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前世今生:北宋張方平游寺院,想起前世為僧

2017年06月17日 15:27 PDF版 分享轉發

文:陸文 來源:正見網

人是有輪迴轉世的,然而絕大多數人卻不帶有關於的記憶,只有個別人擁有,這也考驗著世人的信心與悟性。帶有前世記憶的人中,又分幾種情況,有的是天生就有前世記憶,有人是後天通過修鍊或信仰的實踐而獲得的,還有人是在某種情況下觸發了前世記憶。名臣張方平就是這樣的例子。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北宋張方平(西元1007-1091年),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天府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張方平少年時聰敏絕頂,他讀書只需看一遍,便如印在心,過目成誦。因為他家中貧寒,買不起書,便向別人借「三史」讀,「三史」就是《史記》、《漢書》和《後漢書》這三部史書的合稱。只過了十幾天他就歸還,並說:「我已經讀完三史了。」宋朝大臣宋綬、蔡齊皆認為他是天下奇才。張方平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為朝廷做出許多貢獻,在事關西夏的重要問題上提出了正確的建議。宋哲宗元祐六年(西元1091年),張方平辭世,哲宗皇帝追贈司空,謚號「文定」。他的好友哀痛不已,併為其寫下了《張文定公墓志銘》。古人評價他的人品,稱他信奉神佛,為人寬厚重義,節操高尚;今人評價其功績稱他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在《人天寶鑒》、《禪林僧寶傳》、《樂邦遺稿》以及蘇東坡所作的《書楞伽經后》等歷史記載中都記載了張方平游,觸發前世記憶,想起自己前世為僧的故事。現綜合古書中的記載為大家簡介一下。

慶曆八年(西元1048年)春天,張方平調任滁州太守。新太守張方平因故參訪滁州琅琊寺,不料每次來到琅琊寺,總感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倍感親切,使他流連於此不忍離去。一天,張方平又抽空遊覽琅琊寺,信步來到一座堆放雜物的僧房門前時,突覺一陣暈眩,竟想起了許多前世的事情。這是一間久無人住的老屋,裏面堆放的是廢棄的舊物,張方平執意要進去察看。進屋后,張方平仰頭張望,命人取來梯子,攀至房梁,竟然發現了一本經書。張方平打開書,原來是一本只謄寫了一半的《楞伽經》,張方平命人取來筆墨,在中斷處接著往下寫。旁邊的人驚奇的發現,新寫的字跡竟然與原先的字跡完全相同,而且氣韻貫通,一體天成。

寫完后張方平告訴別人:自己上輩子曾經是這琅琊寺負責藏書樓的和尚,這是自己前世沒有謄寫完的佛經,因為前世身體突患重病,未能完成,便在去世前將書稿藏在此處,發願來生一定要完成此世遺願,抄寫完這本經書。張方平的好友蘇東坡在《書楞伽經后》寫道:「太子太保樂全先生張公安道(即張方平),以廣大心,得清凈覺,慶曆中嘗為滁州,至一僧舍,偶見此經入手,恍然如獲舊物,開卷未終,夙障冰解,細視筆畫,手跡宛然,悲喜太息,從是悟入」。 《書楞伽經后》中還說,張方平晚年時,親自把自己歷經兩世才謄寫完畢的《楞伽經》交給他的摯友蘇東坡,並且出資三十萬,請蘇東坡幫助刻印傳世。蘇東坡的好友佛印和尚卻向他建議說:「與其直接刻印,不如由蘇東坡自己來書寫,然後再刻印,更能流傳得久」。因為當時普遍使用雕版印刷,雕版是按書寫者的字跡刻的,而蘇東坡的書法又是有名的,世人為珍惜其墨寶,定會妥為保存這部佛經),蘇東坡於是將此經抄寫一遍,然後刻印傳世。

張方平起初沒有前世記憶,來到前世曾生活過的地方時,觸發了前世記憶,完成了前世的遺願,我想這也是與他前生的修鍊與死前所發的誓願有關。這段真實的歷史告訴我們:人的生命是有輪迴的。既然如此,那無神論、唯物論不就是錯誤的嗎?那麼再進一步思考,宣揚無神、唯物的不就是大錯特錯了嗎?而且這故事還告訴我們:人發的誓願是會起作用的。張方平的前世正是因為發了願,才促使來世的自己謄寫完這本經書。

那麼再想一下,人們在加入中共黨團隊時,不都是發了為其奉獻生命犧牲一切的毒誓嗎?那麼到了一定時候,這個毒誓要起作用、要兌現時,那不可怕嗎?所以說現在社會上流傳的「退出黨團隊保平安」說法真的很有道理。如果有一天有人勸你退出黨團隊時,請一定要答應,千萬不要拒絕!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