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毛澤東文革意識形態悖謬

2017年06月04日 11:38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唐少傑

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佩戴紅衛兵袖章,在北京城樓首次檢閱紅衛兵

文化大革命的意識形態問題在文革史研究中是一個值得重視和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旨在對文革意識形態的幾個方面,做出初步的梳理和評述。

◇意識形態現象

意識形態(Ideology)是一種旨在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觀念體系。最初創造這一詞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A·D·特拉西,他用這個詞來標誌所謂觀念科學,與那些解釋性的理論、體系或哲學區別開來,成為一種負有使命的科學,進而為人類服務,甚至解救人類,達到使人們擺脫偏見、建立理性統治的目標。

意識形態既泛指任何一種注重實踐的理論,或者指某種觀念體系從事政治實踐的意圖,又特指意識形態具有的五個內涵:1、它是一種關於人類經驗和外部世界的解釋性的綜合理論,2、它以概括、抽象和整合的方式確立某種社會政治組織的綱領,3、它確定實現這種綱領所需要的鬥爭,4、它既要說服、吸收信徒或信眾,更要求信徒或信眾來承擔義務或職責,5、它面向社會大眾,但往往賦予精英人物或知識分子特定的領導任務。〔1〕

儘管意識形態的形式和體系繁紛複雜,多種多樣,但是,毋庸置疑,意識形態的首要問題是某種觀念對於人們的主導和統治的問題。意識形態現象就是思想和觀念體系對於人們的統治和支配的事實。有趣的是,在台灣地區,人們往往把Ideology一詞譯成意蒂牢結。

關於意識形態,無論是從特拉西到馬克思再到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闡釋,還是從卡爾·曼海姆到丹尼爾·貝爾的研究,也無論是從政治學、哲學的解析到知識社會學的理解再到文化學的闡釋,至少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現實的、特定的意識形態完全取代了傳統的信仰(如基督教)或者古代的信念信條(如儒家學說)。無論這裡有什麼樣的千差萬別,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大概是到了20世紀初期,意識形態問題才真正成為世界性的、全人類的問題,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主導性的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19世紀中葉對於意識形態進行了批判和闡釋並賦予它貶義,但是在20世紀,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活生生的意識形態。

文革作為1966年至1976年中國大陸獨特的社會歷史運動,必然有著其特定的意識形態,也必然有著其意識形態運行的方方面面。文革意識形態是否屬於20世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個變種呢?回答是肯定的。文革意識形態在理論上主要源於馬克思主義以及學說、繼續革命理論、無產階級全面專政觀點〔2〕。文革意識形態的萌發、形成、運行不限於文革十年歷史,在文革之前,階級鬥爭學說就已經成為中共以及中國大陸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旋律,毛澤東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會議上對階級鬥爭大張旗鼓的強調就是例證。又如,1963年6月至次年7月發表的中共中央批判蘇共中央的九評文章,尤其是第九篇《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歷史上的教訓》〔3〕,實際上已使文革意識形態具有了雛形。儘管1960年代的最初五年還沒有文革意識形態的整體出現和大肆實踐,但是這種意識形態在一定意義上直接從蘇聯共產黨的論戰和分裂中脫穎而出。

作為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幾乎直接影響了中國大陸數代、數億人民生活各個方面的文革意識形態,它是文革時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和佔主導地位的觀點、理論、學說、精神的總和。如果按照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觀點來說,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學說〔4〕,即一定的社會生活中的思想制度,那麼文革意識形態實質上就是文革的思想制度,它與文革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一起,形成了文革總體社會制度的鼎足之勢。

◇階級鬥爭讓無產階級專政

文革意識形態的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階級鬥爭論,二是繼續革命論,三是全面專政論。這三論不只是泛泛的、抽象的、籠統的階級鬥爭論、繼續革命論、全面專政論,而是文革獨有的所謂對於資本主義的階級鬥爭論、中國共產黨(實為毛澤東本人)領導下的繼續革命論、無產階級對於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論,換言之,這三論是與以往歷史上出現過的階級鬥爭論、繼續革命論和全面專政論有所不同的。

這些不同主要在於:以往的階級鬥爭論,還不是一種關於全社會甚至關於執政黨內的鬥爭和分歧、清洗和整合的主要思想依據,而文革的階級鬥爭論則成為文革全民鬥爭、全社會衝突的思想由來和理論基礎,特別是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文革期間自我革命的重要精神前提。以往的繼續革命論,從馬克思主義學說及其實踐的歷史意義上來說,主要是把共產主義革命加以不同時間聯結和不同空間轉換的思想闡釋和理論證明,而文革的繼續革命論是文革得以鋪排和深入的定海神針,特別是中國大陸社會以及中國共產黨在文革期間進入自我異化般的自我革命煉獄的意識凝結和理論顯現。在人類社會生活或歷史中,還沒有哪個國家、民族或政黨像文革時期這樣有著赤裸裸的全面專政論的思想主旨和理論取向,文革的全面專政論是文革一系列思想、觀念、理論、學說直至風俗習慣、心理經驗等等總和的極端表現,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在文革期間出現了除了文革的發動者兼最高領導者之外而沒有第二個人有可能處在安全、平穩和順利的生存境況或生活事實的精神映照!

具體來說,階級鬥爭論歷史上源於19世紀初期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發現和闡釋。馬克思明確地指出,發現階級鬥爭不是他的功勞,他認為他的新貢獻是指出由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5〕。毛澤東從早年接受並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所在就是階級鬥爭的理論〔6〕。這種有可能把馬克思主義誤讀或誤解為階級鬥爭的理論幾乎貫穿毛澤東的一生。毛澤東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所闡釋的社會主義社會基本路線既是毛澤東晚年的又是文革的階級鬥爭論的集中表述,即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要提高警惕。要進行社會主義教育。要正確理解和處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問題,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不然的話,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會走向反面,就會變質,就會出現復辟。我們從現在起,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使我們對這個問題,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7〕

◇階級鬥爭,一抓就靈

文革的階級鬥爭論不同於以往的中共其他時期的階級鬥爭論,主要在於前者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史無前例地既用於全民全社會,以階級鬥爭為綱,綱舉目張,又用於中共黨內,尤其是用於整治和打擊中共絕大多數的幹部,還在於把階級鬥爭論用於解決所謂世界觀問題、思想意識問題甚至人們的知識、學歷問題。依據階級鬥爭論來劃分和處理世界觀問題乃至現實生活的一切問題,真可謂階級鬥爭,一抓就靈,這不能不說是文革階級鬥爭論的一大創造。文革階級鬥爭論是文革政治運作以及文革意識形態鋪張開來的一個槓桿。

繼續革命論又可稱為不斷革命論。在文革之前,它大致上有兩種層面的含義,一是以時間階段(或縱向)為取向的、主要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意義上的繼續革命論,他們二人把共馬克思產主義的建立和發展劃分為前後相貫的兩個階段,即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在前一階段必須實施無產階級專政。二是以空間階段(或橫向)為取向的、主要是列寧、托洛茨基意義上的繼續革命論,他們二人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革命理論,力求把布爾什維克1917年十月革命拓展為歐洲發達國家乃至世界範圍的社會主義革命,到了後來的斯大林則把建成一國社會主義論當成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轉向世界革命的依據之一。

對於文革繼續革命論的經典論述來自於1967年11月6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編輯部發表的紀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一文,該文對毛澤東的實際上也是文革的繼續革命論的要點概括如下:一、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二、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階段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必須把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階級鬥爭進行到底;三、無產階級專政下的階級鬥爭,在本質上,依然是政權問題,就是資產階級要推翻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要大力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四、社會上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鬥爭,必然會反映到黨內來。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就是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表人物……充分揭露他們,批判他們,整倒他們,使他們不能翻天,把那些被他們篡奪了的權力堅決奪回到無產階級手中;五、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進行革命,最重要的,是要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六、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中的根本綱領是斗私、批修。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要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問題。〔8〕

◇自己亂了自己的內亂

正如龔育之對此所言:提出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而革命又是在它的原義,即推翻現存的統治階級的意義下來使用,這本身在理論上、在邏輯上就是荒謬的,在實踐上造成了自己亂了自己的內亂。〔9〕其實,繼續革命論既是文革對於中國共產党進行的自我革命的思想依據,更是文革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的革命的革命的理論基礎。

繼續革命論也是歷史上的契卡(cheka)主義的折射、重現和深化,正如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最後一任主席巴卡京所言,契卡主義旨在沒有敵人也要製造出敵人,即契卡主義,這就是根據一個臆造出來的方便公式,經常不斷地尋找敵人。〔10〕文革繼續革命論的矛頭所向就在於從沒有敵人到製造敵人、從外部敵人到內部敵人、從暫時敵人到永久敵人、從相對敵人到絕對敵人的幾乎沒有結束或沒有窮盡的轉換和演變。不斷革命者總是先革敵人的命,再革同盟者的命,最後再革自己內部人的命。〔11〕

全面專政論源於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而文革的全面專政論則由張春橋作了最有代表性的概述,他於1975年4月在《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一文中,提及馬克思在《一八四八至一八五〇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中論及無產階級專政是要達到四個一切,即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出來的一切生產關係,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過渡階段。在這裏,馬克思講的是一切,四個都是一切!不是一部分,不是大部分,也不是絕大部分,而是全部!要做到這一點,就只有對資產階級全面專政,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直到地球上消滅這四個一切,使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決不能在過渡的道路上停下來。〔12〕

文革的全面專政論在迄今為止的人類社會專政的歷史上獨一無二,別具一格,它不僅僅在林林總總的主義中獨佔鰲頭,而且在形形色色的極權主義里獨領風騷,其突顯之處在於不僅僅對於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各個領域的全面鉗制,而且在於對於毛澤東之外的幾乎所有中共幹部以及骨幹分子的高度監控直至威脅、整肅和迫害。

◇文革歷史社會的“空氣”

上述文革意識形態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形成了文革意識形態的三位一體的結構特性和鼎足之勢的功能格局,這三個組成部分的關係大致上說來,階級鬥爭論是基礎、是集結地,繼續革命論是主旨、是前沿,全面專政論是核心、是制高點,但它們各自既有獨特的取向和價值,又有相互衍生的遞進關係,還有各自運用於文革實踐而具有的顯功能(manifest function)和潛功能(latent function)。

文革的階級鬥爭論實質上一種極端的整治論,並由此而導致一種十足的人性歧視論。它把社會上的一切差別、把人的一切差別最終都歸結為階級存在以及階級出身的差異。它的典型代表就是血統論、身份論,這種理論與歷史上和現實中的種姓論、種族論、身份歧視論、民族迫害論等等幾乎沒有什麼二致。〔13〕

文革的繼續革命論實質上是一種典型的折騰論,〔14〕並由此而衍生出一種赤裸裸的泛敵論。體現了毛澤東設想過的類似文革時期中共黨內的重大鬥爭,據說還會出現十次、二十次、三十次〔15〕後來演變成文革還要搞十次、二十次、三十次的流行說法。毛澤東所說的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過七八年又來一次,〔16〕即在繼續革命論的映襯下,演變為七、八年來一次,來一次七、八年的社會持續動亂,在某種意義上,文革歷史以及文革實踐與繼續革命論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繼續革命論的獨特之處在於為文革奠定了理論基礎,做出了意識形態的確證。

文革的全面專政論實質上是一種迫害論,並由此而演化為一種的專制論,具體表現為文革時期無以復加的道德專政、言論鉗制、思想控制和精神獨斷等等,上述張春橋所說的消滅四個一切就是文革所要追求和達到的極權的天地。文革全面專政論成為了文革意識形態的氛圍和文革社會歷史的空氣。

文革意識形態的三部分內容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相互轉換,對於文革意識形態來說,它們一體同構,缺一不可。如果說文革意識形態表面上看似一座蔚為大觀而實際上破朽不堪的金字塔,那麼可以說文革階級鬥爭論是這座金字塔的基石,文革繼續革命論是這座金字塔的周邊,文革全面專政論是這座金字塔的頂尖。

然而,文革意識形態的生成、演化、嬗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在文革之前就已全部形成或在文革初期就已完備的,而是如同毛澤東所常用的湖南諺語草鞋無樣,邊打邊像。從前面所提及的文革意識形態在中蘇兩黨的論戰和分裂之際就已具雛形,到這種意識形態最終形成或確立,大約經過了數年的歷史。而文革意識形態的三部分內容在文革的不同時期或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凸顯,大致上可以說,1966年之前及1966年之際的文革醞釀和鋪排,文革意識形態以階級鬥爭論為重點,1967年至1970年的文革推廣和深入,文革意識形態以繼續革命論為基點,1971年至1976年的文革衰敗和裂變,文革意識形態以全面專政論為焦點。當然,文革意識形態的這三部分內容貫穿于文革歷史的全部過程和所有階段,儘管它們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形勢下有不同的表現和特徵,但是它們本身就是文革意識形態的惡山險嶺,重峰迭嶂。一方面,這一點可以從這三部分內容的演進關係體現出來,例如,階級鬥爭論的必然是繼續革命論,而階級鬥爭論的至極是全面專政論;繼續革命論是文革階級鬥爭論的繼續,而繼續革命論是全面專政論的伴奏;全面專政論是階級鬥爭論的結論,而全面專政論是繼續革命論的歸宿。另一方面,這一點還可從這三部分內容的內在轉化體現出來,例如,文革時期的階級鬥爭論、繼續革命論、全面專政論三者的轉化每每有一種傾向或趨勢,這就是群眾運動專政、黨-國專政、領袖個人專政之間的相互轉化。文革時期流行的一句意識形態話語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就典型地註明了這種轉化。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的口號,是一種意識形態整合的概念,它排除其他的意見、其他的思想,不能容忍思想之間的共存,遑論思想之間的平等競爭,而必借權勢之力,借革命口號對群眾的煽動來消滅其他思想,它不容許討論,不容許懷疑,只要人民群眾絕對服從。這個絕對服從在表現形態來說,還不應只是強迫的,應當是具有最神聖的革命覺悟的最大道德自覺。在這個時期,說毛澤東思想成為宗教的教義,是毫不為過的。與‘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相應的,是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全面專政。後者是意識形態與國家政治權力高度結合的概念。〔17〕

◇意識形態的聖靈及神幡

文革意識形態具有一般意識形態所共有的特性:鮮明的強制性、相對的保守性、突出的虛假性(主要指虛飾、誇大的特性)、固有的封閉性等等。文革意識形態更具有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特性,諸如專制獨斷性、暴力粗暴性、領袖群眾的互動性、滯后僵化性、工具實用性等等。除此之外,文革意識形態還具有其自身特別值得關注的三種特性:

一是文革意識形態的群眾性(或全民性)。文革意識形態在一定意義上又可稱之為文革群眾運動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在文革時期的實踐或運行有一個不同於文革之前的中共黨國家意識形態的重大特點,這就是在毛澤東的鼓動和促使下,文革時期各行各業的億萬群眾把文革意識形態這一批判的武器轉化為全國全民全社會的武器的批判,即以群眾運動化了的文革意識形態及其實踐來衝擊中共種種現有體制,打擊中共幹部隊伍,幾乎是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從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除毛澤東之外的中共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權威及其機制。一時間(特別是在文革初期),文革意識形態彷彿成為只為毛澤東與其億萬文革群眾所互動共享而卻為整體意義上的中共幹部勢力所疏遠或疏離的意識形態,彷彿成為反權威、反官僚、反特權直至反對黨的領導的文革廣大群眾的意識形態。

這種具有極大的群眾廣泛性的意識形態的一大特徵就是簡單明了,淺顯易懂,方便可用,直觀可行,因為,“群眾運動意識形態並不需要高深完善的理論,更多的是需要有號召力、煽動力、動員力的激烈口號式的革命意識形態符號。〔18〕由於群眾化的意識形態或意識形態的群眾化,以文革意識形態武裝起來的群眾運動,就不只是限於對於過去的或已有的中共各級幹部實施群眾運動的所謂民主大暴政,而且還展現為群眾運動內部的論戰、殘害、廝殺和吞噬。文革意識形態的群眾性最終所展現的從群眾運動到運動群眾的軌跡,促使文革意識形態在群眾性的意義上走向破敗和銷蝕。下面兩種文革現象或文革事實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一是毛澤東文革初期倡導砸爛公、檢、法,我個人理解,這是毛澤東力圖把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專政機關的職能下放到群眾運動,由這種群眾運動來實行以文革意識形態為依據的群眾道德化的專政或專政的群眾道德化,這種專政的災禍就包括了對文革廣大群眾本身的施虐施害;二是可算作文革歷史的一大景觀:在文革所有群眾中所發生、所進行的內訌和內戰都是在同一位意識形態的上帝神統率下、在同一種意識形態的“聖靈照耀下、在同一個意識形態的“神幡”指引下加以切切實實地進行的。

◇裂隙不絕,窮於應付

文革意識形態的一大“領地”主要在於文革社會生活的群眾心理意識層面,在於文革時期群眾精神的顯現和轉向。當文革意識形態群眾化之後,它的四分五裂、千奇百怪,特別是它的內在張力、衝突和破裂就不可避免,勢在必行。文革意識形態自始至終的運作和實施都是破綻百出,裂隙不絕,窮於應付,疲於修補,在文革後期尤其如此。

二是文革意識形態經歷了由意識形態化到泛意識形態化、再到非意識形態化、最終到反意識形態化的演化,即文革意識形態的走向或歷程是一個值得矚目、更值得研究的意識形態化泛意識形態化非意識形態化反意識形態化的過程。這似乎是文革意識形態演變的怪圈和宿命。

文革的意識形態化是指文革意識形態成為文革時期中共黨國家社會的唯一的、強行的和宰制的意識形態的實施過程及其結果,這種意識形態化致使文革意識形態成為文革的政治文化活動乃至社會精神活動的依據,成為文革的主流思想意識以及權威話語體系的支柱。文革的泛意識形態化是指文革意識形態化所帶來的擴張、強化、過度和泛濫的過程及其結果。類似於中世紀宗教的泛化帶來了宗教文藝、宗教建築、宗教哲學等等,文革時期的一切社會意識形式幾乎都成為文革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出現了文革話語、文革時尚及文革服裝、文革政治、文革教育、文革文藝及文革戲劇、文革電影,甚至毛主席語錄廣播體操、毛主席語錄太極拳〔19〕等等。文革意識形態的這種泛化幾乎使它力圖囊括或抑制所有的思想活動和生活形態,到頭來,這種泛意識形態化不是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就是適得其反,走向反面。文革的非意識形態化是指由文革意識形態化與文革泛意識形態化無所不及、無所不是而導致的無法限定、無法制止的反向過程及其結果。文革時期就出現了反覆不斷、多種多樣的根據文革意識形態來解讀、批評文革種種方面特別是文革的理論、政策的事實和現象,進而動搖或削弱了文革意識形態的方方面面。文革時期普遍出現的那種打著紅旗反紅旗的話語和事例就是這種非意識形態化的一個例證。文革的反意識形態化是指文革意識形態化、泛意識形態化、非意識形態化所促成的自我裂解、自我否定和自我異化的過程及其結果。文革自始至終,就一直具有不同於文革意識形態的諸多異端思潮在對這種意識形態進行著或修正、或批判、或斥責、或否定的工作,從遇羅克的出身論主張到楊小凱的省無聯思潮,從普遍的懷疑一切傾向到周泉纓的四一四思潮,從李一哲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理念到顧準的經驗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20〕還有山西省出現的所謂張(珉)趙(風歧)集團以及張耀明著的《論現狀》對文革的批判等等,〔21〕都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三是文革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實踐性。文革意識形態在思想上和在理論上並不精緻、深刻和奧秘,而是相當淺顯、簡陋和粗暴。文革意識形態在其實踐上、在其運行上和其應用上遠遠“大於”、“重於”和“高於”其思想、其觀念、其理論本身。“小謊言與大謊言的區別在於是否可以用經驗去證偽,意識形態是最不容易證偽的大謊言,因為那本來就是一個與經驗不沾邊的神話。”〔22〕文革意識形態也是人類歷史上特別是20世紀極其富有烏托邦實踐的誘惑、空想和反動的代表或典型。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斗、批、改

毛澤東最初給文革確定的宗旨是斗、批、改,即我們的目的是斗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批判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改革教育,改革文藝,改革一切不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以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23〕林彪在1968年10月和1969年10月兩次十一節慶祝大會上講話都提到遵循和貫徹毛澤東的指示認真搞好鬥、批、改,〔24〕在我看來,其實,後來的文革實踐把這種斗、批、改延續為斗資本主義、批修正主義,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用毛澤東的一個簡短說法就是斗私,批修。〔25〕

一方面,文革意識形態所強調的斗、批、改經不起推敲,本身就是偽命題,例如,文革不遺餘力地進行的反對和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從中國歷史和現實來說,就不存在過資本主義時代以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何以談得上復辟?文革所千方百計根除的修正主義實際上是毛澤東把中共黨內黨外一切不同於他個人的主張和見解視為異端邪說的代名詞。文革所要進行的改革一切不合理規章制度往往是視毛澤東的喜怒好惡而決定,常常是有悖于現今人類文明的現代化和現代性發展的。這些都可從文革時期所謂社會主義新生事物的發跡、衍生、盛行和衰落的過程深刻地體現出來。從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人民學解放軍、解放軍學全國人民,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教育革命(以及工農兵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和工人階級佔領大學),再到五七幹校、革命文藝、六廠二校經驗等等,的確,在“文化大革命”,思想擺在了最重要的地位,〔26〕不僅文革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實踐的取向和目標,昭然若揭,變本加厲,而且文革本身更重要的還是一場意識形態的革命!“文化大革命”雖然有著政治上或權力鬥爭上的因素,但是它更深刻的意義是其意識形態性,從這個意義上可以稱之為思想革命或意識形態革命。與政治革命相比,文化革命具有最根本的性質。通過這場革命,徹底掃清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實現人的思想革命化,永久地解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和創建理想社會的問題。〔27〕另一方面,從文革歷史的所有階段來看,從紅衛兵、造反派運動以及奪權運動、清查、清隊運動以及一打三反、抓五一六運動,到“整黨建黨”、批林批孔、批儒評法、批《水滸》、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運動,再到教育革命大辯論、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等等,文革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實踐的本性就是能其所不能、為其所不為,正是毫不可行,才有所可行。這彷彿又一次驗證了那句目的算不了什麼,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的名言,以致文革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實踐在實質上以運動等同了目的、以運動凌駕了目的、以運動消解了目的。“‘文化大革命’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說,就是思想革命,是帶有根本性質的世界觀革命。高度的理想主義結合高度的政治力量,使已經極端化了的意識形態帶有宗教的特徵,它是高度強勢的和不寬容的,它負有崇高的使命,必須使自己擴展到社會的一切領域,一切與之不相適應的東西,或者改造使之符合,或者予以摧毀。”〔28〕

文革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實踐本身具有近似於宗教戰爭的或准宗教戰爭的內涵和特徵,恰似歷史上曾經發生或出現過的意識形態戰爭,在某種意義上,這種烏托邦實踐也可謂一場准意識形態戰爭。誠如L·科拉科夫斯基斷言,那種與完全的權力(total power)緊密捆綁在一起的完全的意識形態(total ideology)具有一種最強程度的完全,任何宗教信仰都達不到這個程度。……它的目標不只是要宰制和管制每個人的私人生活,而且根本就是替代私人生活,把人變成意識形態口號的複製品。換言之,它根本就消滅了生命的個體形式。〔29〕因而,不難理解,文革意識形態帶來的是無法形容的心理虐害、無法言狀的思想絞殺、無以復加的精神毀滅和無不至極的靈魂混戰。這種意識形態本身都使謊言不只是謊言了。如此完全的意識形態使得完美極權社會中的謊言有了一種特殊的功能和特殊的意義,這種功能是如此特別,如此具有創造性,以至於連謊言這個字也詞不達意了。〔30〕文革這場准意識形態戰爭帶來的是什麼呢?心理的垃圾,思想的廢墟,精神的瓦礫,靈魂的墳場,特別是給中國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給包括科學事業和人文建設在內的中國現代文明的發展,帶來了無法估計、無法彌補的災難和損失。

◇文革博物館

文革意識形態是短命的,其運行或者說其橫行的時間大約有十余年,可以說,正如隨著毛澤東的去世而使文革塵埃落定,隨著文革的離去,也使文革意識形態壽終正寢。然而,文革意識形態的影響和遺迹在今天的文革故鄉還遠遠沒有終結,至少,這種意識形態還沒有完全地進入它應有的墳墓,還沒有真正進入被歷史、被後人所正視、所批判的文革博物館。

文革意識形態是集文化極權主義、思想專制主義、精神蒙昧主義的諸多癥候於一體的意識形態,它還是夾雜著封建主義、皇權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民本主義、獨斷主義等等意識形態一系列癥狀的大雜燴,幾乎在人類已有的形形色色的意識形態的歷史中,還沒有哪一種意識形態像文革意識形態這樣一個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制約了如此眾多的人民和作用了如此之大的國度;除了20世紀法西斯主義、納粹德國種族主義和蘇聯黨國的意識形態之外,還沒有哪一種意識形態在現代歷史上經歷了如此必然的、深刻的、沉重的自我否定、自我異化和自我破產。就是在文革結束之後,一方面,在文革的故鄉,與文革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中國現實政治生活都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訣別文革意識形態或徹底拋棄文革意識形態,更有甚者,那些大大小小的文革遺老遺少們力圖重續文革,竭力重現文革意識形態的幽靈陰魂。另一方面,對於今天文革故鄉的絕大多數的人們來說,無論他們有什麼不同的見解,也無論他們有什麼不同的立場,在反對或抵制文革的復辟這一點上是有相當高度的共識,這也意味著他們在拒絕、否定和破除文革意識形態的重現這一點上具有不言而喻的共識。毋庸置疑,文革的故鄉決不可能重現或復辟整個文革,因為,非常明確,首先沒有毛澤東那種意義上的文革發動者兼最高領導者了,其次沒有作為文革基礎的群眾運動了,再則沒有作為文革支柱的文革意識形態了!

文革意識形態的命運和結局使得我們真正有可能對於一切激進的、革命的、專制的乃至烏托邦的意識形態加以祛魅、解析、警惕和防範。文革意識形態既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某種從革命到自我革命的意識形態標本,也是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所有意識形態當中極為罕見的自行衰亡的意識形態化石。儘管文革意識形態與現今中國的意識形態有著林林總總的聯繫,但是這兩種意識形態之間出現的斷痕、撕裂或衰變已無法修補或填充,更無法逆轉或挽回,文革意識形態給現代中國所造成的整體意義的意識形態的衰弱和潰敗是一目了然的事實,給當今中國所帶來的全局範圍的意識形態的嬗變和危機是有目共睹的現象。換言之,文革意識形態還是一首譜寫出意識形態的神話、意識形態的神化、意識形態的異化這三部樂章的意識形態‘終了曲’。

因而,反思和剖析文革意識形態可以提供審視和把握文革全部問題的一面稜鏡。無論文革故鄉某些人對於文革全部問題有著怎樣的失落、尷尬、苦悶、窘境,也無論革故鄉總體上對於文革意識形態有著怎樣的無奈、無能、無力、無為,批判和告別文革意識形態都是今天和未來的中國(尤其是中國精神和中國思想)自我變革、自我進步、自我創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註釋:

1,參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9卷第101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

2,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政變》、馬克思,《一八四八至一八五O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馬克思,《法蘭西內戰》、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列寧,《國家與革命》等等。

3,宋永毅主編,《中國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大革命文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大學服務中心,2014年第三版。

4,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5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5,參見馬克思:致魏德邁(1852年3月5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332-33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6,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第147頁,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年。

7,林彪,《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文化大革命研究數據》

中冊,第314頁,1988年。

8,《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編輯部,《沿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闢的道路前

進紀念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五十周年》,國防大學,《文化大革命研究數據》上冊,第609-610頁,1988年。

9,龔育之,《關於繼續革命的幾個問題》,載張化、蘇采青主編,《回首文革》上冊,第86頁,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3年。

10,巴卡京,《擺脫克格勃克格勃最後一任主席回憶錄》,第16頁,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11,石名崗執筆,《山西文革親歷者的記憶與反思》,第776頁,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

12,張春橋,《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國防大學,《文化大革命研究數據》下冊,第253頁,1988年。(引文中的黑體為張春橋原文所加。譯註)

13,參見遇羅克,《出身論》,宋永毅主編,《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大學服務中心,2014年第三版。

14,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折騰來源於滿語的音譯,有三種基本解釋;對事物進行翻來覆去、反覆的做和折磨的一種動作形態。所謂折騰,就是沒事找事,無事生非;就是朝令夕改,忽左忽右,就是重複做一些無意義、無關聯、不必要的事情。

15,周恩來,《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國防大學:《文化大革命研究數據》下冊,第24頁,1988年。

16,毛澤東,《給江青的信(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載《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第71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17,劉曉,《意識形態與文化大革命》,第354頁,台北,洪業文化有限公司,2000年。

18,同注17,第265頁。

19,參見Daniel Leese:Mao Cult-Rhetoric and Ritual in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2011,pp.202-204。

20,參見宋永毅、孫大進,《文化大革命和它的異端思潮》,香港,田園書屋,1997年。

21,參見石名崗執筆,《文革中的山西文革親歷者的記憶與反思》,第639-659頁,香港,天馬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

22,徐賁,《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第391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

23,中共中央,《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國防大學:《文化大革命研究數據》上冊,第72頁,1988年。

24,林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九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一九六八年十月一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一九六九年十月一日)》,同上,中冊,第210頁、第380頁。

25,林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八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一九六七年十月一日)》,同上,上冊,第588頁。

26,劉曉,《意識形態與文化大革命》,第352頁,台北,洪業文化有限公司,2000年。

27,同注26,第208頁。

28,同注26,第237頁。

29,Leszek Kolakowski,Totalitarianism and the Virtue of the Lie,in Irving Howe,ed.,1984 Revisited,New York:Harpe& Row,1983,p.126。轉引自徐賁:《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第413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

30,同注29。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