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歷史故事:鄭一龍不拜奸相嚴嵩

2019年08月31日 17:01 PDF版 分享轉發

文:德惠 來源:正見網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明朝有位清官名叫鄭一龍,字「於田」,號「復琳」,后改為「崑山」,福建泉州府惠安縣人,官至江西布政司參政。他不僅是好官還是位學者,著有《書考義》、《一統輿圖廣略》、《剔歷余稿》、《游海夢談》、《詩餘類編》等著作,留下的故事不少。今天就講一個鄭一龍不攀附權貴,堅決不拜奸相(sōng)的故事。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鄭一龍殿試金榜提名,考中第三甲第二十三名。時值奸相嚴嵩當政,貪污腐敗,權焰熏天,同榜登第者不得不依照多年的慣例,依序前往嚴嵩的宰相府第參拜,以求提攜。然而鄭一龍秉持的氣節,堅決不去參拜。嚴嵩得意之餘,發現此榜中竟人膽敢犯顏不來。

嚴嵩怒極,當即下令相府家奴持單帖找到鄭一龍的臨時住所,單帖上的「拜」字故意寫作「手」字,言下之意是你不識時務,如不屈服,必難逃其手心,傳話讓他前往相府謝罪。鄭一龍的同科士子見狀,均認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力勸他前往請罪,以防不測。可他仍執意不肯,堅持他作為正人君子的原則,不為淫威所屈。後來鄭一龍得授應天府溧陽縣令,任內治政勤廉,頗有政績。任滿吏部察核,治績位列第一。溧陽人勒石立「去思碑」,以紀其功。依例他應有較大的升遷,豈料嚴嵩想起當年鄭一龍的不屈服,心中忌恨,僅升遷其為南京刑部主事。鄭一龍亦不以為意,輕裝上任。

鄭一龍蔑視權奸,卻愛民如子。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他任廣東參政時,潮州拓林澳發生水師兵變,叛軍逼向廣州城。藩臬監司等官分門守御。許多難民不堪叛軍殺戮奸劫,欲沖入城裡避難,可各職官卻閉門不納。鄭一龍見他們見死不救,大怒,慨然道:「賊近而啟扃以待,示強;民急而開門以納,示仁。奈何閉之,使難民無所受命乎?!」遂傳令大開城門,每天接納難民逾千,先後收容幾萬人。兵變平定后,朝廷對其勉獎有加。

鄭一龍不拜奸相,愛護百姓,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儒家君子的形像,值得後人紀念。當今人們談到社會的敗壞與墮落時,往往會表達不滿,說明內心還有善念,還能辨別善惡,可行為上卻經常在不同程度上妥協,同流合污,還美名其曰「認清現實」給自己找借口。這不是君子之所為,不是中華的教導。象當年鄭一龍一樣的正人君子,已經很少見了。可在弟子中卻非常普遍,因為法輪大法是正法,們人人在人心與言行上都尊奉「真、善、忍」的最高道德原則,在道德迅速下滑的紅塵濁世中逆流而上,做一個道德高尚的好人。就如歷史上正人君子往往被奸臣小人污衊、陷害一樣,大法弟子們也遭到了中共前黨魁江XX的迫害,而江XX貪腐成性禍國殃民,邪惡程度遠超歷史上奸相嚴嵩在內的任何暴君奸臣,希望大家面對中共的宣傳能保持獨立的思考,希望大家遇到大法弟子傳播的真相時能靜心傾聽,認真閱讀,用自己善良的本性做出判斷。

注:鄭一龍幼年時本姓朱,因為家庭變故改姓為鄭。他去世數年後,因為功績很大被世人認同,經家人申請,萬曆皇帝下旨恢複原姓,所以很多文章都稱其為。筆者考慮到其本人在世時都是使用鄭姓,為了尊重當時的歷史事實依然使用了鄭一龍這個姓名。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