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流感下的中年 固執中的老年

2018年02月18日 10:26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海濤 作者: 海濤

2017年的冬天,全國很多地方下雪了,沒有。

當北京城裡的很多人盼望來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時,一場無形的,正在這個巨大的都市裡紛紛揚揚地蔓延。

無雪與病毒肆虐是否有關,我不知道。但通過一篇刷屏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我知道,這場流感,是要命的,至少奪走了那個中產中年「岳父」的命;文中,壽衣店店主則輕描淡寫地說,已經害死好多人了,從發病到「走」,時間都很急。

文章的故事,來自於這樣一個家庭:南方的+黑龍江的媳婦+60歲的岳父+岳母+大約在上幼兒園的外孫女。岳父得了流感,儘管一家人通過各種關係,奔走于北京數家,花費巨額費用,最後還是不幸病故。故事涉及到情感、倫理、理智、科學,涉及到家庭關係、醫患關係、親朋關係,以及治療、喪葬中的人情世故。

故事從2017年12月27日岳父在開窗通風的房間里光膀子開始,到2018年1月27日給岳父「圓墳」后坐到家裡岳母說「你爸真的走了嗎」結束。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這篇長文,引發了讀者的諸多感慨。有認為要趕緊買保險的;有認為必須鍛煉身體的;有聲稱要多結交醫生的;有認為有錢沒有權還是屌絲的;有表示重病後絕不到ICU插管的;有覺得醫院問題99%的中國人是解決不了的;當然也有感慨生命脆弱的;也有人放棄「死者為大」忍不住說「不作不死」的……

這篇2.6萬字的文章,最觸動我的是它的開頭——

12月27日下午,陽光燦爛,岳父開窗對流通風,堅持不穿上衣,岳母連勸兩次讓穿衣均被拒;女婿為了避免矛盾,由於岳父不同意關窗就放棄了關窗。岳父是一個在餐桌上動輒以內菜鹹菜淡而罵岳母的人……

這個開頭透露了這個家庭的構成:女婿事業有成人脈豐富,岳父岳母來京幫助照顧外孫女,岳父強勢,岳父疼愛外孫女,媳婦深愛父母,女婿為了家庭和諧忍讓一些不愉快,盡自己所能搶救岳父。

文章開頭是全文的伏筆。作為伏筆的伏筆,是文章的第一句話:外孫女說,姥爺不聽話,光膀子,感冒了……

我覺得女婿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除了表達自己的無力感之外,還以一種隱忍的筆調,表達了對「老人不聽話」這個問題的「無解」。「不聽話」未必是姥爺病故的直接原因,卻像是一連串悲劇的導火索。

所謂不聽話,就是固執,就是自以為是,更因為他是家裡的「政治地位」最高的人,因而沒有人能「管得了」他。他堅持像在黑龍江那樣在有高溫暖氣的室內光膀子通風,他感冒后不及時去醫院、不戴口罩、對著小孩打噴嚏、讓鼻涕淌在尿不濕上、保持與外歲女親密接觸。岳母說,吃點葯吧,岳父說我這身板沒事,岳母說打噴嚏別噴到孩子,岳父怒說這又沒啥病毒。這樣的老人,當然也是深愛自己的家人的,但是由於性格或多年的習慣等原因,成為了家裡最有「話語權」的人,並堅持自己的一套處事方法。

家庭也是有政治氛圍的。在一個家庭內,誰是一家之主,每個成員的秉性、家庭地位、輩分、年齡等等因素,構成了家庭政治。有些家庭里會有這樣的人:政治地位最高且不受家庭成員的約束,以為自己都對,不接受家人批評,愛對家人發脾氣,家人對他的關愛可能被視作不尊重和冒犯。

在家庭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人,往往是掙錢最多的或年齡最大的那個人,因為他有養家的能力,所以全家人都忍讓他、尊重他,對他妥協。有一些不愉快,忍忍也就過去了,終究是血緣上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家裡政治地位高的人,無論怎麼脾氣不好,歸根結底還是愛自己的家人的,所以還是當然地被尊敬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家之主終究要老去,孩子們長大了,孩子又有了孩子。曾經的一家之主,就成了爺爺輩。這個時候,家裡一般而言會有無聲的「權力交接」的過程。老人逐漸退居二線,安享晚年,不參与家裡的重大決策,給孩子提供幫助,含飴弄孫,其樂融融,就有了所謂天倫之樂。

但有些家長可能強勢慣了,直到步入老年仍沒有「自我邊緣化」的意識,依然表現出以我為中心,在「尊老敬老」這種無人可以公開違背的「意識形態」保護之下,這樣的老人可以繼續保持在家庭中的最高「政治地位」。

這是當下一些兩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不和諧的重要原因。一些老人因為是老人所以可以堅持自己的陋習而不受批評甚至被尊敬,一些年輕人因為需要表現出對老人的尊敬因而忍讓,這樣的父子關係、母女關係、婆媳關係、翁婿關係讓年輕一代很累很煩卻又說不出口。比如,有的老人堅持吃剩飯,有的老人堅持有病扛著拒絕去醫院,兒女沒轍。

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一些老人缺乏「自省」不願意「服從」晚輩,而缺乏「自省」又是因為什麼呢,大約與我們長久以來被灌輸的「孝道」有關——孝就是順從老人;老人未必都是對的,但不順從老人就是不對的。去看看「24孝」的故事,為了孝,什麼混蛋的事都可以干,而且還會被讚美。

真正的孝當然不是順從。比如,一個老人愛,年輕人給老人送煙就是傳統意義的孝,而真正的孝應該是勸老人不抽煙甚至強制老人戒煙。且不說面對一個在家庭中居於最高政治地位的老人,即便是面對一個「懂事」的岳父,女婿說得出不讓他抽煙的話么?很難。在「尊老意識形態」之下,面對「長輩權威」,聽任、沉默、忍讓是保持家庭和諧,成本最低的辦法。

小孩不聽話,可以哄,可以教育,甚至可以揍一頓,老人不聽話,只能忍讓。就像,無權者不聽話可以抓起來,當權者不聽話卻會被恭維著。

當然,大多數老年人「不自省」,並不是有意讓晚輩不舒服,而只是出於習慣。就像那篇文章中所引用的巴菲特名言:習慣是如此之輕,以至於無法察覺。又是如此之重,以至於無法掙脫。

所以,我寫這寫——絕不是為了批評一些老人,更不是對前面提到的那位不幸病故的老人有什麼不敬,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是為了提醒自己,隨著慢慢變老,以後要懂得自省。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組織里,一個人一旦成為地位最高的人,如果不自省,如果沉浸在「意識形態」賜予的天然正確之中,說不定會釀成一連串的悲劇。

既然說這麼多是為了自省,那麼看過那篇文章我自省了什麼呢?大概是這些——將來我要做一個這樣的老人:在孩子成家立業之後及時地放棄「一家之長」的地位,儘可能地給孩子幫忙而不提要求,相信年輕一代比自己更強並聽從他們的建議,盡量照顧好自己不給孩子添麻煩。我相信自己應該能做到這些,因為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我也因此在內心裡很感恩。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