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刮痧 到底刮的是什麼?

2019年10月21日 10:48 PDF版 分享轉發

記得那是2002年,我還在讀高中,藏在網吧里看了一部電影,叫《》。講的是朱旭老爺子演的爺爺隨兒子在美國生活時,使用刮痧療法給發燒鬧肚子的小孫子治病。以解剖學、生理病理學為基礎的西方醫學無法理解“刮痧”是一種治療,結果法官以虐待孩子的罪名剝奪了監護權——這部電影給我影響很深刻:因為在“打是親罵是愛”的理念中成長起來的我,無法理解刮痧都算虐待,就算是兒子被爹打那不也是天經地義的嗎……

當然,這隻是我記憶中的個人感受,電影本身的主題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如今,快20年過去了,中西方文化也在頻繁地交流、融合,連菲爾普斯的背上都有了神秘的火罐印跡。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刮痧的前世今生,以及目前的現代醫學對它的認識。

首先,什麼是“痧”?一般來說,“痧”指痧症。可以理解為“痧”是中醫學對一類疾病共同特徵的總結性描述。譬如,常見於夏秋兩季的、咳嗽、煩悶、眩暈胸悶、手足腫痛、腹脹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等,它們都是由於感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氣而出現的,皆為痧症。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同時,“痧”也指“痧象”,也就是說刮痧后在皮膚上出現的充血、出血改變,如紅色栗粒狀、丘疹樣、大片狀潮紅高起、紫紅色或紅色血斑、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中醫學通過不同的“痧象”特徵,來做疾病的推斷。譬如身體健康者出痧少而呈均勻的紅色。而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包;急性病多為栗粒狀,大面積“痧象”等等。

“刮痧療法”在我們國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在民間薪火相傳,而後才進入醫家的視野,進行整理、規範和傳承。目前,可見的記載是在宋元時代,民間就比較廣泛地使用湯匙、銅錢蘸水或油刮背部以治療。從明代開始,中醫典籍上關於痧症、刮痧的記述就越來越豐富了。到了清代,幾乎每家每戶的主婦都有一個盛油的小瓷碗和專門刮痧用的銅錢。而在中醫學界,郭志邃康熙年間撰寫的《痧脹玉衡》是第一部痧症研究的專著,建立起完備的痧證辨證論治理論體系學說。這本書標志著“刮痧療法”從民間進入了主流醫學界。隨後,在長期的發展中“刮痧療法”由原來粗淺、直觀、單一的經驗療法,上升到有系統中醫理論指導、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適應病種廣泛的自然療法之一。刮痧與針灸、按摩、拔罐並稱中醫師四大基本技能。

新中國成立之後,江靜波先生撰寫的《刮痧療法》,開創了現代研究刮痧之先河,走上了學術論壇。Nielsen A教授使用激光多普勒成像技術,在刮痧治療前、后對刮痧治療區域的微循環進行測量,發現刮痧增加了治療區域的微循環,微循環的增加起到減輕局部肌痛的作用。Musial F教授從神經生物學方面對刮痧療法進行研究,他認為刮痧作為一種反射療法用於慢性疼痛的治療,其作用機理可能是在傷害感受器(nocicep—tor)和脊髓水平。現代醫學也陸續發現,刮痧能抑制長時間的力竭運動造成的血清ALT、AST活性升高,也就是說刮痧能夠延緩機體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可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增強,局部營養狀況得到改善;血管緊張度與黏膜滲透性改變,淋巴循環加速,細胞吞噬作用增強,提高細胞免疫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從而增強人體抵抗力。

目前,中醫臨床對刮痧療法的應用越來越豐富。譬如,督脈髮際下至第七胸椎刮痧治療;背俞穴刮痧治療睡眠障礙;風府、啞門、足太陽膀胱經、大椎、合谷、內關穴刮痧治療中暑;頸部、督脈、風府至大椎等穴位刮痧治療病等等。尤其是相關的、腰椎病、關節炎等疼痛性疾病,刮痧療法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及的治療手段。

來源:Dr特魯多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