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酌古鑒今:徐勣為姐煮粥(數文)

2019年07月03日 16:05 PDF版 分享轉發

文:陸文農 來源:正見網

一、貴客住牛屋,始終淡然自若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
褚公由章安縣令升遷為太尉記室參軍的時候,雖然已很有名,但地位還不高,人們大多還不認識他。褚公向東而行,搭乘行商的販貨船,送別以前的幾位同僚、部下,隨後在錢塘亭,投宿。

這時,吳興人沈充,擔任縣令,正好也送客經過浙江。因客人太多,亭吏便把褚公驅趕到牛屋裡住宿。潮水漲上來的時候,嘩嘩的水聲,使沈充不能安睡,便起床出門來踱步。他見牛屋下有什麼東西,就問亭吏。亭吏說:「昨天有一個鄙賤之人,來亭中投宿,因有您這樣尊貴的客人(縣令)來了,我們暫且把他移到牛屋下。」 沈充此時臉上還有些酒色,於是遠遠地向牛屋那邊,喊道:「傖父(老頭兒)!想不想吃餅子?你姓什麼?我們可以一起聊聊。」 褚公聽見喊話,便舉手答道:「我是河南褚季野。」因褚公早已是遠近聞名,沈充一聽說是他,不禁吃了一大驚。沈充不敢讓褚公移動地方,就通報了自己的姓名,隨即在牛屋下,拜見褚公;又殺雞宰鵝,款待褚公。

沈充還在褚公跟前,鞭打亭吏,想以此來謝對褚公的不恭之罪。褚公與沈充,喝酒吃菜,淡然自若,臉色、言談,毫無異狀,就像沒事一樣。後來,沈充一直把褚公送到本地邊界。

【評點】

寵辱不驚是人生的一種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並不多。有的人受寵若驚,受辱則是怒不可遏。在生活中,尤其是那些有點名望、有點地位的人,平時被人捧慣了、寵慣了、侍奉慣了,一旦受到冷遇或侮辱,便氣得不行。這顯然不是大家氣度。本文的褚季野,被有眼不識泰山的小亭吏,趕到牛屋下住宿,但他全不以為意,淡然處之,這正是能伸能屈的大丈夫行為。這種人生態度,在今天,尤其值得效法。

 二、對人態度分優劣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
華歆,字子魚,三國?魏 高唐人,時官拜相國。王朗,字景興,三國?魏郯人,魏文帝時擔任司空。

華歆、王朗兩人,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不願意。王朗說:「好在船上位置還寬敞,帶上他,有什麼不行呢?」  於是,他們便讓那人上了船。

後來,壞人追近了,王朗就想把那人扔下,這時,華歆卻說:「起初,我不同意讓他上船,正是由於心裏有些疑惑。現在既然答應了別人的請求,怎麼能事情緊急了,就扔下他不管呢?」 於是,仍然像先前一樣幫助那人,讓他呆在船上。當時的人們就拿這件小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評點】

一個人在豐衣足食的時候,施捨一點東西給別人並不難。但當他饑寒交迫,甚至瀕臨絕境時,若能把僅有的一點食物或衣物送給別人,那就很不容易。常言說:烈火見真金,患難見知己。看一個人不僅要注意他平時如何待人,更要注意他在危急關頭的表現。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本篇通過寫華歆、王朗二人,對一位搭船者,前後不同的態度,來表現兩個人不同的品性.字短意深,頗有餘味。

三、祖財、阮履分高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
祖士少,喜歡財物。阮遙集,愛好鞋子。兩人長期各自經營自己喜好的東西。這兩種不同嗜好,同樣都是一累,但兩人的高下,還沒分出來。

有人去拜訪祖士少,見他正在收拾財物;客到的時候,還沒有料理停當,剩下兩麓東西,在背後,他趕忙側身擋住它,顯得有些慌張。

有人去探望阮遙集,見他正自己親自吹火,給鞋子烤乾除濕;他開玩笑的說:「也不知我這一輩子,能穿幾雙鞋子?」神情自若,安閑和暢。

人們便從這兩人的神態中,區分出他們的高下。阮遙集為高潔,祖士少為低俗。

【評點】

魏晉時期的人,崇尚率真任性,曠達爽朗,不為外物所累,不為世譽所牽。你有什麼嗜好,無關緊要,關鍵是看你在這種嗜好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生態度和精神境界,是什麼樣的。祖士少好財,阮遙集愛鞋,當時的人們,不從這嗜好本身,去判別高下,而是從嗜好者,是否對事物能處之泰然,來判析人品的高潔或低俗。

四、陶母拒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
陶侃,晉朝潯陽人,官至征西大將軍,後任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

陶侃年輕時,做管理魚梁的小官。一次,他曾派人把一罐腌魚,送到家裡孝敬母親。他母親打開罐子,見是腌魚,就仍舊把罐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帶回。同時,還回信批評兒子說:「你當了官,拿公家的東西送給我吃,這不但對我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了我對你的憂慮。」

【評點】

嚴是愛,寬是害。對子女的真正愛護,是從嚴要求。擔任魚梁吏的陶侃,給母親送了一罐公家的魚,竟遭到了母親的斷然拒絕和嚴厲批評。這樣的母親,才是明達事理的母親,才是真正具有愛心的母親。這則小故事,對今日的父母,是有教育意義的。

五、學生殺師,負義無恥!

(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
隋朝末年,有個名叫昝(讀鄒)君謨的人,擅長射箭。他閉上眼睛射擊,說射哪兒就能射中哪兒。說要射眼睛,就會射中眼睛,想要射嘴巴就可以射中嘴巴。

有個叫王靈智的人,跟昝君謨學習射箭。經過一段時間,他自以為已經把射箭的本領,完全學到手了,便企圖射死昝君謨,讓自己成為天下無敵的射手。

有一天,王靈智突然向昝君謨,接連射去一支支利箭,不料都被已有提防的昝君謨,用一把短刀擋住了。只剩下最後一支射來的箭,昝君謨張口接住,並咬著箭頭,笑著對王靈智說:「你學習射箭三年了,我還沒有教你這種『嚙鏃法』呢。」

【評點】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總是有的。看來,害人之心不可有。昝君謨不僅射箭的技術高超,攻防兼備,而且很有警惕性,他能擋住暗箭,著實不易。他最後笑著對王靈智講的話,樸實雍容,點到為止。

六、徐勣為姐煮粥

(唐)劉餗《隋唐嘉話》記載:
英國公徐勣,貴為僕射,但他姐姐病了,總是一定要親自動手為她煮粥。鍋下的柴燒燃時,老是燒到徐勣長長的鬍子。他姐姐說:「家裡僕人侍妾那麼多,你為什麼非要自己動手,這樣自己苦自己呢?」

徐勣回答說:「難道是因為沒有人煮粥嗎?我看到姐姐,如今年歲已高,我自己也老了,以後就是想長時間為姐姐煮粥,恐怕也沒有機會啊!」

【評點】

人倫親情,總是讓人覺得那麼溫暖,那麼真純,那麼寶貴。尤其是人之老矣,其言也善,其間又還帶有幾分感傷。讀罷這篇小品,誰能不為徐勣對姐姐的一片真情所感動呢!那感情誠摯、而又普普通通的幾句話,的確讓人回味不盡,感嘆不已。

七、「不孝」案

(唐)劉餗《隋唐嘉話》記載:
李傑擔任河南尹的時候,有個婦女上訴,說她兒子不孝順自己。她兒子只是哭泣,並不自我辯解,只說:「我得罪了母親,死我認了。」

李傑看那個兒子的樣子,不像是不孝之子,就再三勸導他母親;母親堅持要官府把兒子處死。

不久,李傑又召來那個婦女,對她說:「案子已經審好了,你可以買棺材,來取兒子的屍體。」隨即,李傑又讓人暗中尾隨那個婦女。只見婦女出去以後,對一個道士說:「事情了結了。」

不久,婦女便把棺材弄來了;李傑此時,還是希望她能悔悟,仍像起初一樣勸導她。婦女執意要殺兒子,態度更為堅決。當時,道士就在門外。李傑密令人捉住他,由於出其不意,一審問他便招供說:「我與那個婦女私通,常常受到她兒子的干涉,因此想除掉他。」

李傑便讓人將那婦女和道士杖殺了。

那個兒子,就用剛運來的棺材,載著母親的屍體,哭著回去了。

【評點】

常言說:虎毒不吃子。這個婦女竟然為了自己的私情,執意要官府以不孝罪,斬殺自己的兒子。她最後的死,也是罪有應得。不過,讀罷這則小品,總讓人覺得沉甸甸的。

其子可敬。那位官員,也會辦案。

八、縣令夫人姓伍的故事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
陽伯博(人名)曾在山南道擔任一個縣的縣丞,他的妻子陸氏,是位名門之女。這個縣的縣令的夫人姓伍。

有一天,縣令夫人與縣府各位官員的夫人相會。等到見了面,縣令夫人便問縣丞夫人姓什麼,縣丞夫人回答說:「姓陸。」隨後,她又問主簿夫人姓什麼,回答說是姓漆。

這位縣令夫人,非常生氣地進裡屋去了。那幾位夫人,都不知道縣令夫人為什麼突然生氣了?都驚疑恐慌,打算離開這兒回家。

縣令知道這事後,趕緊進裡屋,問夫人:你是怎麼回事?夫人說:「縣丞夫人說她『姓陸』,主簿夫人說她『姓漆』,因為我姓伍,她們都有意戲弄我,壓迫我。其他官員夫人,幸虧我還沒問,若問,她們肯定會說『姓八』、『姓九』都比我大了。」

縣令聽后,大笑著說:「人各有各的姓,何必這樣斤斤計較呢?他又讓夫人趕緊出去應酬,應該做到:儍儍乎乎,歡笑如初!

【評點】

舊時一個縣裡,縣令是最大的官兒。縣丞、主簿等,都是縣令的下屬官。縣令夫人自然就是一縣的「第一夫人」了。

這則筆記中的縣令夫人姓伍,可巧的是縣丞、主簿的夫人,一個姓陸,一個姓漆(七)皆大於五。縣令夫人便在這姓氏上,爭風鬥氣。這則幽默小故事中,有巧合,有偶然,但這巧合中有真實,偶然中又有必然,縣令夫人爭強好勝的背後,正是平庸而無聊的官太太生活的積淀。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周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