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讀唐詩宋詞品味人生大境界:少年讀李白,中年讀杜甫,晚年讀蘇軾

2019年05月10日 7:32 PDF版 分享轉發

人這一生,少年讀李白,中年讀杜甫,晚年讀蘇軾(圖片:授權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人這一生,少年讀,中年讀,晚年讀(圖片:授權圖片/合成)

希望之聲記者吳永健綜合報導)有人說,人生如逆旅。

很多時候,人到中年,就少了狂傲,多了牽挂。

那麼少年時呢?

當然就是要有骨氣、有朝氣,奮發向上,帶有點「狂」但絕不是狂妄的那種。

正如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所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簡言之,人的脊樑不能斷,少年人的脊樑更不能斷。

李白、杜甫、蘇軾,中的這三位代表人物,可以讓你讀出人生的大境界呢!

署名大藝八郎的作者就少年讀李白,中年讀杜甫,晚年讀蘇軾,做了如下分享:

李白(圖片:維基)
李白(圖片:維基)

一、少年讀李白

問起來誰是大唐氣象的代言人,第一人選非李白莫屬。 屬於盛唐的風采,李白基本上都佔全了,他的絕代風華甚至一直延綿千年,影響到後世的萬千文人。

李白的風采,一言以蔽之,就是永遠的國民少年。當時的國民少年不僅會唱歌,會寫詩,還會喝酒,會舞劍,是們的帶頭人,

他是遠近聞名的俠客,「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他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沒有郭靖那樣的老氣橫秋,還要在襄陽英雄大會上慷慨陳詞一番。他是陸小鳳,是楚留香,是孟星魂那樣的少年郎。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

他是嗜酒如命的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皇帝來叫他也是沒有用,酩酊大醉的時候,那裡顧得上你是貴人還是布衣?所以他很喜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估計就是賀知章家中藏了很多美酒。

他還喜歡請客,請到千金散盡也一笑置之,摸摸身上,索性用掛著的金龜去換酒。即便是失意歸來時的《將進酒》,亦有著「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浩大氣勢。

他桀驁不馴,是不可能在體制內俯首低眉混飯吃的。高力士多得寵,即便一臉不情願,還是要乖乖給李白脫去腳上的靴子:多高貴,可是再高貴的女人李白也能讓她為自已捧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寫的詩文最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特別崇拜他,經常寫詩給他,在離別之後屢屢夢見他,相信李白會是大鵬,有朝一日乘風而起,能扶搖直上九萬里。

所以李澤厚會這樣說李白:「一副強橫亂闖甚至帶點無賴氣的豪邁風度,躍然紙上,這決不是宋代以後那種文弱書生或謙謙君子。」

這就是李白。得意時豪放,失意時也不氣餒。他的頭上沒有高懸的利劍,不管年紀有多大,他永遠都是最輝煌的年代里最得意的少年英雄,有著縱橫家風採的酒後狂徒。對名利金錢不屑,極度追求個性的張揚。雖然幾度春風榮辱,但仍然一路詩篇,一路豪情地傲岸著。

但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李白,沒有人能夠從始至終保持著這樣純粹且肆無忌憚的青春,好像永遠不會老去。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更多的時候,經歷過太陽的狀態,酒神的狀態,反而會更加覺得失落與空乏。這個時候,杜甫出現了。

杜甫(圖片:維基)
杜甫(圖片:維基)

二、中年讀杜甫

相比于李白的飛揚恣肆,年少輕狂,杜甫就要穩重許多。

杜甫活在今天,我們或許是不把他當聖人看,會發現他也是普通人,比我們高一點的普通人。甚至在更多的時候他不再是一位大詩人,他只是一個攜兒帶女背井離鄉的窮苦老頭。

他長得也很普通,甚至少年老成,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穩重。

他的確少年老成,像是小學生就天天想著報效祖國,好好學習一樣,從小就有特別的使命感,有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沉著。杜甫有句話:詩是吾家事。「奉儒守官」是杜家的傳統,是「先臣緒業」。他所學的重點是「修文」。其祖父杜審言擅名詩壇,「吾祖詩冠古」,杜甫很是引以為榮。

他不是沒有李白那樣的條件,他的創作中亦有著「方盪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這樣絲毫不讓李白的飛揚恣肆。但是那只是縣花一現。責任和使命一直是他生命里的主線。他的詩歌總是和強烈的時代色彩相聯,安史之亂的縮影都在他的筆下:兵車行》、《麗人行》、「三吏三別」,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時候毫不手軟,穩紮穩打,直面社會黑暗,反映了一個時代加在無辜者身上的悲劇,哀切至極。

而這些恰恰是他人格魅力的所在,在顛沛流離的歲月里不單單抒寫個人的艱難和困頓,而是將自己的目光和情思由此及彼地推向那些比自已更為艱難的士兵和百姓。他的穩重已經不僅僅是沉穩,而是更加發展成堅定和剛毅,背負著一個民族的山山水水往前走。

《史記》伯夷列傳中講過每個人許身的不同:「貪夫徇財,烈士徇名,誇者死權,眾庶馮生」。而杜甫這種對世界上的至真至善則是出自本能的追求。「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是杜甫沒有辦法放下來,令他自己也無可奈何的一份感情。正是由於這種幾乎是本能的關懷,成為杜詩光芒四射的精華。

但是這樣的堅定究竟意味著什麼,卻很難說得清楚。更何況期間還有數不盡的誤會和委屈。

蘇軾(圖片:維基)
蘇軾(圖片:維基)

三、晚年讀蘇軾

那年蘇軾貶在黃州,偏僻荒遠,人生空前低落,政敵卻仍不肯放手。理想與現實,入世與出世的矛盾交織在心頭,揮之不去。吃的也很貧乏,他寫《寒食帖》,寫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但是,這怎麼能是東坡居士生活的全部呢?

他能從早年所受的佛老思想中尋找安慰,吸取儒釋道三家中的精髓,為己所用,便是「慎靜以處憂患」的靜者思想。有了這個精神支柱,生活從此變得達觀起來,在謫居生活中隨性而適。正如他給子由信中所說的那樣「任情逍遙,隨緣曠放」。

他自己開荒種地,甚至不顧君子遠庖廚的教導,親自下廚烹制豬肉。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足。燜得一手好豬肉。清貧的生活從此多了些許滋潤,躬耕勞作的日子也有了生動的色彩。所以在清苦惆悵之外,也有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曠達與淡然。那些苦難和艱辛在歲月的流水間被打磨淡化,甚至帶上了一點浪漫主義的色彩,剩下的是人生的五味俱全。

所以,就算你是天下的主人也無法隨心所欲地左右一個人的人生。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中國文人是有著自己立身的準則和信條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面對變幻莫測的生命長途,唯有不卑不亢的從容淡定才是無往而不勝的力量。學會適應平淡,學會守住寂寞。困境困住的是信心,順境溜走的是初心。在近乎寡淡的味道中品味出平靜的滋味是一種大智慧。讓人恍然間明白漫長是一個必經的旅程,華彩只是最開始的部分。

萬物皆有其時,生活總有起落。生命之河流在流過春日的激沛、夏日的熱烈、秋日的沉默之後,最終歸入冬日的安詳。生命的曲折終歸平寂,寧靜才是不變的主題。

(本篇文章和圖片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原文鏈接:讀唐詩宋詞品味人生大境界:少年讀李白,中年讀杜甫,晚年讀蘇軾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