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酌古鑒今:四方之志(五文)

2017年04月21日 16:02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 齊整升 來源:正見網

一、 四方之志

子高外出,遊歷到了趙國。趙國平原君的兩個門客鄒文、季節,都與子高相處得很好。等到子高準備回魯國時,各位朋友都來向他送別。送別過後,鄒文、季節,又伴送他走了三天。分別時,鄒文、季節流淚滿面,子高卻只是拱手作揖而已。

分手后各自上了路。子高的弟子問子高說:「先生!您與那兩位朋友關係很好,他們有依戀不舍的真情,因為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而感傷得眼淚縱橫。但先生卻高聲說話,只是拱了拱手。這恐怕不能說是對朋友感情深厚吧?」

子高回答說:「起初,我還以為他們兩人都是大丈夫,現在才曉得他們與女人差不多!人生在世,應該志在四方,豈能像鹿或豬那樣,總是圍聚在一塊?」

那個弟子又問:「這樣看來,那兩位的哭泣,就不對了?」

子高回答說:「這兩位都是好人啊!他們有仁慈之心。但是在去留、決斷的問題上,就肯定做得不夠了。」

那位弟子心有所悟,點了著頭。
(事據《孔叢子•儒服》)

【賞析】
子高不愧是一個好兒郎,偉丈夫!他胸懷遠大,志在四方;懂得珍重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然而也更知道不能在脈脈的溫情之中,纏綿悱惻而庸碌無為。何去何從,不作婦人優柔之狀;離合聚散,不為兒女沾襟之情。提得起,放得下。志當強毅,意當慷慨:四海為家,好男兒當有如此的陽剛之氣!

留戀于鹿豕般的團聚親熱,沉湎於兒女之間的卿卿我我,優柔寡斷,難成大業。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二、誠心與成敗

從前,楚國的熊渠子,夜行在外,看見地上躺著一塊石頭,以為是一隻睡著的老虎。他拉開弓,一箭射去,這箭頭和箭尾,竟一同射入
了石頭之中。

熊渠子下馬,仔細一看,知道是塊石頭。於是,他又對著這塊石頭,射出一箭,但箭不僅沒射入石頭之中,還滑溜得無影無蹤了。

熊渠子喟然嘆曰:「吾始則警其為虎,出於至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知其為石,心有所懈,事則無濟!」

(事據韓嬰《韓詩外傳》卷六)

【賞析】
熊渠子在把卧石當作伏虎的時候,竟一箭射穿了石頭,創造了一大奇迹。奇迹的出現,當然靠熊渠子情急之下,用心精誠專一,用力強勁猛烈。所以,漢人王充用「畏懼加精,射之入深」八個字,點破熊渠子一箭穿石的奧妙,卓有見地。

由此看來,世上無難事,只要人能認定目標,聚精會神地投入,全力以赴地追求,執著強毅,堅定不移,則不愁事之不遂願。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此為至理,決非虛言。

三、齊莊公尊敬螳螂

齊莊公外出打獵,有一隻螳螂抬起前腿,準備與庄公車上的輪子拼搏。庄公便問駕車的人說:「這是什麼蟲呀?」

車夫回答說:「這是螳螂。這種蟲,只知道往前進,而不知往後退,從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就輕易地與對手交鋒。」

庄公說:「這隻螳螂,如果是人,就一定能成為天下的勇士!」於是,齊莊公讓車夫,繞開螳螂而行:表示對螳螂的勇敢精神的尊敬!

天下的勇士,聞知此事後,都紛紛歸順了他。
(事據韓嬰《韓詩外傳》卷八)

【賞析】
螳臂擋車,人們總是訕笑螳螂自我感覺良好,而不自量力地去拿雞蛋與石頭相碰。

誠然,螳螂拿自己的微弱之軀,與巨大的車輪較量,確實也有些不識相;不知自己的斤兩,也的確缺乏自知之明。

但轉過頭一想,螳螂以纖細之軀,敢與龐然大物比試,其不畏強暴的精神,還是令人欣賞的。如果連螳螂身上的這點精神和勇氣,都給否定掉,那麼,豈不鼓動弱者都去匐伏於強暴勢力的腳下,服服貼貼地挨宰受欺嗎?

如此看來,庄公盛讚螳螂不避艱險、無所畏懼的氣概,也是有遠見卓強的。勇士們聞而趨附,亦可嘉哉!

四、隸首失算

隸首(人名)是天下最會計算的人。一次,有鴻雁叫個不停地從他頭上飛過,他拉開弓箭,瞄向它。在他準備放箭之時,問他三乘五等於多少,他都無法知道。

這並不是三乘五難以計算,而是他的思想突然迷糊起來,因為鴻雁干擾了他。
(事據劉晝《劉子•專學》)

【賞析】
隸首本是精於算術的高手,可是,在鴻雁飛過時,卻連「三乘五」這樣簡單的問題,都計算不出,因為在雁來之時,他分了心,而只想著「彎弧擬之。」即被眼前的利益(肥美可歺的大雁)蒙蔽了他的良知。

所以,做事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還是得煉就「沉潛虛靜」的心性。

五、岑(讀村)鼎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國寶:岑鼎。魯國國君暗中換了另一個鼎,獻上齊王,並要求與齊國簽訂和約。

齊王不相信魯君會獻真鼎,說:「如果柳季(著名的古物鑒賞家)說這鼎是真的,我們就接受它。」

魯君便去請來柳季,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國家的象徵,而我把信用,看成是做人的根本。現在您破壞我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寶,這是我難以辦到的。」

魯君無法,只得獻上二(一真一假共二件)岑鼎。
(事據劉晝《劉子•履信》)

【賞析】
言而無信非君子!

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頭百姓,都應當把真誠、守信,視作治國修身、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此,人與人之間才會有使其凝聚的粘合荊,國與國之間才會有使其溝通的橋樑,整個社會也就會健康地發展。

否則,奉行「不說假話,就辦不成大事」為信條,爾虞我詐,相互欺騙,那麼,社會上,心與心將永遠隔膜,這個世界將永遠是捏不攏的一盤敬沙。

所以,魯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