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古人的道德與智慧(三十二)

2018年11月28日 16:24 PDF版 分享轉發

文:陸善
來源:正見網

一、賀若敦將計就計,轉危為安

紀元560年(北周明帝武成二年),湖州(今湖南長沙)城裡,北周軍司馬(官職名)賀若敦的帥府內。有個軍官進來,向賀若敦報告說:「報告將軍,今天又有23個士兵,偷渡降敵。」賀若敦坐在太師椅上,正在思考著:我的守軍,被南陳太尉侯琪,圍困在城內,已好幾個月了。我軍內糧草,也即將用盡。士氣低落,軍心動搖。最近,經常有士兵偷偷出城投降陳軍。起初一天只有三五個,後來發展到一天十來個。賀若敦心想:我的士兵出城逃跑投降敵軍,是因為受不了飢腹之苦,我得想辦法解決糧萆問題。於是,他先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積蓄,向城內各界,先買些米,給士兵充饑。還得想出一個什麼辦法來將計就計,破敵取勝呢?湖州城四面環水。投敵的士兵,都是由敵方派人用船,到此岸,把他們接走的。能不能在船上做些文章呢?

第二天,賀若敦吩咐士兵們如此這般……一會兒,士兵們紛紛牽著戰馬出城,來到河邊,對岸邊,是對方等侯著的眾多船隻。士兵們開始牽馬上船,當馬蹄即將踏上船板時,他們都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皮鞭,使勁抽打馬匹。那些戰馬一受到鞭打,紛紛掉頭往岸上跑。這些士兵又把馬匹拉上船,再次使勁把它們打退。這樣反覆訓練,一連幾日,在馬的腦海中,逐步形成了條件反射;看到了船隻,就恐懼起來,任你怎樣打,怎樣拉,它們也絕不肯上船了。

接著,賀若敦命令二三十名精幹的士兵,騎著那些受過訓練的馬匹,到水邊向陳軍假投降。

「喂,南陳的軍爺,我們是來投誠的。請放船過來,接應我們吧!」北周士兵大著嗓子,向南陳那邊喊著。

「嘿,看啊,今來投降的敵人真多。」南陳官兵,嘻嘻哈哈地把船劃過來。船一停靠,南陳官兵立刻上岸,幫助北周降兵把戰馬牽上船去。可是,這些馬匹,一見到船就想到挨鞭子的情景,說什麼也不肯上船,用腳踢刨著地面。侯琪的官兵,跟那些馬匹,在船邊拉拉扯扯的時候,岸邊的伏兵四起,他們和那些假投降的士兵一起,把過河來接應的侯琪士兵,全數殲滅,並繳獲了所有的船隻。敵軍死傷慘重,只好撤退,賀若敦被圍困城內的局面,立即得到解除。

二、尉遲運放火守門,勇退叛賊

紀元574年(南北朝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北周都城長安的皇宮內。「皇兒,長孫愛卿,朕此番出巡雲陽宮。維持京師治安的重任,就全靠你們了。」武帝宇文邕,在對兒子宇文直和大臣長孫覽,作臨行前的交待,「你們要事事站在皇太子一邊,處處維護太子的威信,維護京師的安全。」 「是是,請皇上放心。」兩人跪伏在地上,唯唯諾諾。

可是,武帝一離開京城,長安城內,就發生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原來,皇子宇文直,因為沒被立為太子,一直心懷不滿,早就有了篡權的野心。這次,父親出巡雲陽宮,他見時機成熟,於是便發難了。

這天上午,宇文直帶著軍隊,突然襲擊長安肅章門,妄圖從這裏沖入宮內。長孫覽一見到這種情景,大叫著:「你們可不能向我射擊,你們可不能向我射擊。」抱著腦袋,驚恐地躲進了皇帝的住所,再也不敢現身了。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眼看宇文直的人馬,就要從肅章門沖入進來了。突然,肅章門邊出現了一個人,他是在此輪值的軍官尉遲運。一看到字文直等人,帶著武器,直朝這裏衝來,他立刻明白:這是在乘機發動兵變了。我要奮勇阻止!不由分說,便動手去關閉城門。正當尉遲運,欲關而尚未關上之時,宇文直的人,趕到了。「快開城門,快開城門!」叛逆的軍士們,叫喊著硬往裡面闖,與尉遲運發生了激烈的奪門戰。尉遲運的手指,也被他們用刀砍傷了。但他不顧傷痛,拚命的把城門關上,將宇文直他們,阻止在門外。

宇文直見硬沖不行,便下令放火燒門。尉遲運一見到外面用火燒門,突然心生一計:你們放火我也燒。今天,我就擺個火陣,來阻擋你們。於是,他立刻從宮裡,搬來了許多木材、床板等一切可燃物,倒上油,堆積在門內。城門被宇文直在外邊放火,燒完后,裏面的木材,也被尉遲運主動點燃了。火勢更大,宇文直的人馬,受火陣所阻,仍無法衝進宮內。大火一直燒了許多時間,宇文直見沒法進宮,只得怏怏地帶著人馬退走了。尉遲運趁勢帶領留守士兵,奮勇追擊,把宇文直打得大敗。字文直為了躲命,逃到荊州去了。

武帝出巡迴京后,立即派人活捉了宇文直,治了他死罪。重賞了尉遲運。

三、韓褒以計治賊,眾賊降服

北周時代,北雍州(在陝西界內)甚為荒野,盜賊很多,時常發生大案。

刺史韓褒上任后,首先著手治盜。他深入民間,秘密查訪,發現許多大案,竟是當地一些豪強富戶乾的。前幾任刺史,均懼怕這些地頭蛇,不敢治盜,致使盜風滋長。韓褒亦感到此事棘手。思考了幾天,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

那天,韓褒發出請柬,宴請當地所有豪門富戶。酒過三巡,韓褒站起,雙手作揖道:「我這個刺史是書生出身,新來乍到,請各位多幫忙。聽說此地盜賊案很多,可我對於督查盜賊,一竅不通,全靠你們這些人,和我共同分憂啊。」

說完,韓褒雙手連拍幾下,廂房內又走出幾十個年輕人。豪門富戶見狀詫異,原來這些年輕人,都是平常危害鄉里的凶頑狡詐之輩,大家頓時提心弔膽起來,不知刺史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韓褒對這幫年輕人,笑臉相迎,請之入座用餐。安頓畢,韓褒又道:「今日宴請,有一事安排。從即日起,本官將按地區,劃分分管地段,每一段設一主管,主官由該地段的豪門富戶擔任,而你們在座的年輕人,擔任捕頭。按住所劃分小組。統統實行包干制,凡規定界內發生盜案,必須負責破案,包括幾起大案,倘若不能破案,本刺史只得以故意放縱盜賊論處。」當即,一個官吏,持書上堂,宣讀了分工及任命。眾人大驚,不想當任刺史如此厲害。交頭接耳之後,便有個人,誠惶誠恐,上前對韓褒耳語了一番。

韓褒微微一笑,不出所料,此招很靈。原來那人,代表所有作過案的豪門富戶招供,前些日子的大案,是他們作的,並保證以後不再犯。韓褒取出紙筆,叫他們將作案的同夥寫上,然後列冊。

第二天,街上貼了一張很大的布告,說:「自知行盜的人,趕緊前來自首,當即免除他的罪過。本月內,不來自首的人,本人棄市,妻子兒女籍沒,賞給先行自首的人。」

十天以內,眾盜全部自首完畢。韓褒取出名冊核對,毫無差錯,一律赦免了他們的罪行,允許他們改過自新。從此,群盜驚恐畏懼,不敢再胡作非為了。

四、神目如電,百姓斷不可欺!

清代袁守定:《圖民錄》卷1中,記載:

孔子說:說話忠誠守信,行事篤實而恭敬,這幾個字一定要時時刻刻都銘記在心,才行得通。《周易》里的《中孚》一卦,講的是只要內心誠實,即使用小豬和魚,作供祭來祈禱神靈,也是可以的。凡是擔任地方官的,如果誠心誠意地推行實政,他下面的民眾就會受到感動,自然會產生隨風響應的效驗。這就是說,非常誠實而不受感動的人,是沒有的。如果有一絲一毫的虛假和浮夸,那麼老百姓是不會受欺騙的,這也是常說的、不誠實就不會有人聽從指派。官員的性格脾氣、思想方法,老百姓沒有不知道的!明明白白地,不可能有任何遮掩和擋隔,能阻擋人民的視線。況且,還有「神目如電,明察秋毫」的天威!一切擔任官職的人,怎麼能夠不誠實呢?

五、治理國家首先要親近人民

清代汪輝祖:《學治臆說》(卷上)中記載:

統治人民,不用擔心人民不尊敬,怕的是人民不親近;尊敬官員是因為畏懼法律。親近做官的,則是出於感激。要讓人民順從教化,不去親近是不行的。而親近人民的方法,在於能體恤人民的痛苦、愛惜人民的力量、節儉人民的財力,以真誠去對待他們,向他們表達自己的信譽,讓他們不覺得當官的可怕,而覺得當官的值得感激,這樣就有「官民一家」的氣象了。人民有求于官府,官府無不答應;官府有需要動用人民的地方,人民沒有不樂於承擔的。否則,等到事情緊迫,而去使喚人民,必然會有不答應的人。

往往在相鄰的兩地,同樣一件公事,這裡能馬上完成,那邊卻始終不能完成。不懂實情的人說:這是沒有良民。難道真的是缺少良民嗎?並非如此!是官民之間親與不親的原因,才導致這樣的不同結果。公事經常有輕重緩急之分,所以,治理國家首先要親近人民。

六、輕褻糧食,是不敬天

清代:《庭訓格言》中,記載:

清朝康熙皇帝訓示說:古代的聖人治理水土,教民耕作,依據土地的類別,教導人民耕種,收穫五穀。孟子說:「五穀成熟,而百姓得以生活。」可見人們對五穀依賴之重。我曾想過,自天地形成,農民辛勤耕作,風雷雨露幫助成長,耕種收穫,使五穀成熟,這並非易事啊!《禮記?月令》上說:「天子以良辰吉日向上天祈求穀物。」此為百姓糧食考慮得實在是非常深切的了,人們怎麼能輕易褻瀆糧食呢!無奈世上有的人,只知道金玉的貴重,而不知道糧食的貴重,有的丟棄在場地,有的拋棄在路途,甚至有的傾倒在污穢的糞土裡,對糧食如此輕視,難道能夠說是敬重上天嗎?災年歉收,糧食短缺,當然應當珍惜。豐年糧食多時,也應當愛惜。《詩經》上說:「一粒一粒的糧食,是百姓最珍貴的東西。上帝賜予大小麥,是來養育萬民百姓的。」唉!糧食實在是極為重要的啊!

七、古賢論仁者之政

明代楊昱:《牧鑒?心術二》記載:

王質擔任蘇州通判,知府黃宗旦,抓到私自違法鑄錢的盜賊一百多人,委託給王質處理,王質說:「私自鑄錢的事情的發生,沒有蹤跡可尋,你是從什麼地方抓到他們的?」黃宗旦說:「我用一定的手段,誘供出來的。」

王質嚴肅地說:「仁義之人施政,用一定的手段誘供別人,把他們置於死地,自己反倒高興嗎?」明道先生擔任縣令,把百姓當成自己的孩子,曾經在座位的右側書寫「視民如傷」四個字,並說:「我經常感到愧對這一座右銘。」

周敦頤說:「治理天下,不過是純潔自己的心靈罷了。在行動靜止、言語外表、觀看聆聽方面,不要違背仁、義、禮、知這四種品德,就是純潔了自己的心靈。」

呂本中說:「為人處事,不是以聰明為首要,而是以盡心儘力為緊要;不是以成就事情為緊要,而是以辦得便利為最好。」又說:「做官的要旨是,正直而不招致禍害,謙和而不損害道義。在考慮問題時,應周密審慎地想到對人民有益,追求合乎道理。而不是出於私心,專為自己著想。」

八、愛民事迹數則

明代楊昱:《牧鑒?撫字二》記載:

召信臣擔任上蔡的縣長,把百姓視如自己的兒子。後來改任南陽太守,他治理百姓如在上蔡時一樣。

朱邑擔任桐鄉嗇夫(官職名),廉潔平和不煩苛,做事仁愛,務求有利於他人,沒有鞭打侮辱過他人,經常慰問孤寡老人,官吏百姓都愛戴尊敬他。

劉虞擔任幽州牧,原來幽州靠近荒涼偏遠的地區,耗資很大,每年常常調撥青州、冀州的賦稅,給幽州彌補不足。當時因為戰亂,運輸不到,因此劉虞穿著破衣草鞋,不吃肉菜,致力於寬鬆的政策治理,說服鼓勵農耕紡織,開闢上谷縣與胡人交易的市場,獲得利益,開通漁陽地方豐富的鹽鐵貿易,百姓歡悅,糧食豐收,每石穀子三十錢。青州和徐州的士人、百姓,躲避戰亂,歸附劉虞的,有一百余萬人,劉虞全部收留,並撫慰救濟他們,為他們安家立業,人們都忘記了自己是遷移來的。

王宏擔任汲郡太守,撫恤百姓如同管理自己的家庭,農耕、紡織、種植、建房、劃分田界等事,沒有不親自教導示範,十分仔細周到。

公孫景茂,擔任道州刺史,喜歡單獨一人,騎馬巡視百姓之家,察看百姓產業,家中整齊有條理的,在彙集聚會時,予以稱讚表揚;如果有過錯的,當場訓戒開導,而不公開宣揚。因此人們都禮貌謙讓,互通有無,男人相互幫助耕種田地,女人相互幫助紡線織布,如同一家人的事情。

九、官員沒有公廉慈愛,百姓也不會愛戴你

清代袁守定:《圖民錄》卷3中,記載:

汝州防禦使(官職名)劉審交,去世,屬吏和百姓到皇宮上書,因為劉審交,為官實行仁政,請求留葬在汝州,以便供奉他的墳墓。皇上下詔書同意了。汝州官民,相聚一起,哭著埋葬了劉審交,為他建立祠廟,歲時供奉。太師馮道說:「我曾經做過劉審交的輔佐官,觀察他為政的辦法,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也不能減輕百姓的租賦、免除他們的徭役。他只不過是依著公正廉潔、慈祥仁愛之心去做事。這也是眾人所能做的,只不過別人不去做,而劉公偏偏做到了,所以汝州人,才如此愛戴他。」

可見,公正廉潔慈愛,是得民心的根本。只有公廉和慈愛,百姓也會愛戴你。

(均據清代康熙御定《淵鑒類函》)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