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視力1.0=眼睛真健康? 好多地雷要小心

2017年02月25日 2:40 PDF版 分享轉發

驗光
驗光

記者/主持人:轉載

有許多人到眼鏡行找驗光師驗光,結果兩眼都是1.0,高興的手舞足蹈,可以不必配戴眼鏡,並且覺得自己是「眼睛健康寶寶」。但是,醫師提醒,驗光視力1.0,先別高興太早,也有可能罹患、視網膜剝離、糖尿病眼底病變。尤其,年齡40歲以上,罹患糖尿病或3C產品高度使用者 ,更不能只關心視力,必需加做眼底檢查才有保障!

光驗光,並不能檢查出眼睛真正健康狀況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只要覺得視力模糊,許多人第一時間就是去眼鏡行檢驗視力(俗稱驗光),或直接配換眼鏡,其實,這與醫院提供的驗光技術與設備,都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即使眼鏡行的驗光師領有證照,但是,只靠驗光的結果,即使是雙眼 1.0,並非就是眼睛安全保障,因為,檢驗儀器設備能否檢查出眼睛的疾病,才是關鍵!

視力只能成為評估眼部健康與否的一項指標。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事實上,有些眼疾在發展初期,視力仍可達到1.0。有很多病患可能已經有很嚴重的眼睛病變,例如白內障或青光眼早期有不錯的視力,而糖尿病眼底病變,可能已有眼底出血,但卻因有極佳之視力,但病患渾然不知,而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很多病患直到很嚴重的時候,視力才會下降。

尤其,從眼睛的最前面到眼睛的最底部,都會受到糖尿病的影響。結膜炎、、角膜潰瘍、青光眼、白內障、虹彩炎、、視網膜病變、黃斑部、視神經水腫、眼部肌肉麻痺,可說族繁不及備載。

又例如,有些慢性青光眼的病患,眼壓逐漸升高,早期病患也沒有覺得不適,它對眼睛的影響「周邊包圍中央」,周邊視野狹窄,但是中心視力依舊良好。

即使視力1.0,仍然有暗藏其他眼睛疾病可能

陳瑩山醫師表示,視力好,不代表眼球旁邊就沒有問題,醫師需運用客觀的科學儀器如:裂隙燈、散瞳,逐一檢查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水腫、周邊出血、夜盲症、、視網膜剝離、飛蚊症、視神經病變、黃斑病變等問題。

黃斑部的最中間的中心是凹下去的,驗光檢查查出1.0的地方旁邊構成背景視力,如同有人站在隧道中間,旁邊都是黑的,但是,只看得見站在中間的那個人;舉例來說,青光眼與夜盲症兩者都是周邊看不到,中間看得到的情況。所以,即使驗光1.0,也有暗藏的風險,所以,不要只靠驗光數據,就以為吃了定心丸。

視力差,更需靠「理學檢查」與「儀器檢查」

尤其,感覺視力不好時,更必需藉由「理學檢查」與「儀器檢查」,才有辦法早期檢驗出來,並對症下藥。例如,「理學檢查」可以透過「裂隙顯微鏡(簡稱裂隙燈)」可觀察檢查角膜、結膜、水晶體及玻璃體1/3,查看是否有青光眼、黃斑部病變以及視網膜剝離。

還有「直接眼底鏡」是直接針對眼睛,檢查局部的黃斑部和視神經;若要看到眼睛後半部,需要點散瞳、關燈做「間接眼底鏡」,可以檢查黃斑部、視神經以及視網膜。若是有高度近視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透過間接眼底鏡檢查整個視網膜,如果檢查發現有異常,則會建議患者再做螢光血管攝影照相。

另一項檢查武器是「儀器檢查」,則包括:「視野斷層」與「眼底攝影」,前者是檢查視神經功能,看黃斑部結構;後者觀察視綱膜、脈絡膜血管功能,以及觀察黃斑部有無病變。

【眼科醫師提醒】:

陳瑩山醫師提醒,也許你會說你都有定期做視力檢查,事實上,臨床上有許多人受到一般視力檢查結果的誤導,再加上由於「雙眼功能可互相支援」,因而延誤病情,直到病程進展到嚴重階段才來求醫。想要避免生活盲目,就必須及早預防、定期檢查,尤其40歲以上、罹患高度近視、糖尿病或3C產品高度使用者,更不能只關心視力,而應3個月或半年做1次完整的眼部檢查才行。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