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爭議案件被政客政治化 香港法官審判感壓力

2017年01月11日 17:43 PDF版 分享轉發

2017年1月9日,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在致辭時指,有市民批評只因案件結果不合心意。(政府新聞網圖片)

資料大律師湯家驊表示,即使事件具爭議,但只要涉及法律問題,法庭便無需迴避處理。(受訪者提供,拍攝日期不詳)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及律政司司長,周一(9日)在司法機構法律年開啟儀式中致辭時,都提及法庭處理敏感案件時愈來愈受到爭議,對法官的審判工作構成壓力。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法庭只要專註處理法律問題,無需理會事件性質;港大法律學者張達明則表示,當權者權力不被約束,會對造成更大破壞。(李萊報道)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在致辭時,表示過去一年,有人因為判決結果不合心意,便批評法庭處理受爭議的案件時不公,對法官造成壓力。

馬道話稱有人不滿法庭沒有將被告人定罪,或判決過輕,亦有人不滿法庭判決過重。他強調法庭處理所有案件時,對待訴訟各方都採取一樣的方式。

在今屆政府中,最後一次以律政司司長身分出席儀式的的袁國強,在致辭時亦提及法治與政治,特別提到去年的人大常委會釋法及宣誓案。

袁國強指有的時候社會上部分人士,包括曾受法律培訓的人士,為了增加政治籌碼,不時以法治作為口號,這情況確實不幸。他指恰當的刑事檢控有時被這些人士批評,只因他們支持被告的政治立場,而完全罔顧證據及法院的判決。同樣地,執行《基本法》下的莊嚴責任,則被形容為政府漠視民主,尤如選民的支持可化作無視法定要求的盾牌。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接受本台訪問時認為,市民依賴公眾人物理解法治,擔心有人將個人政治主張與法治混為一談。

湯家驊說:我相信一般市民沒有法律知識,當然依賴公眾人物,這會影響公眾對某種事情,特別是法治的看法。因此我覺得有法律背景的人講及一些普通市民不太熟悉的課題,譬如是法治,我希望他們小心一點,盡量以中肯方式表達意見。特別有時令人擔心的是這些人將自己的政治主張、立場,與法治或法律問題混為一談。

近年法庭處理涉及政治成分的案件數量愈益增多,湯家驊不認為這代表法庭成為解法政治紛爭的地方,因為只要事情涉及法律問題,法庭便有責任處理。

湯家驊說:如果有問題涉及法律,就算涉及政治,法庭都要處理的,我們不應倒轉來說。任何問題如果涉及法律問題,我看不到法庭有何理由不處理。因為如果法庭凡涉及政治元素的案件都不處理,反而是破壞法治,因為法治之下,人人平等。

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在典禮致辭時提及人大釋法,認為釋法弊多於利,她指釋法文本詳盡,時間倉卒,難免被認為直接干預待決案件的結果。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向本台表示,普通市民對法治的破壞有限,因為可以輕易地反駁,他反而擔心當權者不被約束的權力,對法治造成更大的破壞。

張達明說:我想不單一般市民,有時政府官員與我們去看法治都有落差。一般情況,香港的司法獨立及法治根基都很強,但其中一點是,一些政治敏感的案件,究竟當權的人是否容許香港法院可以獨立地、自由地判案呢?今次在人大釋法中,就帶來很大的衝擊。若果由權力中心,用一個不受制約的權力,透過所謂釋法,實質上指導了法庭你要如何判,這才是最傷害到法治。

張達明認為,袁國強沒有解釋到法治其中一個重點,是擁有公權力的人更需要明白法治,及不要利用法治為名美化一些政府行為。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