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傳統文化故事(四)取義(5):捨生而取義

2017年06月19日 16:42 PDF版 分享轉發

中國傳統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中,「義」與「仁」的關係甚為密切,所以「仁義」二字經常並稱連用。「義」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和人格境界。「義」是指道義,即行為是正義的或符合道德規範的。在古代,「義」還常常與「利」相對而言。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認為,在「生」和「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捨生而取義。」

劉翊,字子相,是東漢潁陰人,為人重義守德,家中世代產業豐足,經常救濟他人而不願他人報答。 劉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陳國有位叫張季禮的人要到遠方趕赴喪禮,不料遇上寒冰,車子壞了,所以停滯在道路上。劉翊見到后,立即下車,將自己的車子給了張季禮,而且沒有說自己的名字,騎上馬便走了。張季禮猜想他可能就是傳聞中重德重義的劉翊,事後他專程來到潁陰,想要將車子還給劉翊,可劉翊知道后關上門,讓人說自己出去了,不同張季禮相見。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劉翊堅守自己的志向,一直不肯屈從朝廷的任命。後來接受了潁川太守種拂的任命,擔任功曹,因為在一件關係種拂生死福禍的事情上幫了大忙,所以種拂要舉薦劉翊為孝廉,但劉翊推辭了,正直的他恥于利用這種事來獲取功名。

後來發生戰亂,當地的郡縣發生飢荒,劉翊努力救濟那些缺糧斷糧的人,靠他而活下來的有幾百人。總之,鄉里宗族中只要有人需要幫助和救濟,他總是全力幫助救濟。

漢獻帝(劉協)遷都西京后,劉翊被舉薦為計掾,後來因為立了功而被皇帝特地下詔任命為議郎,調任陳留太守。劉翊將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寶全部分給了他人,自己僅留下車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關幾百里地后,劉翊發現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劉翊於是用自己的馬換了棺材,脫下自己的衣服將死者收殮了。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認識的一個人在路上窘困飢餓,劉翊不忍心丟下他,便將駕車的牛又殺了,用來解除這人的睏乏。大家都曾勸阻他,劉翊說:「見死不救,這可不是有志之士。」後來,劉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飢餓而死。

見人有難,能夠傾其所有予以幫助救濟,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神傳文化中講的「捨生取義」吧!

更新:2017年6月19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