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成都小學生作700多幅寫繪 稚嫩文筆記錄二十四節氣

2019年09月03日 10:18 PDF版 分享轉發

作700多幅寫繪稚嫩文筆記錄

攝影記者孫琳

30名成都小學生從步入小學一年級開始,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從2018年9月白露起始,到2019年8月處暑,一年的時間,走過了整整二十四個節氣,他們用自己稚嫩的文筆、簡明的線條、多樣的繪畫語言,完成了700多幅寫繪,傳達出對中國二十四節氣最真實的感受。

節氣之旅

成都一年級小學生完成700多幅節氣圖畫

洪敏是成都銀都小學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從2015年9月開始,她帶著自己的學生,用三年時間,記錄二十四節氣,彙集700多篇觀察筆記,出版了一本節氣筆記——《時間旅行者》。去年9月,洪敏又帶著自己的一年級班級,從2018年白露到2019年處暑,體驗,觀察,記錄,用豐富的想象力、簡明的線條、多樣的繪畫語言,自由創作,勾勒出了700多幅二十四節氣圖畫。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剛開始我也不確定他們這麼小能不能做好,他們很多都不懂,更不要說二十四節氣,同時很多家長一開始也不了解怎麼做。”洪敏告訴記者,上一屆孩子做了三年,做完之後發現這裏面有太多東西可以挖掘,在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下,她從去年9月開學,以白露為始,帶著一年級學生開始了新的節氣之旅。

與上一屆學生不同的是,一年級小朋友的詞彙量還遠遠不夠,同時語言組織能力也處於懵懂階段,因此洪敏一開始從觀察入手。“我發現不管多少歲的小朋友,都喜歡塗塗畫畫,那我就告訴他們,先觀察,記錄可以慢慢來,一句兩句話都可以,不會寫的字用拼音或圖畫代替,或者口述讓爸爸媽媽寫。”

從剛開始的隻言片語,甚至一句記錄也沒有,到後面能寫上小半篇幅,學生們的進步讓洪敏意識到小朋友們的可塑性。

節氣寫繪

嘗試用文字和畫筆

為大自然做筆記

記者了解到,在為上一屆學生開展節氣知識講授時,洪敏也是成都市《節氣里的鄉土中國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研究》課題研究任務組的老師之一,在不影響學校課程的基礎上,她著力開發班級節氣課程,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上一屆的學生以文字記錄二十四節氣為主,這一次,洪敏為一年級小朋友設定為“繪畫+文字”。“之前的研究比較鬆散,主要是文字記錄,這次比原來更好的是課程意識更強,每一個節氣開始前,或節氣當天,我會先給他們講節氣知識,然後有相應的活動拓展,比如這個節氣適合做什麼事,與孩子們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然後嘗試著用文字和畫筆為大自然做筆記,也記錄自己的節氣生活。”洪敏向記者表示。

每到一個節氣,洪敏先在教室里介紹節氣的知識,包括節氣字源、節氣三候、習俗再到節氣詩詞、文化鏈接等。然後從觀察大自然入手,以教室外動植物的顏色、形狀、氣味、動態等為觀察點,先遠觀,再近觀,最後放大鏡觀察。洪敏認為,觀察是長期的訓練,一次又一次的觀察下來后,學生的思維、感悟、觀察和表達能力會更好,“也許他們的文字還不能表達,但是感受到的東西更多,等詞彙積累多了可以表達的時候,他們能表達出的東西就會不一樣。”

此外,洪敏還會把節氣與動手操作實踐相結合,例如冬至在教室包餃子吃餃子,清明做風箏……“實際操作體驗下來后,他們的體驗更深刻,寫繪更生動。”

課程初心

兒童必須有

根植內心的精神家園

一年級的小朋友從零開始,很多連字都不認識,為什麼要做這個?

從一開始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做,可能一幅畫配一句話,甚至一句話都沒有,到二十四節氣走完,所有孩子都能知道該怎麼記錄,隨便一寫就是兩三百字,家長也從一開始的不了解,到後來跟著孩子一起了解學習,自動加入記錄寫畫節氣筆記。

洪敏表示,打開這扇門是從常麗華老師的一本《二十四節氣誦讀古詩詞》開始,“當時我就想很有意思,想著我也可以做,沒想到最後拓展成了一個綜合課程,最開始做得比較簡單,想的是讓他們了解一點節氣文化的相關知識,學習去觀察大自然、體驗節氣習俗,沒想到做著做著就把課程內容擴展得越來越寬,因為在特定的時間點學習特定的詩詞感悟是不同的,不僅走進了大自然,還走進了生活、科學

“今天的兒童要走向未來世界,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另外一方面必須有根植內心的精神家園,否則最終流浪的不只是地球,還有人的內心。”提及開發課程的初心,洪敏說,作為有著農耕文明血脈的中國人,我們的精神家園不可避免地要與鄉土中國緊密連接,而節氣文化是我們鄉土中國文化的絕佳載體。

來源:成都商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