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萬人包圍立法會促撤回條例 警察發射催淚彈及橡膠子彈清場

2019年06月12日 21:47 PDF版 分享轉發

2019年6月12日,打著雨傘的示威者在立法會外反《逃犯條例》。(法新社)2019年6月12日,打著雨傘的示威者在外反《逃犯條例》。(法新社)

立法會本周三恢複審議《逃犯(修訂)條例草案》,近萬名抗議者遭到警方驅散。香港警務處處長指事件是「騷亂」。當局出動防暴向示威者發射及橡膠子彈。二十多人不適送醫院治理,目前情況穩定。原定於11時舉行的立法會議員會議延期舉行。

數千名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示威者,周三早晨聚集在位於金鐘立法會大樓外,佔據龍和道行車線,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撤回送中條例,期間與警察對峙。中午,香港立法會秘書處表示,原訂早上11時舉行的大會會議,根據《議事規則》,主席梁君彥將會議押后,稍後會通知議員。


早上8時許,先是數百名示威者自添馬公園向龍和道政府總部方向前行,其後佔據龍和道兩條行車線,還將警方原本用來布防的鐵馬拖到馬路上,捆綁成三角形路障,又向警察扔雜物,大批手持盾牌的警察上前驅散。部分示威者戴著安全帽、口罩、手拉手築成人鏈,阻止警方。示威者又佔據紅棉路一帶。在抗議行動中,不斷有人加入。記者現場目測有近一萬人。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當天接受香港無線電視台專訪時表示,逃犯條例具有爭議性無可置疑:「這件事有爭議性,只要解釋和溝通才有用,但不能完全消除擔心、或者焦慮或爭議性」。

對於反對者要求林鄭月娥下台,她表示從來沒有因為提出修訂逃犯條例而心虛,她堅持認為此舉是正確的,更否認出賣港人的利益。

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條例》示威活動中,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法新社)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條例》示威活動中,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法新社)

當天下午三點,警方開始清場行動,4點許,警察向示威者釋放最少5枚催淚彈。隨後向示威者發射大量催淚彈和橡膠子彈。現場散發著濃烈的氣味,不少市民感到眼睛不適,不斷呼叫要鹽水沖洗。在添華道,有一名身穿黃色背心的記者倒地。其後,防暴警察繼續追趕人群,有示威者因走避不及倒地,遭到警棍毆打。一名中年男子受傷倒地,后被多名警察抬走,也有警員在清場過程中受傷。

香港警務處長盧偉聰下午四點多在記者會上說,目前的情況是「騷亂」,並將示威者定性為「暴徒」。他呼籲市民不要進入金鐘地帶,警告示威者勿衝擊警方防線,他說,警方曾出動警棍、胡椒噴劑、催淚水劑、布袋彈及橡膠彈,以及手擲的催淚彈。一個小時后,防暴警察再對示威者採取驅散行動。在催淚彈的煙霧下,示威者向中環方向後退。 此時,聚集在海富中心附近的的大部分示威者已被驅離現場。

2019年6月12日,反《逃犯條例》的示威活動中,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美聯社)2019年6月12日,反《逃犯條例》的示威活動中,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美聯社)

香港醫院管理局于傍晚表示,總共有22名傷者,其中12男3女送到瑪麗醫院治理;另有4男3女被送到律敦治醫院治療,部分情況穩定。

當晚,七位政府前高官局長、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聯署,懇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撤回修例。聯署人包括前勞福局長蕭偉強、前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以及前政助羅永聰、陳智遠、莫宜端、葉根銓和蔡少綿。聲明指,為創造空間讓社會理性交流和討論,懇請行政長官及早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方案。

在北京,外交部重申,中央支持特區修訂《逃犯條例》的工作,又批評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評論修例,是干預香港和中國內政。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任何損害香港繁榮穩定的行為,都是香港主流民意所反對的。我們已多次說過,香港的事務全屬中國內政,任何國家、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預。中方對美方有關人士就特區修例發表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對香港的事務不停在說三道四,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條例》示威活動中,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部分市民受傷。(法新社)2019年6月12日,香港市民反《逃犯條例》示威活動中,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部分市民受傷。(法新社)

耿爽要求美方客觀公正的看待香港特區政府依法修例,謹言慎行,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的事務和中國的內政。

同一天,香港多個關注團體當天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辦學生罷課集會。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說,集會有大約200人參與。鄭家朗表示,立法會主席決定將今天大會的開會時間押后,顯示罷市、罷課的行動有效。他說,不排除日後有進一步行動。香港佛教聯合會、天主教香港教區等六宗教領袖,當天在座談會上表示,修訂《逃犯條例》引發激烈爭議,宗教界深表關注,事件發展至今,社會出現重大分歧,希望政府與市民求同存異,以真誠態度溝通,相互理解,達致共識。

記者:喬龍 責編:陳美華/嘉遠 網編:瑞哲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