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孫立平:城市是人們安身立命之所 不能一味追求高端化

2017年11月24日 15:49 PDF版 分享轉發

文章取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來源:社會觀察(ID:thslping888)

在11月15日的財新年會上,我講了大體以下的內容(僅根據記憶整理)。

我今天想談談城市社會生態的概念。

為什麼談這個概念?具體點的背景,就是、廣州,還有許多其他的大城市,都在進行整治疏解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大量不符合城市核心功能定位的人口被驅離。

從更抽象點的背景來說,有這麼幾點:

第一,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了相當的財富,這個財富現在怎麼用?是讓我們的城市更光鮮漂亮一點,還是讓人們生活得更實惠一點,舒適方便一點?

第二,在不斷擴大,社會結構明顯開始固化的背景下,如何形成一種抑制貧富差距擴大的機制?僅僅用政府的再分配是否夠用?

第三,面對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現實,如何從根上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基礎?是壓制,還是創造人們安居樂業的條件?

但在談社會生態這個概念之前,我想先說前幾天讀到的兩篇文章。

一篇是談上海的,說上海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豐富性正在消失,上海正在變成一個越來越無聊的城市。還有一篇是講北京的,說北京的王府井、前門、西單,商店越來越少,多的是快遞小哥,走街串巷。

我為什麼要講這兩篇文章?因為我們今天主題是討論城市的問題。那首先的問題,城市是什麼?我覺得城市首先是人在這生存、居住的地方,人們在這裏要安居樂業,在這裏要解決他的最基本生存的問題,衣食住行的問題,吃喝拉撒睡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城市應當是什麼樣的?若干年前,我提出一個城市社會生態的概念。當時還想做一個研究,假設能夠在一些地方實施,當然就更好了。但後來也沒做成,因為我興趣老變,就變到別的地方去了。

按照當時的構想,我們想把它做成一套指標體系,社會生態的指標體系。這個體系大體是由三個維度構成,包括九個變數。

第一個維度就是機會結構維度,這裏主要講的是,人們在這裡能夠謀生,能夠安家立業。這裡有三個變數,一個是就業,一個是社會結構,一個是人口流動。

第二個維度是社會秩序的維度,包括社會治理、安全、參与。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第三個維度是社會支持的維度,包括人們的交往、互助,還有他的組織,市民的組織。

我曾經期待,能夠使這個東西成為一個指標體系,成為人們在心目當中衡量一個城市的標杆,而且在更現實意義上成為衡量一個官員政績的標準,一個指標。

當然後來沒做成,但是我想這樣一個理念還是應該在今天這個場合來強調一下。

一個社會生態系統的理念,首先意味著我們如何來看這個城市。這個城市,我覺得從生態的角度來說,打個比方說,應當是一種肥沃的土壤。種了一棵樹,或者是一朵花,在這個肥沃的土壤當中能夠茁壯成長。也就是說,人們在這裏比較容易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同時這種生態又是一種多樣的、互惠共生的系統。現在,我們這個城市的治理整治,剛才說叫整治疏解,正在越來越多消滅這個城市的多樣性。

生態這個概念同時也意味著在城市當中要有一種合理的、好的社會結構。

今天我在這裏講這個問題,從更現實意義上來說,要警惕的,就是追求城市的高端化,對城市進行改造過程當中,導致對社會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得社會生態系統不斷惡化,尤其是對於這當中的窮人、弱者、底層,他的生存生態的破壞。

這裏我捎帶說一句,大家知道現在很多人都在議論低端人口的概念。我稍微解釋一句,這個概念好像最早是顧寶昌教授在媒體上說出來的。顧教授原來也是我在北大時的同事,算不上好朋友,他離開之後我們這些年基本上都沒有聯繫,所以不是說從人情角度給他解釋。從原文看,他是反對這個做法的,只不過無意中用了這個並非是他創造的詞。但我想他不至於說,你們是低端人口,我是高端人口。我覺得稍微有點自知之明的教授都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在權力者看來,教授其實也是低端人口。這有點像我們在陸地上看建築,有高樓大廈,有低矮的平房,坐在飛機上看,低矮的平房和高樓大廈沒太大區別。在權力者看來其餘的都是低端人口。我想顧教授應該不會這麼想。

但我想強調的是什麼呢?我們一定要警惕,在城市改造過程當中,對社會生態的破壞,特別是它給窮人、弱者、底層所帶來的影響。

我們大家居住在這個城市當中,我們當然都願意這個城市能夠漂亮一點、整齊一點,這沒錯。但是,城市是一個多樣性的社會生態系統。像老北京,一條街上既有達官貴人,也有拉洋車賣豆漿的,他們互相需要,互相依存。這樣才構成一種食物的鏈條,構成一種生態。

我要特彆強調一句,我們往往都有點忘恩負義。

各位可以想,如果沒有城鄉接合部,沒有髒亂差,賣菜的都住在很高檔的公寓里,你用什麼價格來買菜?如果建築工人不是住在工地里,不是穿的髒兮兮的,他住高檔的三居室里,那個房子的價格會是怎樣的?

但我們常常忘恩負義,我們用了比較便宜的價格買了這個菜,一轉身就說這麼亂,怎麼還不治理。

所以我想,我們希望城市漂亮、整齊、越來越現代化,但是不能讓這個追求走向極端。

附讀——孫立平:如何看待和對待房子裏面的那些財富(修改版)

1、 純粹居住的房子是不是財富?

過去20年的時間,是房超常規發展的時期。從另一個方面看,也是一個居民大規模集中置業的時期。通過這一段時間大規模置業,老百姓手裡已經積累了相當一筆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

這個財富有多少?幾年前,我有個估算,大體約200萬億。其中,農村50萬億,城市150萬億。現在的數字應該更大一些,大約能有300萬億。

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也由此,中國從一個真正無產的社會,進入一個稍微有點財產的社會。

高地方的人不愛聽我這麼說。比如在北京就有人說,雖然我的房子值800萬,但是我就這一套房,還得自己住,不可能賣,這個不能算做財富。我的看法是,即便你不能賣,它也是對你有意義的財富,因為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你退休了,把這房子800萬賣了,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花100萬買一套房子,你手裡還有700萬可以養老。一個在房價比較低的地方有一百多平米房子的人能做到這一點嗎?假如你的孩子要出國留學,需要一百萬現金,你手裡沒有這個錢。你把房子賣了,到一個稍遠的地方,用600萬再買一套。孩子拿100萬去留學,你手裡還有100萬現金。一個在房價比較低的地方有一百多平米房子的人能做到這一點嗎?

所以,就是這一套房子,價格對你也是有意義的,也是財富。

2、房子里的財富是真實的財富還是泡沫?

那麼接著的問題就是,這個財富是真實的財富還是泡沫?如果說其中有泡沫的成分,這個泡沫的成分究竟有多大?我的看法是,泡沫確實有,但不能誇大這個泡沫。

下面我說這當中的道理。

經常有人說,這些年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並沒那麼快。於是人們質問,差的那塊財富哪去了呢?這裏當然有種種原因。比如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比如權貴的掠奪等。但我覺得,除了這些,有相當一部分是沉澱、轉移、滲透到了土地和房子里。

比如20年前,北京五環有個房子,50萬沒人買,20年後的今天,500萬買不下來。這多出來的450萬是從哪來的呢?除了通脹、泡沫等因素之外,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這些年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設甚至公共服務投入的錢轉移滲透到了這房子里。就是說,這房子現在值500萬,這裏包括了這些年修馬路的錢,建公園的錢,搞綠化的錢,甚至包括公共服務的錢。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第一,這樣的房地產格局,特別是中國的樓市,與中國的發展模式有關,特別是與其中的分配方式有關。第二,通過基礎設施、城市建設、公共服務實現的財富轉移,是在過去國民財富分配過於向國家傾斜背景下發生的一種特殊的國民財富再分配的過程。而這個財富是老百姓本來就應當得到的。其中的房改房,即居民以較低的價格購買的原來的公房,可以視為對低工資時代勞動者的一種補償。第三,除了廉價的房改房之外,民眾得到這筆轉移過來的財富,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有的是多年節衣縮食的代價,甚至是多年負債的代價。

3、房子里的財富與貧富差距

當然也要看到,通過這個轉移滲透實現的財富再分配是極為不均衡、極為不公平,甚至有時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比如一個家庭在某個地方買了個100萬的房子,另一個家庭同時在另一個地方也買了個100萬的房子。但是幾年過去,這邊開通了地鐵,並且在小區旁邊有一站,這個時候,這套房子的價格可能就漲到了150萬,另一套房子還是100萬。這多出的50萬是哪來的?可以理解為修這條地鐵的錢轉移、滲透到了這套房子裏面。而另一個家庭的房子因為沒有臨近地鐵的優勢,他就沒得到這五十萬。這有道理嗎?沒有,但現實就是如此。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們也就知道現在的貧富差距是怎麼回事了。這些年貧富差距在急劇拉大。但如果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收入差距起的作用是相對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財富的因素。這一點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代際之間,表現得非常明顯。

比如城鄉差距,這些年在急劇拉大,城鄉收入差距固然是個重要原因,但更重的是,這些年來城市居民絕大多數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設轉移過來的財富,而農村居民的絕大多數沒有得到。

舉例說,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一個市民的家庭,邊遠地區一個的家庭,這兩個家庭的財富是差不了太多的。那個市民家庭可能有個冰箱彩電,農民的家庭沒有,只有一個黑白電視。但市民家庭的房子是國家的,農民的房子是自己的。農民的房子再不值錢,兩千塊錢,三千塊錢,但是自己的,也可以抵得上那個冰箱彩電了。但僅僅20年的時間過去,這個市民的房子800萬了,農民的房子還是3-5萬、10來萬,差了多少倍?尤其是在勞動力流出比較多的地方,有些房子請人來住都沒人住,房子已經不值錢了。

地區之間、代際之間,也是這個道理。50后、60后、70后,甚至部分80后,趕上了房地產紅利,那時你多買一套房子,在北京就是千八百萬。但是,大部分80后,沒有房子的90后,就慘了。你一輩子的收入可能都不夠在北京買一套房子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在財富上趕上上幾代人,希望非常渺茫。

4、善待善用房子里的財富

既然說房子是造成貧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既然說這個財富中包含了國家財富再分配的過程,那是不是就應該打土豪分田地?或者動用行政力量消滅這份財富?或者像一些人主張的那樣徵收房產稅?

我覺得不能這麼簡單理解。而且可以說,正確地處理這種財富,是對未來有至關重要影響的大問題。

對此,要考慮到如下幾點。

(1)儘管這筆財富以及這筆財富形成的過程中,存在種種的問題,但要看到這是中國老百姓在改革開放30年中積累的唯一財富。尤其對於年老的一代而言,長期低工資、低保障,他們在價格比較低的時候買了房子,這些房子在這些年間有了可觀的增值,可以部分地視為對過去低工資低福利的補償。

(2)儘管在住房的擁有上很不平均,但要看到,城市居民絕大多數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住房。真正的無房家庭,少之又少。在一二線城市,真正的無房戶主要是新市民。因此,可以說,過去30年間積累的這筆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涉及千家萬戶。

(3)對於擁有兩三套房子的家庭而言,在整體社會保障很不健全的今天,那實際上是他們為自己購買的一份社會保障。尤其是考慮到由於一孩化導致的未來嚴重的養老問題,那些房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養老基金的含義在裏面。

(4)中國目前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時刻,這個消費的台階要能夠上得去,必須要解決人們的後顧之憂問題。要看到,在社會保障很不健全的情況下,現在有人還能敢花點錢,還敢消費點,是因為手裡有兩套三套房子,心裏有點底。如果你把這個再給弄沒了,這個消費升級的台階是上不去的。

(5)中國的未來應當是建設一個有產的社會,而不是一個無產的社會。有恆產者有恆心。從更現實的角度說,這幾年很多有錢人跑了,財富轉移出去了。現在留在國內的很多是中產階層,有的好一點的,有兩三套房子。我們應當保護他們的財富。

有鑒於此,可以考慮如下思路:

第一,以穩定預期穩定房價。從去年開始,一些地方的房子又熱了起來,房價大幅度上漲。其直接原因並不是大量剛需的湧現,也不能簡單歸之於炒房,而是源於對和貨幣貶值的恐慌所形成的心理共振。於是,無房的人急著買房,有房的人又開始急著投資保值。要抑制房價大幅上漲,關鍵是消除這種預期。

第二,以漸進的方式消除泡沫。中國的房地產有無泡沫?如果有,泡沫多大?要準確判斷。我個人的看法,中國房地產的泡沫主要在一二線城市。而且這個房地產泡沫是在近些年來貨幣大量超發,實際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發生的。穩妥的辦法,是穩定房價,在實際收入提高和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雙重作用下,降低收入房價比。以蘇州為例,去年到今年,房價翻番(原因如上)。但在此前五六年中,房價上漲很慢,泡沫已經很有限。

第三,培養規範中國的住房。住房自有率高,有利有弊。好處是安居樂業,減少後顧之憂,弊處是導致社會流動的成本更大。在許多國家,住房的自有率並不高,但房屋租賃市場規範,能保護租房者的權益。發達的房屋租賃市場,既能減緩年輕人的購房壓力,也有利於方便社會流動。

但現在社會中有一種可怕的想法:這些財富在很大程度上是泡沫,應當刺穿或消滅這個泡沫。這個看法是很可怕的。一定要看到,過去幾十年中民眾創造出來的財富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分配,通過房地產的轉移滲透過程老百姓間接獲得了一部分,而這種獲得相當一部分是老百姓節衣縮食得到的。而且這也是改革開放30年老百姓積累的唯一的一筆財富。特別是在中國正在面臨以消費升級為基礎的經濟轉型的時候,這筆財富是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如果在民粹情緒裹挾之下,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