可能更合適,上班的時候就沒必要想這些;

其次是,確定問題的「有效性」。

一個問題是否是有效的,通常並不是向我們在前面舉的“孫悟空來我院隆胸”的例子那樣明顯的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在胡扯。

“怎樣追到我校女神?為什麼風墟如此的聰明活潑又可愛?如何評價XXX出櫃?”

這些問題其實也需要我們先去了解前情背景,以確定問題是否有效:如果女神已婚已孕,風墟也一點兒都不可愛,XXX根本沒有出軌,那麼這些提問就是無效的。

2.明確你的核心訴求。

無論是在開頭、還是在最後給出,明確核心訴求都是最根本、也是最必要的。

因為任何一個提問,你給出的所有信息都應該圍繞你的核心訴求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價值。

明確核心訴求對於提問者,可以令其保持頭腦清晰;

對於問題接受者,能夠提升效率,減少梳理問題的時間;

對於溝通本身,可以保持回話始終處於「有效」的方向上、不至於跑偏。

3.力求使你的問題「簡潔」、「層次分明」。

「簡潔」和「層次分明」這兩種特質幾乎總是相伴相生的。

簡潔的本質,是將問題素材切割窮盡到最小單位后,對關鍵要素的二次整合。

在我們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對問題素材進行切割和二次加工的過程中,就已經自然而然、也是必然的在梳理問題的層次了。

如何使問題變得簡潔?總體來說是有三個步驟:

1.明確核心訴求

2.對已有信息進行分類

3.刪除無效、無必要、無關聯信息

4.避免落入“問題置換”的陷阱。(這一點是關於後續的繼續溝通層面的。)

“問題置換”指的是利用語言規則的漏洞,對問題進行「概念偷換」,和「定向重置」。

?例:

“保護是否是有利於社會效率發展的舉措?”

有人回答:“我們應該保護流浪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保護狗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是「概念偷換」,將“社會效率”偷換為“文明進步”。

有人回答:“狗狗那麼可愛,很多人家裡都養狗狗,任何一個有惻隱之心的人看到流浪狗都會覺得可憐,難道我們不應該保護它們嗎?”

——這是「定向重置」,將“是不是”的定向重置為“應不應該”的問題。

?總結:

提問的本質目的,是為了(高效率的)信息的交互檢索。

壞的提問有四個特徵:

1.缺乏必要的前提描述和範圍界定。

2.缺乏清晰的指向。

3.問題無效或無意義。

4.層次不清晰。

四個關於提出好問題的建議:

1.不在無效的、無意義的問題上浪費時間。

2.明確你的核心訴求。

3.力求使你的問題「簡潔」、「層次分明」。

4.避免落入“問題置換”的陷阱。

人的思維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即我們在不同層面、不同情境、不同應用下的思維模式通常都是一樣的。

不清晰的、繁冗的、無效的提問,反映出的是背後繁冗低效的思維模式。

因此提問方式的改變,本質上也是一個人思維模式的改變。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先有意識的使自己的思維能夠逐漸越來越「簡潔」、「準確」,這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基礎的思維訓練。

來源:壹心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