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酌古鑒今:應有大志,勿戀柔情(數文)

2019年08月30日 15:07 PDF版 分享轉發

文:煥章 來源:正見網

一、次非刺蛟救眾人  

.恃君覽》記載:
楚國有個人名叫次非,他在干遂地方,得到一把寶劍,回來的時候,乘船渡長江,船到江心,有兩條蛟龍,從兩邊纏繞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對船夫說:「你曾看見過兩條蛟龍,纏繞住船,而船上的眾人,都能活下來的嗎?」船夫說:「沒有見過。」

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脫下衣服,拔出寶劍,說:「我這個身體,不過是腐肉、朽骨罷了!丟棄寶劍來保全自己,我哪能這樣愛惜自己的生命呢!」於是跳入江中,去刺殺蛟龍。殺死蛟龍后,他又回到船上。船上的眾人,都活了下來,齊聲感謝他的仗義和勇敢。

【賞析】
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可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自古以來,,就成為我國仁人志士的一條行為準則和人生信條。次非刺蛟救眾,則與仁者捨生取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次非眼中,寶劍難得,它的價值遠高於人的生命價值,為了保住寶劍,更為了救同船眾人,免遭于難,他毅然赴江刺殺蛟龍,而置生死於度外,視自己的生命如腐肉朽骨。這種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英勇行為.令人肅然起敬。

三、薛譚學唱歌

《列子.湯問》記載:
薛譚向秦青老師學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唱歌的本領,卻自以為都學好了,便向秦青告辭回家。

秦青也不阻止他,還在城外的大道邊,為薛譚餞行。秦青在席上,按著節拍,動情地歌唱,歌聲振動了路邊的樹木,留住了天空飄蕩的雲彩。這時,薛譚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學到老師的本領,便向老師道歉,請求回去再學。一輩子再也不敢說學成回家的話了。

【賞析】
薛譚自以為已學到老師的歌唱本領,急不可耐地要辭別回家,但當他聽到老師「響遏行雲」的歌聲,終於意識到自己淺薄無知,決心繼續再學。這說明學無止境,自滿者往往是淺薄的。千萬別滿足於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老師是一條河,一條江,你只是一個從江河中取水喝的人。

四、悄換岑鼎

劉晝《劉子.履信》記載: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國寶岑鼎。魯國國君暗中換了另一個鼎,獻上齊王。並要求與齊國簽訂和約。齊王不相信魯君會獻真鼎,說:「如果柳季說這鼎是真的,我們就接受它,並與齊國簽訂和約。」

魯君便去請柳季幫忙,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國家的象徵。而我把信用,看成是做人的根本。現在,您要我為您弄虛作假,破壞我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寶,這是我難以辦到的。」

魯君無法,只得獻上岑鼎,並與齊國簽訂了和約。

【賞析】
言而無信非君子。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頭百姓,都應當把真誠守信,視作治國修身、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此,人與人之間,才會有凝聚的粘合劑,國與國之間才會有溝通的橋樑,整個社會也就會健康地發展,否則,奉「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為信條,爾虞我詐,相互欺騙,那麼,社會上,心與心將永遠隔膜,這個世界將永遠是捏不攏的一盤散沙。所以,魯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五、應有大志,勿戀柔情

《孔叢子.儒服》記載:子商遊歷,來到了趙國,平原君的兩個門客:鄒文、季節,都與子高相處得很好。等到子高準備回魯國時,各位朋友都來向他送別。送別過後。鄒史、季節,又伴送了子高三天。分別時,鄒文和季節,淚流滿面,子高卻只是拱手作揖而已。

分手后,各自上了路。子高的弟子,問子高說:「老師與那兩位朋友,關係很好,他們有依戀不舍的真情,為不知何時再能見面,而感傷得眼淚縱橫。而老師卻高聲說話,只是拱了拱手,這恐怕不能說是對朋友感情深厚吧?」

子高回答說:「起初,我還以為他們兩人都是大丈夫,現在才曉得他們與女人差不多。人生在世,應該志在四方,豈能像鹿或豬那樣,總是圍聚在一塊兒?」

那個弟子又問:「這樣看來,那兩位哭泣,就不對了?」

子高回答說:「這兩位都是好人啊!他們有仁慈之心,但是在去留、決斷問題上,就肯定做得不夠了。應有大志,勿戀柔情!」

【賞析】
子高不愧是一位好男兒,偉丈夫!他胸懷遠大,志在四方;懂得珍重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然而也更知道:不能在脈脈的溫情之中,纏綿徘徊,而庸碌無為。古代志士講:「萬古綱常擔上肩,脊粱鐵硬扛蒼天!人生芳穢有千載,世上榮枯無百年。濟民當挺直,義烈存高遠!」何去何從,不作婦人優柔之狀;離合聚散,不為兒女沾襟之情。提得起,放得下。志當強毅,意當慷慨;四海為家,好男兒當有如此陽剛之氣。留戀于鹿豕般的團聚親熱,沉湎於兒女般的卿卿我我,軟弱寡斷,是成不了大事的!

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韓嬰《韓詩外傳》卷六 記載:
從前,楚國的熊渠子,夜行在外,看見地上躺著一塊石頭,以為是一隻睡著的老虎。他拉開弓,一箭射去,這箭頭箭尾,竟一同射入了石頭之中。熊渠子下馬仔細一看,知道是塊石頭,於是又射出一箭,但箭不僅沒射入,還反彈得無影無蹤了。

熊渠子先發之箭,神情貫注,誠心聚集,金石都為他開裂。更何況於人事呢?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賞析】
熊渠子在把卧石當作伏虎的時候,竟一箭射穿了石頭,創造了一大奇迹。奇迹的出現,當然靠熊渠子情急之下,用心精誠專一,用力強勁猛烈。所以,漢人王充用「畏懼加精,射之入深」八個字,來點破熊渠子一箭穿石的奧妙。卓有見地。

由此看來,世上無難事,只要人認定目標,全部身心地投入,全力以赴地追求,執著強毅,堅定不移,則不愁事不遂願。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七、見兩頭蛇,小兒哭泣

劉向《新序.雜事》記載:
小時候,有一次,出外遊玩.看見一條長有兩個頭的蛇,便把它殺死,埋了;回到家中,他見到母親,想起來後果可怕,就哇哇哭了起來。他的母親問他哭什麼?

孫叔敖回答說:「我聽說,人見到了長有兩個頭的蛇,一定會死。我剛才遇見了兩頭蛇。因此,我擔心我會離開母親死去。」

母親問:「蛇現在在哪兒?」

孫叔敖說:「我怕別的人,又看見它。就把它殺了,埋了起來。」

他母親說:「我聽說:積有陰德的人,老天爺會以好處,報答他的。你為別人好,殺了那蛇,你是不會死的。」

等到孫叔敖長大成人後,做了楚國的令尹。他還沒到任,人們就已知道他是一個仁義之士了。

【賞析】
孫叔敖為人殺蛇,而擔心自己會死時,其母便勸慰解釋說:「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也。」的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為善,為人多做好事,終究是會得到「善報」的,因為世事就是如此:有一份付出,終究是會有一份收穫的。

八、天神幫鸚鵡滅火

劉義慶《宣驗記》記載:
有一隻鸚鵡,飛落到了別的山上,山中的禽獸都十分敬重它,鸚鵡自己想,在這裏雖然很快活,但畢竟不是久留之地,於是離開了這裏。幾個月後,山中起了大火,鸚鵡在遠處看見了,就飛入水中。沾濕自己的羽毛,然後飛去,把水灑在大火上。

天神見后,說:「你雖然有滅火的堅強意志,但僅憑你灑的這點水又怎麼能撲滅大火呢?」

鸚鵡回答說:「雖然知道自己不能撲滅大火,但我曾在這山上住過,山中的禽獸,都很友善,待我如兄弟一般,我不忍心看見他們被大火焚燒。」

天神被鸚鵡感動了,就幫它澆滅了大火。

【賞析】
這隻鸚鵡很有些知恩圖報的人情味。那山中的禽獸曾有恩於它,一日山中失火,這隻存情義的鸚鵡,卻沒有忘記山中的那些禽獸,連忙飛去救火。

鸚鶿更令人感動的是它那救火的精誠。鸚鵡以翅膀沾水,去澆滅森林大火,雖然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但是,它救火報恩之情,卻是無比赤誠,正因如此,才感動了天神相助。

九、「金不換」

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記載:
周處年輕時,粗暴好鬥,被鄉里人看作禍害。義興縣河裡,有兩條蛟龍,山中有一隻猛虎,都共同侵害老百姓。於是,義興縣裡的人,把周處連同這蛟、虎一齊,稱作「三害」,而其中又以周處之害最大。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斬掉蛟龍,其實是希望「三害」之中只留下一個。周處就去山中,殺了老虎,又去河中,斬那蛟龍。蛟龍忽而浮出水面,忽而沉入水底,遊了幾十里,周處一直跟著它走。經過三天三夜,鄉里的人,都以為周處死了,便互相慶賀。

誰知他竟殺死了蛟龍而游出水面。他聽說鄉里人都互相慶賀,才知道大家都把他當作禍害,於是,產生了改過自新的念頭。

接著,他又到吳郡去尋找陸氏兄弟。陸機不在家,卻正碰見了陸雲。他就把義興人以他為患的情況全說了,還說自己想改正錯誤,而年紀已大,終究不能有所成就。

陸雲說:「古人認為早晨懂得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何況你的前途還遠大!而且,人怕的就是沒志向,有了志向,又何愁美名不能遠揚呢?」

周處聽了這番話,決心改過自勵,終於成了忠臣孝子。

【賞析】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周處年輕時橫行鄉里,是個頭上長瘡、腳下流濃的角色,但是,一旦有所感悟,有了改過自新的決心,他就重新做人了,後來終於成了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人一生免不了要犯錯誤,正如人吃五穀雜糧要生病一樣。有了錯誤能夠改正,有了劣跡敢於根除,最後還是會獲得一個全新的自我,正如人有了病,能夠及時療救,仍可獲得健旺的體魄一樣。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