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天佑中華(四):文明啟航(2)

2018年09月18日 18:47 PDF版 分享轉發

文:石方行 來源:正見網

軒轅黃帝乘龍飛升之後,中華文明【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在黃帝的後裔的帶領下逐步有序的向前發展著。後來的堯和舜都是黃帝的後裔,他們都十分的有聖德,都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尊敬。中華文明的文明成果進一步得到完善。

關於事迹在《史記》、《尚書.堯典》等中都有記錄。我們這裏就說說幾則傳說的意義。

記得2011年我去山西平遙看看,在那裡知道關於平遙古城來歷的一個傳說:此地本是堯的封地,稱古陶地。堯帝時期天降大水,百姓無家可歸,後來等洪水退去,百姓回家,可是家園都被沖毀,在哪裡安家好呢?這是縈繞在堯帝心中一個問題。此時出現一隻烏龜,堯帝就對臣民們說:「這隻烏龜爬到哪裡,咱就在哪裡建都城。」這隻烏龜爬到這個地方,不動了。堯帝就覺得這是上天的指示,於是就在這裏建造了城邑。在建造城池的過程中因為得到烏龜的啟示,就建造了烏龜形狀的城池。原為夯土城垣,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 ),現存的磚石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因軍事防禦的需要而擴建的。在古城中有一株漢柳,三次主幹死去又從新發芽生長起來。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平遙古城的整個歷史發展沿革過程我們自不必多說,就說近代,在這座城池中出現晉商的大票號「日升昌」,這對於近代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十分的深遠的。(據史料記載,晚清時期,全國票號共有51家,其中43家總號設在山西,在平遙境內就有22家,且多數集中在西大街上,因此有人戲稱此街為中國的「華爾街」。)

山西票號講誠信,據說清末時一位老乞丐拿著三十年前開據的12000兩日升昌張家口分號匯票來兌換,大掌柜查明底根問明緣由之後,都如數兌換了現銀。

為什麼說此事呢?因為當年堯帝建平遙古城不僅是為了安頓百姓,更是為了後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一個動蕩的年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後盾,那很可能很快就會被滅亡。如果文化傳統被毀掉,那在今日洪傳救人的大法,就會變的很困難。所以在文明的初始,創世主就系統的安排了此事。

說到創世主系統安排此事,咱再說說堯帝「遷三苗於三危」的事情。舜在巡視四方的時候發現三苗部落在長江、淮河、荊州一帶多次逞亂,就建議堯帝將三苗遷徙到三危山以同化西戎。三危山在現在的敦煌附近。到了大禹時代,「三危既度,三苗大序」。(見《史記》「五帝本紀」「夏本紀」)可見聖王仁德之功!

敦煌莫高窟後來成為著名的佛教石窟,裏面保留大量的從北魏時期到元代時期的繪畫和雕塑作品。讓人們能從這些雕塑與繪畫中了解歷史的真相和佛教理論。當然不僅這些,這裏形成了一門嶄新的學問「敦煌學」,其涵蓋的範圍是相當廣泛的。

大山也好一方土地也好,長期荒蕪、沒有人煙,那可能就被很多邪的、不好的因素所佔據,所以文明初始時期,堯帝遷徙三苗部落來這裏,表面上是同化西戎部族,實質上是在這裏多撒下文明的種子,也同時讓三苗部族改變一下他們的習性,讓正的、好的,這茬文明的神性因素漸漸的浸入其中,加之後來漸次來到這裏的部族,為了以後佛法東傳在這裏開鑿石窟從而留下神的見證做準備。

這就好比後來被稱作「傳國玉璽」的和氏璧一樣,這玉本身成色、質地是最好的,但只憑這一點根本達不到上天對「傳國玉璽」的要求,「傳國玉璽」需要一種敢於直言上諫(「真」)的精神,只有這種精神才被賦予神通過天子來管理人間的「憑證」要知道:聖旨雖然是皇上寫的,不蓋上印章那也是不生效的。而恰好卞和就具備了這種精神。所以當卞和為真相忘我付出(哪怕雙腳都被前兩任君王斬斷,也要向繼任的君王證明手中所拿的,不是石頭,而是美玉)的精神溶到這塊玉中,這塊玉才被「點石成金」從而成為代表皇權至高無上威嚴的象徵。

堯帝以仁德治天下,舜帝以孝道著稱,無論他的眼盲父親和後母以及同父異母的弟象如何虐待他,他心裏都不生怨恨。而且在《列女傳》中記述了娥皇、女英是如何幫助舜躲開弟象設下的圈套的。讀起來挺有意思。不妨讀者也找來看看。

這一點常人是很難做到的。以致在舜帝在九嶷山去世的時候有人說他屍解圓滿。(《神龜記》中有此說。)其實包括堯帝以及先前的一些仁德的帝王在去世時都是屍解仙去,留下的都是衣冠冢。因為他們完成了上天賦予的使命,也算功成圓滿。

舜帝走後,堯帝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聞之踏來,因過於傷心,淚水灑在路邊的竹葉上,從此竹葉上充滿了點點斑痕,「湘妃竹」由此而來。

咱從常識而言,我們現在人的眼淚滴在竹葉上再多,也不會形成湘妃竹,其實這則傳說就是表達了堯帝嫁給舜帝的兩位女兒根本不是一般人。而都是「天界兒女下凡塵」,演繹一段不平凡的故事,開創一段神傳文化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