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蔡英文執政周年 新南向政策是否推動落實?

2017年05月20日 0:30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BBC 作者: 鄭仲嵐

滿一周年的政府,內有經濟民生,外則環繞在中美間。而當初蔡英文強調的「」,是否已經出現成效?

一周年回顧

台灣蔡英文政府,於5月20日任期屆滿一周年。上任之初,蔡英文高呼「新南向政策」,要擺脫過去台灣經濟接近40%仰賴中國大陸單一市場的情形。並提出由經貿、人才培育、醫療衛生等方面促進台灣產業升級,深化與及南亞的雙邊互動。

而在過了一年後,這些計劃是否有開始逐一落實?

曾任台灣駐代表處職員,也是南亞專家的台灣清華大學助理教授方天賜向BBC中文網表示,蔡英文倡導的新南向一年以來,其實都在花時間制定規劃,很多都是2017年後才開始推動,如果要談成效,確實是早了些。

他分析,蔡政府也知道中國市場有其不可取代性,他們只是想分散風險。本質上台灣的經濟缺口需要新市場跟新動力,台灣一直想強化與東南亞與南亞的連結,畢竟台灣80年代起一直與日韓密切交流、2000年代后倚靠大陸,東南亞部分確實「疏於經營」。

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深耕幾十年的會長李天柒則回憶,蔡政府於2016年7月開始分批規劃,確切開始行動是今年1月多,差不多4個月時間下來,他認為蔡政府對東南亞各國的「溝通窗口」,要先趕緊落實。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李天柒表示,絕對是響應政府政策,但希望政府會針對東南亞各國,向專家與當地台商確實討論分析,而不是東南亞與南亞各國「都拿同一種球」來丟。他認為,商人最重要是要取得對方信任,蔡政府必須要先以商人的心態交涉,提出自身優勢讓對方安心。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所長,擅長南亞地緣政治的學者陳則對BBC中文網說。蔡政府新南向中也加強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布局,日前蔡英文在中常會上,表達要投入更多資源來研究南亞,包括印度等,他個人是持正面看法的。

但就成效部分,陳牧民也認為「言之過早」,政策從起草規劃到付諸實施,沒有個三、五年是不會發酵的,他保持鼓勵政府的態度。長久下來的經驗,他認為跟印度人交心要很花時間,文化上的歧異是有,但了解印度人的工作模式后,台灣會很「得心應手」。

國民黨立委陳宜民12日在立法院公布蔡英文總統施政周年滿意度調查結果。

了解需求優先

對於目前蔡英文政府的布局,方天賜認為,蔡政府還是要先搞懂每個東南亞國家的需求,再分批進擊。

比如蔡政府一直強調的給東南亞留學生提供獎學金,方向是對的,但假使東南亞留學生增加20%,那培養的目的為何?學生畢業能否在台貢獻?或是回母國效力成為「親台派」?台灣可否輔導該國實驗設備等都可商議。

再來就是蔡政府提到的與東南亞「雙向交流」,陳牧民認為這一年來的方向仍不夠具體,東南亞國家的設廠與外資進駐標準各不一,但蔡政府還尚未做好領頭羊,帶領台灣人去那邊「打天下」。他坦言:「很多台商還是自己去開疆闢土,跟當地的法制奮戰」,因為政府還是無法有協調作用。

李天柒則認為,政府的分批進擊應該落實,以越南來說,也是地大物博,但也許台灣農委會或經濟部可以輔導台灣每個縣市,與越南的單一省份來分批交流。「好比高雄市工業發展好,可以跟某省有技術交流,屏東縣農業觀光好,也能跟越南其他農業發展省交流」,他說。

陳牧民則表示,南亞是台灣過去交流較少的區域,因此不同於在東南亞的深化戰略,南亞要先把底打穩。台灣在科技、農業、環境永續等有其優勢,而且在系統整合上,或發展智慧城市等,都可以給印度等南亞國家發展衛星城市有很好的參考範例。

再者,台灣有一部分屬於熱帶,對於防災、比如地震、水災洪害等都有很好的經驗,假使這些經驗推廣到南亞,台灣會有很好機會。對東南亞國家方面,農業所引發的植物病蟲害防護,台灣可說是世界知名,假若能以此為契機,深化東南亞,這才是台灣可走的方向。

一路一帶圖片

中國大陸因素?

然而,台灣在東南亞與南亞的布局也會受到目前兩岸關係的影響,日前中國就與越南簽署新的「聯合公報」,內容明確提及,往後越南將持續認同「一中」並且積極抵制「台獨分裂活動」,也不會與台灣發展實質政治關係。

談到這項公報,在當地工作多年的李天柒直接認為「很傷人」,畢竟商人在越南當地要端詳政府臉色,他提及越南歷史淵源上本來就是親共,又是在國家發展期,寧可會選擇保守的路線,可以理解越南官方的顧忌,但未來越南台商行為將自然受到限制。

但李天柒也說,就他在當地多年的觀察,越南人還是比較適應台灣人的管理方式,比較溫和且「人性化」,工廠伙食不錯外還有娛樂設施。反而他認為中國大陸人在當地設廠,比較一板一眼,重利益不重權益,甚至中方幹部對越籍員工還有歧視行為。

方天賜也說,中國在國際上壓迫,台灣自然在政治發展要小心,但「新南向」也不是個政治戰略,而是在既有的經濟基礎上深化合作。中國大陸再強勢,也是不可能涵蓋到這些東南亞與南亞國家的每個行業,台灣當局只要深知這些國家目前較弱勢,欲發展的行業,投其所好即可。

陳牧民與方天賜也都認為,印度不會響應中方的,因為涉及道路交通鐵路等基礎建設,印度會認為這是軍事大忌,加上印度與中國本身的領土問題,以及歷史上「不結盟運動」的影響,印度會有自己的戰略規劃,或適度與中國大陸在其它硬體項目合作。

兩人也都表示,許多人認為「一帶一路」與台灣「新南向政策」有許多相衝突之處,但本質上一帶一路是中國移轉國內過剩產能與資金到其他國家的舉動。台灣的新南向是替內需找出路的經濟深化結盟,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戰略,規模上也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未來持續樂觀?

對於在未來,蔡政府的新南向能否落實,陳牧民則認為「現在是台灣前進南亞的最好時機」。以技術面來說,台灣可以提供更穩定、更安全、甚至更划算的待遇。而且台灣與印度等也私底下磋商許久,可以說共識很高,未來幾年會是關鍵。

方天賜也持相對樂觀態度,他表示政府要有氣勢,表明台灣自身的優勢,可以提供這些國家哪方面的發展。協助商人了解各國稅制、台灣政府可以提供什麼幫助、對方的穩定窗口是誰等等,自己也要不厭其煩地跟東南亞國家「推銷」。

他認為這樣的推銷,是創造與東南亞國家「共同體意識」的好時機,好比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是大筆投資,但是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不是大筆投資,但或許可以跟台灣近日的8800億台幣(約291億美金)國內基礎「前瞻建設」有連結的空間,跟東南亞國家商量他們可以幫助台灣,然後台灣也幫忙他們其他部分,創造「夥伴意識」,才有新南向真正的雙向交流。

李天柒則以越南為例,台商這幾年在越南的投資只有持續增加,他們還是相當看好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但台灣政府要切記很多事不能紙上談兵,要在國內政策商議好的當下,立即將牛肉端給東南亞與南亞各國,別先說說結果無法付諸行動、或是虎頭蛇尾,對他們失去信用。畢竟商人講求誠信,有了政府的誠信,商人施展拳腳才會更有餘力。

當然在未來,中國大陸因素依舊會影響台灣的「新南向」,但李天柒也苦笑:「這個就像是孫悟空的金箍咒套在頭上,不知何時會發作。被壓迫總是痛苦的,但台灣政府的方向是好的,未來必須落實分工、各部會橫向溝通要順暢,至於我們商人,就是持續響應政府政策」。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