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千古一帝秦始皇》第5集 鄭國渠

2017年03月18日 1:05 PDF版 分享轉發

記者/主持人:田園

聽眾朋友您好! 歡迎您來到希望之聲的「千古節目。我是田園。

展宏圖,開疆拓土創華夏基業。順天意, 一統天下免生靈塗炭。沐天恩,千秋萬代贊始皇!(秦始皇。)

上一次我們講到秦王初掌權政,平成蛟之亂,除嫪毐逆臣,放逐,大權在握。一代天子,要大展宏圖了。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有一天秦王正在看宗卷,有人報告,說秦王派去領導 「引涇入洛」人鄭國, 竟是韓國派來的姦細 !秦王十分惱怒,當下派人細查! 這就是有名的鄭國渠事件。 也是發生在秦王執政初期的一件大事。

鄭國渠,是怎麼回事呢?鄭國,是一個人.姓鄭的鄭,名國,國家的國。他本是,是當時很著名的水利專家。 曾參与過治理滎澤水患和整修鴻溝支渠等工程。就是這樣一個人。那怎麼又成了姦細了呢? 這還要從頭說起。 那個時候,秦國日益強大,秦庄襄王元年,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當政第一年,就攻佔了韓國的成皋(今滎陽西北), 滎陽(今滎陽東北),並把攻佔的土地和而為一建立了三川郡。 韓國本來就不大,這一下更小了, 僅剩彈丸之地了。那看著再一仗韓國就可能完了。 局勢危在旦夕。韓(桓惠)王召集眾大臣商議救國良策。有人就提出了這麼一條計策:說派人去遊說秦王,大興水利,以此來消耗秦國的財力、人力、物力,使秦國最後精疲力竭,不得不自動放棄吞併六國的計劃。因為打仗是要消耗錢糧的, 沒有錢糧支撐,打不了仗。(取名叫「疲秦之計」。)

韓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於是召來鄭國,向他說明這個計策,要他去做。鄭國領了國君的命令,抱著救韓國於危難的決心來到了秦國。公元前246年,鄭國來到秦國,拜見秦王。

向秦王表達了韓王願意歸順、臣服秦國之意。 又說:「臣一路走來,看到關中大片土地是鹽鹼荒地,寸草不生,民無以為生。秦王不如興修水利,引涇河河水灌溉農田,提高農業產量,富國強兵。」說著還根據地圖給秦王詳細講解了該如何操作。並表示自己願意主持這一工程。秦王將此提案交給大臣廷議,呂不韋及眾大臣也都很支持,於是就決定由鄭國主持這一水利工程。那時秦王剛剛繼位不久。

這鄭國本是治水高手,他帶領一班秦國官員,跋山涉水,觀測地形,走訪百姓,逐步制定了引涇東流注入洛水的計劃。

這個工程一干就是將近十年。真的是耗費了秦國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秦王也不時地派人去察看,一直進展不錯。而現在就在秦王加冕之後不久,剛剛穩定朝綱。有人舉報鄭國是韓國的姦細的事。 就是要用這一龐大水利工程把秦國拖垮,使秦國沒有能力再去攻打六國,從而能解韓國滅亡之災。史上把這個稱為「疲秦之計」 。 秦王當下不由大怒:好你個鄭國,寡人如此信任你,要錢給錢,要人給人,鬧半天你還是個姦細!立即下令:把鄭國給我抓起來,同時派人去詳細調查,我要親自審問!

這事一下子鬧大了,滿城上下議論紛紛,朝中的一些本國大臣、皇親國戚、宗室大臣,遺老遺少們,本來就因為秦王朝中大都是外來的客卿,執掌大權,秦王十分倚重他們,自己沒有權勢而心存不滿很久了。這一下子全爆發出來了。紛紛到秦王面前說外人就是不能任用。都不是真心向秦的,最好的也是為了個人私利,到關鍵時候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弄不好都是姦細,不可信,不可用。把他們都趕走吧!秦王盛怒之下,下了一個「逐客令」。命令所有不是秦國人的人,都馬上離開秦國,不予任用!

這一下涉及的人可太多了。前面的茅焦,現任的客卿李斯,就連許多國家大臣、重臣,細究起來也都不是秦國本土人。就說這個李斯,大家應該是都知道的。當時剛剛得到秦王的任用,正要大展宏圖之際,忽然來了這麼一個「逐客令」, 也不得不捲鋪蓋捲走人了。心裏感嘆命運不濟之餘,他想:我不能就這樣走了。要把話向秦王說明白。於是他就寫了一個致秦王的「諫逐客書」, 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諫書。

李斯在書中列舉了許多事實證明秦國的強大與廣泛任用國外人才有不可否認的聯繫;目前這種不分青紅皂白驅逐一切不是秦國人的做法無異於自毀國家,反助敵國,是很愚蠢的做法。

秦王看了這篇奏章,立時明白了自己一時感情用事,幾乎毀了國家大計。馬上追回「逐客令」, 承認自己的失誤,召回了李斯,並封他為廷尉予以重用。

再回來說說引起這個麻煩的鄭國吧。鄭國被抓起來,經過調查,他承認確實有那麼一回事。秦王令人把鄭國押上大殿,十分生氣的質問他:「朕待你不薄,沒想到你竟然是個細作!該當何罪?」

鄭國不慌不忙,走上前來,向秦王拜上說:「請秦王息怒,聽鄭國慢慢道來。」

「不錯,最初,是韓王派我來要以工程疲秦,達到不能攻打消滅韓國的目的。作為韓國的子民,接受這樣一個任務,也沒有什麼可非議的。也是我的職責。大王您難道不希望您的臣民也對您這樣效忠嗎?

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鄭國親眼看到,親耳聽到,關中平原的百姓太苦了。由於連年征戰,本來就難以種好莊稼,而此地百姓又受鹽鹼地之苦,難以為生。更別提給國家交公糧了。而這個引涇入洛的工程,一旦完成,可改四萬頃薄地為良田,使關中變為米糧川,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這個工程的耗費,可能會使秦國一時分不開力量去攻打六國,但這隻不過是使六國,或者說我們韓國贏得幾年的苟延殘喘而已。一旦工程完畢,秦國是受益萬世,國力會更加強大。這大王您難道看不到嗎?我要是真的還想消耗秦國國力,實施韓王的疲秦之計,那開工不久,我就要跑了。您就是懸賞十萬,也找不到我了。但是我沒有啊。」

「鄭國我是在修建水渠的過程中,看到沿途百姓的疾苦,許多百姓在修建過程中,已經體驗到了好處,全家扶老攜幼,主動來渠上幫忙,令鄭國十分感動。因此我決心把這個工程完成,做好。不為別的,只為關中這裏的千萬百姓。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業。鄭國把他當作一件義行來做。鄭國心中已經沒有了韓國秦國之分。現在鄭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求大王明察,但給寬限,讓鄭國把這個工程完成,此心足以! 」

說完,深深一拜。「還請秦王明察!」

秦王聽了,心裏衡量了一下,覺得很有道理,也被鄭國的大義凜然所折服。就在此時,咸陽宮外有人喊冤。一問,原來是水渠兩岸的村民們聽說了鄭國被抓之事,大家一起,共推了幾位年高有德的長者,來到宮外,要面見秦王。替鄭國說情。原來,這個工程,雖然還沒有全部完工,但在修建過程中,只要是完工的部分,當地就已經受益,土地改良,農民的收成提高。 人們對鄭國是感恩不盡。因此紛紛前來向秦王表達民意,要求把這個引水工程繼續下去,完成。於是秦王決定還繼續讓鄭國負責。直至完工。

後來鄭國果然不負眾望,水渠建成了。秦王為了表彰他,特令這條渠以鄭國命名。就叫鄭國渠。這就是鄭國渠的由來。

整個工程自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始。歷時10餘年,鄭國渠源頭在現在的王橋鎮上然村附近開始, (渠首設在瓠口(今王橋鎮上然村附近),從渠首到注入洛河,)全長300公里,灌溉田地4萬余頃(折今110萬畝)。渠成后,畝收一鍾(合今100餘公斤),關中之地成為沃土,大大增強了秦國實力,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鄭國渠不僅當時繁榮了秦國的農業,在秦之後,歷代大一統王朝都在此完善水利設施,即使在今天,它們依然造福華夏兒女,是真正功在千秋的善德之舉。

這回,秦王有了充足的糧草,一統天下的物質基礎有了。下一步,秦王還需要什麼呢?

聽眾朋友, 請您繼續收聽下一集「秦王敬蔚繚」 。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