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敏感時刻」與轟隆作響的巨炮

2017年11月25日 7:44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BBC 作者: 威克

位於閩江口附近的列島在國共對峙的年代是的前線,島上部署的240公釐在沉寂了21年之後再次發出吼聲。

駐紮馬祖的240榴彈炮上次射擊是1996年,當時兩岸關係陷入危機,據稱為了避免檫槍走火,所以將每年固定的保養訓練射擊取消。而這次名為「聯信」的演習,原定10月舉行,但是國防部說因為和先前的各項演習過於接近,因此將演習時間推遲。

不過10月也正好是中共舉行的「敏感時刻」,因此曾經一度引起媒體揣測這是否為了避免製造困擾。雖然軍方否認,但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另外國防部也沒有對過去的21年當中為何沒有安排類似演習做出解釋,對這次演習也只是說「驗收訓練成果」。

「金馬守護神」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240榴彈炮是台灣軍隊中口徑最大的火炮,每一枚炮彈就有130公斤,火炮本身的重量近30000公斤,雖然最初的設計中有要塞、列車以及履帶車裝載自走炮等款式,不過台灣軍中的240榴彈炮都是以鐵軌運動的要塞炮。

口語「兩四洞」的240榴彈炮全名是M1型240公釐榴彈炮,是美國在二戰參戰初期發展的巨型重炮,在歐洲戰場上用來摧毀納粹德軍的工事建築,在納粹德軍潰敗之後轉戰太平洋戰場,但是身形笨重的240榴彈炮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理想。

到了韓戰(朝鮮戰爭),240榴彈炮再次出山對付深藏地下的碉堡和彈藥庫等軍事設施,雖然略有斬獲,但是對瞬息萬變的戰場而言,這個重達30公噸的巨炮運動和射擊的速度顯得有些緩慢,後來就從朝鮮半島的戰場回到了日本的基地。

在1950年代,美軍開始發展戰術藉以取代重型火炮,因此美國原本有意將240榴彈炮除役銷毀,但是台海的局勢卻改變了這個決定,讓240榴彈炮有機會成為台灣軍方口中的「金馬守護神」。

1958年的8月23日,解放軍向灣內的諸島發動大規模炮擊,打開了兩岸之間迄今最後一次大型戰役、也就是「八二三炮戰」,共軍在這場他們稱為「金門炮戰」的第一波攻擊中,就令台灣軍方金防部的三名副司令官陣亡。

炮戰初期,金門的台灣軍隊因為火炮射程較短、數量較少而趨於劣勢。到了當年9月,美國緊急從日本沖繩調來8英寸口徑的自走榴彈炮增援,才逐步扭轉戰況;炮戰在10月改為「單打雙不打」之後,美軍評估金門的防務,決定將240榴彈炮運交部署在金門和馬祖上的加強工事碉堡內。

204榴彈炮的陣地在國共對峙年代被視為機密,從1950年代末期落腳金門、馬祖以來,每年的年度保養射擊都會伴隨其他各型火炮同時發射,掩蓋240榴彈炮的炮口焰。上百門火炮、重型機槍同時發射的「壯觀」場面,令當年在金門、馬祖當兵的台灣男子有機會體驗別人沒有的經驗。

所謂保養射擊是保養火炮在射擊之後,用以減緩後座力的制退復進系統的重要步驟,尤其是像240榴彈炮這種重型火炮要潤滑整個制退復進系統幾乎就只有發射炮彈這一種方式,不過巨炮的殺傷力驚人、政治上也比較敏感,所以巨炮的保養射擊通常都是非常小心。

而240榴彈炮的威力驚人,一般的高爆彈頭爆炸的震撼力可以瞬間在大約半個足球場大小區域造成「真空」,所以到現在為止、即便是在對峙的年代,240榴彈炮的炮彈從來沒有落在中國大陸上,不過也曾經出現「240榴彈炮擊中廈門火車站、轟掉半個廈門,使得中共停止八二三炮戰」的說法,這已經被澄清是「以訛傳訛」的「鄉野傳說」。

在台灣的紀錄中,擊中廈門火車站的是8英寸榴彈炮,而且當時車站內根據研判可能是剛好有運送彈藥的鐵路列車受到波及而爆炸,並不是240榴彈炮立下「戰功」,因為當時這個龐然大物還沒有運到金門。

此一時彼一時

雖然到了21世紀,但是台灣政府基於不同的原因,直到現在對於在金門和馬祖部署對地導彈、火箭系統有所保留,因此已經服役70多年、操作人員多、射速慢的240榴彈炮依舊扮演著「守護神」的角色。

不過軍事專家的說法是導彈和火箭都需要雷達導引,金馬兩地距離中國大陸距離非常近,雷達很容易受到干擾,而機械式操作的火炮幾乎是無法用電子的方式干擾,而且炮彈的價格遠比導彈和火箭低廉,因此火炮依然還是有防衛的軍事價值。

如今在金門和馬祖的巨炮陣地早已成為可以讓台灣民眾有限度參觀的景點。兩岸對峙了那麼多年,240榴彈炮陣地的位置也已經是半公開的軍事機密,只不過發射巨炮看來對台灣軍方還是有些敏感,一切過程還是得小心翼翼。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