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過午不食」最傷胃 這個時間吃晚餐最佳

2017年09月23日 10:34 PDF版 分享轉發

很多人用“過午不食”這種方法減肥、。近日,有媒體報道,杭州29歲的小夥子5年過午不食,結果胃黏膜廣泛充血糜爛,長了兩個直徑大於2厘米的潰瘍,還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那麼,所謂的“過午不食”究竟是養生妙法,還是毀身“利器”?相信今天的分享會讓你有全新的認識。

“過午不食”不是養生,不適合現代人生活。

“過午不食”從字面理解就是過了正午(中午11點到下午1點)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進食了。它最早來源於佛教。“過午不食是佛陀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確的說法叫‘不非時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吳義春博士表示,佛陀規定過午不食有完整的理論訓練體系,其目的是為了便於修行、清欲、養生等。中國協會原會長趙朴初的《佛教常識答問》中也解釋了僧人過午不食的原因:一是為了不增加供養者的負擔,二是有利於僧人修行。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後來,過午不食在醫學中曾被明末清初的醫學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提及,特指血證兼痰證飲食最需要注意飲食禁忌的道理,過午不食更應該理解為“非時不食”,即按時進食,也就是說在該吃的時候吃,不該吃的時候不要吃。

營養專家指出,一日三食是人類經過千萬年的進化所形成的最合適的生存方式,如果刻意打破這一固定“模式”,就會造成人體生理機能的紊亂,進而導致免疫力下降。

“過午不食並不適合現代人的生活。”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壓力,遠比古時的僧侶承受的更多,因此我們必須保證每天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能量。而且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本身就存在客觀的個體差異,經常坐辦公室的跟經常做體力勞動的人需要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

更有甚者認為這是一種很不錯的減肥方法,並以身試法,北京華信醫院營養科徐琳琳表示,這種方法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大,腸胃損傷是最直接的,也是危害最大的。

“過午不食”應該因人而異,不可盲目照搬。人體內具有生物鍾,到了吃飯的固定時間,胃就會開始加速蠕動,同時膽汁分泌旺盛。午餐后不再進食,讓身體長期處於空腹狀態,沒有食物可消化,膽汁、胃酸就會出現空運轉。空運轉的時間一長,膽汁、胃酸就會出現逆流,腐蝕胃黏膜,形成及膽汁反流等。

而且,身體內部有著自己的調控識別,長時間挨餓,會讓身體對這種行為作出調控反應,加強胃腸對早餐和中餐食物的吸收率,降低基礎代謝率,使更多地能量轉化為

養生必須飲食有節

不進食和少進食是兩個概念,大家千萬別混為一談。尤其是不吃存在一定的危害。不吃晚飯容易誘發低血糖,尤其對於患者,會導致器官營養供給不夠,人體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但晚餐吃太多對身體也極為不利。因為晚上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加之運動量減少,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形成肥胖,從而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如肥胖、、糖尿病等等。

每天的17—19點是最佳的晚餐進食時間。吃得太早,睡前容易餓,不僅影響睡眠,也會影響胃部健康。但也不能吃得太晚,最遲也要與睡覺相隔4個小時。這樣不僅可以給腸胃消化吸收營養留有充足的時間,而且還可以做一些比較舒緩的運動,讓攝入的熱量可以進行代謝。

晚上的活動量一般會比白天少一些,建議晚餐要適量,清淡為主,少吃高鹽、高糖或高脂肪的食物。也要保證均衡的營養,食物種類應該包括谷薯類、肉蛋類、豆類及豆製品、蔬果類。晚餐應該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所以食物烹調時應清淡,少油少鹽,避免油煎、油炸、熏烤等加工方式。

正常的養生之道應該是“飲食有節”,一方面飲食要有份量節制,即“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太過”;另一方面飲食要有時間觀念,“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既不能“過午不食”,也不能“時時都食”,“食少節身方為根本。”

來源:環球時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