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民主牆」風波發酵 已被「上綱上線」?

2017年09月13日 10:23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之聲 作者: 黃穎

近日,教大的牆上連續出現惡性冒犯標語。除政府、齊聲讉責外,更有批評聲音將矛頭指向教大全體。教大校方則強調,不應將事件「上綱上線」,也不應「一竹篙打沉一船人」。

近日,「民主牆」事件持續發酵。39位立法議員更聯署,要求嚴肅跟進事件。另外,建制網媒《HKG報》宣布懸賞三萬元,呼籲網民提供數據,協助找出於教大(香港教育大學的簡稱)張貼冒犯標語的二人身份。教大校方強調不應把教育和政治混為一談,呼籲外界勿「一竹篙打沉一船人」,而教會會長希望外界冷靜下來,切勿未審先判。

對於有立法會議員聯署要求開除涉事學生,教大校董會主席馬時亨呼籲外界不應把教育和政治混為一談,強調教育歸教育,「為了我們社會,為了我們下一代,不要再搞這些事」。

馬時亨形容社會氣氛分化,令事件政治化,「上綱上線是不公道」。他強調事件仍在調查中,不應妄自判斷是教大學生所為,即使最後證明涉事是教大學生,亦是個別的獨立事件,不希望牽連所有教大的學生。

吁外界勿「一竹篙打沉一船人」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校長張仁良承認教育界確有情緒反應,「大家都頂不住氣」。他強調實習機會是學生接受師訓的必修部分,呼籲外界勿「一竹篙打沉一船人」。張仁良表示,事件在教大內發生,而校方有機制可以處理,毋須轉交警方跟進;若證實是學生所為,將會交給常設的學生紀律委員會跟進。張指,委員會內有會有學生代表。他本人不會參与,涉事學生身分亦不會公開。他強調校方譴責涉及攻擊、煽動、幸災樂禍的言論,一視同仁。他個人認為事件能以教育方式處理,重申自己一直思考:「是否做一次壞事便要判死刑?是否不可給予機會?」

事件經過連日的發酵,大學民主牆成為爭議的焦點。張仁良強調學術及是大學的基石,大學民主牆歷史由來已久,是讓師生公開發表意見的自由園地。儘管是次事件,民主牆仍會由學生會負責管理。他最後表示,期望在這艱難時刻,能夠上下同心,共同面對,校園能儘快回歸平靜,讓大學重回教學及研究正軌。

不要未審先判

教育大學學生會會長黎曉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是次事件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看到無論到校方、高官、社會普通輿論都把矛頭指向教大,批評教大學生質素都差劣,言論冷血;然而,黎曉晴重申,至今仍未確定是教大學生作為,呼籲社會大眾不要過分情緒化,要冷靜下來去檢視整件事情,希望大家不要對教大的師生作未審先判。

黎曉晴表示,教大學生會是經由合法選票選舉產生,經全校學生的四分一選票選出。而民主牆的守則,是嚴禁張貼內容圍繞人身攻擊、誹謗、侮辱性、一些個人及團體機構上的宣傳、色情物品及粗言穢言的內容。

校內同學不同意見聲音

因此,黎曉晴指出,根據民主牆的守則,冒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這個標語已違反條例,學生會在發現標語張貼後半句鍾已立即將它移除。然而,事件已經迅速傳播,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黎指出,教大同學本身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些同學認為,校方應尊重言論自由,儘管你不認同對方行為,也要尊重對方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利;另外一部份同學希望校方能撤查事件,找出真兇,還回教大一個清白。

對於社會上各種輿論與批評,甚至有學校校長表示永不錄用教大的畢業生,黎曉晴呼籲社會不要對教大師生未審先判。她表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教育的意義到底在那裡。她反問,是否懲罰追究,便可以解決件事件?這樣不是等如放棄了一個人嗎?「如果我們為言論自由設下一個道德的界線,那到底誰去判斷這道德的對錯呢?」黎曉晴強調,道德上的真理應該透過不同的辯論去反思,從而找出答案。黎曉晴重申,社會上應該反思為甚麼有人會說這樣的話,他是否從一個理性的渠道去表達不滿,而又得不到響應呢,「當理性不行時便轉為一個情感的渲泄,這是大家都需要反思的責任。」

從教育的角度去思考涉事者背後的動機

曾是教大講師、現任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現在根源的問題,到底張貼大字報的同學是否教大的同學呢,若是教大的同學,他的代表性有多大呢,如果是只一兩個同學張貼,說明只是一兩個同學的意見而已,因此不能夠「一竹篙打一船人」。葉建源認為,若只是一兩個同學的個別事件,而全部同學都受牽連,這對教大的同學不公平。葉指出,社會普遍對教師有較高的道德期望,然而,對傳聞有校長不給予實習機會,永不錄用教大畢業生,葉建源形容這完全過度反應,他認為懲治要恰如其分;另一方面應從教育的角度去思考,同學張貼此標語的背後的動機是甚麼?葉建源呼籲社會應該平靜心情,不要把事件過度激化,強調這樣只會令同學產生反感,增加對立與撕裂。

聯署促院校跟進違規行為責任

另一方面,39位建制派議員向教育局發聯署,要求政府嚴肅處理事件。

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表示,中大校園內出現港獨橫額的事件持續多時,多間大學的民主牆也跟隨張貼類似的標語,加上近日發生有人張貼惡意侮辱不幸離世者及其家人的字句,事件迅速惡化。聲明指出,言論自由必須建基於合法和合乎道德標準的基礎上,否則自由被濫用只會為社會帶來更大紛爭。聲明又指,港獨宣傳品的出現,是有人假借言論自由之名散播違法訊息,他們的行為是根本破壞了言論自由的基礎。他們要求各院校果斷地取締所有違法港獨宣傳品,制訂清晰措施防止同類事件發生,並跟進所有違反規定行為的責任。

此外,建制派網媒《HKG報》發文,宣布懸賞三萬港元,呼籲讀者提供信息,以找出《東方日報》日前刊出兩名人士的真正身份。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事實上,當天有關「恭喜」蔡若蓮標語一出,網上實時眾多響應,出言勸止及批評、甚至譴責。當中不少是對政府很有意見的一群人,說明大家都有一道道德的界線及標準。

政府藉事件撈取其他政治效果?

然而,鍾劍華認為,是次事件中,政府高官、建制中人連番「重鎚」出擊響應,特首林鄭月娥批評「冷血言論」,還親自致電教大校長表示「極度關注」;收到電話后的教大校長唯有含著淚指責學生;而教育局長又來一句「擔心」那些「水平比普通人低」的人「將來會成為教師」;而一些建制派的議員更聯署說要求嚴肅處理事件,把涉事者開除出校。鍾劍華表示,當元兇是誰還未查出之際,「政府及建制力量意圖利用這事件事來撈取其他政治效果的意圖不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嗎?」

鍾劍華表示,事件反映,政府及當權派急不及待要獵巫,要藉機找籍口收緊大專院校學生及民主牆的表達空間。然而,鍾指出,政府對蔡若蓮及劉曉波、劉霞的冒犯標語反應有雙重標準「實在是太露骨了」,前一兩天才義正詞嚴,要捍衛「社會良知及道德底線」,一聽到「劉曉波」、「劉霞」便實時噤若寒蟬,調子也實時大幅度降溫,令結果適得其反。

鍾強調,這一次政府及部份建制中人意圖抽水(藉助事件表達言論),反倒使政府及建制陣營的形象更為低落,政府作為公權力擁有者的道德說服力進一步下跌,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將會加劇,結果只是令社會撕裂更甚,對立的氣氛更為強烈。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