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何清漣:中美貿易協議 為何有人認為川普輸了?

2020年01月18日 9:35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

輸了,並非輸在戰術上,而是輸在實力上,一個技術、資源都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與比拼,最終會輸,而且時間越長,輸得越慘。目前簽協議止損,是明智選擇。美國的輸並非現存事實,現實是美國經濟形勢很好,連一向唱衰的華爾街也在去年12月承認,股市漲勢將會延續至2020年。

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特朗普總統認為美國贏了,堅持說是「互利共贏」。這一局,究竟誰是贏家?

近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特朗普總統認為美國贏了,中國堅持說是「互利共贏」。中國國內輿論分成兩極,學界認為結果不錯,網民則認為這個協議喪權辱國,甚至為劉鶴送上「劉鴻章」之名。但國際主流媒體表達的看法卻讓人眼鏡碎了一地:美國輸了,而且是從戰略上輸了。

協議確有「城下之盟」之嫌

中國簽署這一協議,明顯是為了避免特朗普在去年12月15日宣布的新一輪加征上路。協議中,中國承諾在2020-2021年兩年內進口總額為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與服務,其中近500億為農產品,其餘為能源、製造業產品。在這一貿易協議里,美方沒得到北京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承諾,中國也沒能讓美國撤銷所有加征關稅,約3600億美元銷美貨品被加征的關稅仍在。除了最實質的關稅條款之外,其餘的條款大都是意向性的,特朗普也知道得等11月美國大選之後再說。

既然協議沒達到雙方期待,兩國為何要簽?那是因為雙方都有解套的需要。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以美國擁有的絕對優勢(實力與知識產權方面的道義),最後卻因中國的「大豆戰略」而師疲無功。出於非常實際且必要的政治考慮,特朗普必須休戰,第一階段協議關於農產品與能源購買的條款,正是特朗普此刻穩定票倉之需。這也是民主黨以務求全勝為借口,力反簽署協議的原因。

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更是疲憊不堪,正如我在《美國之勝:將中國從進攻逼回防禦狀態》(2019年12月25日)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樣,美國已經取得三重勝利:中國對外擴張成收縮之勢;全球產業鏈重置,中國貿易峰值期已過;知識產權方面,斬斷了中國「千人計劃」的偷竊之手,喚醒全球對中國的防範之心,一條反華國際戰線已經隱然成形。

中國的麻煩遠不止這些。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數月,其間警察的暴行引發全球人權組織對中國的譴責,催生了美國的《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讓中國局部回到了加入WTO之前的狀態:香港每年的最惠國待遇,得視美國國務院對香港人權狀態的評估而定。更兼經濟下行,外資撤離,失業問題非常嚴重,對中國政府的維穩形成極大隱患。在此情況下,如果硬抗下去,增加的關稅將成為壓垮不少中國外貿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必須止損解套。

雙方都需要戰略迂迴空間。這就是協議內容未達到雙方預期,但雙方都願意簽署這一協議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重考慮,特朗普2020勝選連任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既然如此,美國農產品與能源本就是中國需要之物,簽署協議既緩解了關稅壓力,讓國內外貿型企業能夠存活;還可以賣給特朗普一個人情:採購這麼多農產品,幫你穩定了農業州選民基本盤,連任成功后楞以留點商量餘地。

但一眾看客卻很不高興,只是不高興的緣由各不相同。

一眾看客有說法

市場一直懷疑中方每年採購400-5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的承諾,認為中國沒有這麼強的消化能力,因此極有可能無法兌現承諾。特朗普對此的做法是邀請龐大的「觀戰者」見證簽署儀式。這一儀式美中雙方參加者為52:10,美方52位「觀戰者」當中,32位是來自阿肯色州、蒙大拿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北卡羅來納州、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等農業州和能源州的參議員、眾議員和州長等,這些州是2016年特朗普的主要票倉。特朗普這樣做的目的不言而喻:作為總統,我已經為兌現競選承諾盡了最大的力。如果中國沒做到,那是中國不守承諾。

BBC於1月15日發表《高舉勝利旗幟退卻的特朗普抑或已近終極的「第一階段」》,該文的判詞是:「從戰略的高度看美中貿易戰的第一階段,無論是政治經濟評論人士還是商家,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美國已經輸了,而且可能已經失去了扳回來的機會」。作者重複了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甘思德(Scott Kennedy)的看法:美國為了「短暫而有限的獲益」,付出了「(對美方)有著深遠的實質性代價」。甘思德的看法一直被廣為徵引,可以歸納為四條,一是中國無法繼續從外部取得基礎技術,要繼續成功前行會越發困難。二是美國資本進入中國的機會將下降,尋找與中國人就諸如氣候變化等緊迫的區域和全球問題進行合作的方法將變得更加困難。三是美國的單邊主義破壞了與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朋友和盟友的關係。四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在培育的全球經濟體系如今遭受到最嚴重的破壞,首先是中國的腐蝕,其次是特朗普使用關稅戰。

甘思德的看法有代表性。自美國發動貿易戰以來,盟友基本不支持,全球化的推手機構,比如IMF、世界銀行、WTO也全都不支持。不支持的理由也很簡單,特朗普要通過貿易戰改寫世界經濟格局,而盟友們一直在搭美國的便車,現存經濟格局更是上述國際機構幾十年持續努力促成的結果。如今不想當世界總統的特朗普總統覺得美國太虧了,要讓美國重新偉大,所以就只能孤軍奮戰。

早在2019年11月傳說中美雙方將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之時,聯合國貿易發展大會(UNCTAD)發表一份《美國對中國關稅的貿易和貿易轉移效應》專題報告,指出了誰是戰的受害者,誰又從中美貿易對壘中獲得了最多好處。

報告分析了相關貿易數據后指出,而受中美貿易戰衝擊最大的行業包括中國的化工、傢具製造業和電子機械製造行業。美國加征關稅後,2019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下降了350億美元,關稅增加導致的商品價格上漲絕大部分被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與此同時,中國廠家最近開始降低出口商品價格,部分承擔了關稅成本。

該報告還指出一個事實:進口中國產品關稅的增加,導致美國轉向其他市場。在中國減少出口的350億美元中,其中約六成(210億美元)被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其中42億美元轉到了台灣。中美貿易戰的其他得利者者還包括墨西哥、歐盟、越南、韓國、加拿大和印度,他們都爭取到更多出口美國的份額。

聯合國貿發會的結論是:中美貿易戰兩敗俱傷,不僅損害了中、美雙方,而且還危及全球經濟穩定和未來的增長。

這個結論的矛盾在於:既然有那麼多得利者,其結論只有一半是對的,即中美雙方受損,全球經濟失之桑榆,收之東隅,除了聯合國貿發會認定一點:中國經濟的穩定是全球經濟穩定的壓艙石,只有中國的利益才能代表全球的利益。

就上述報告公布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10月發布對全球經濟的展望預測:中美貿易戰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到2020年將累計使全球GDP減少0.8%,換算成美元高達7000億,相當於瑞士的經濟規模。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最近表示,在貿易戰中,「每人都是輸家」——這個每人,當然不是指人而是用人指代國家。說這話時,她忘記了聯合國貿發會列舉的那些得利國家。

一個謬傳: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增加的關稅

在貿易戰開打的近兩年過程中,「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增加的關稅」成為國際媒體的共識。美國消費者有三億多,沒有機構做過相關調查。但關稅對消費者利益的影響,最後會通過通貨膨脹率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兩個數據反映出來。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經濟學家對通貨緊縮的恐懼感一度高於通貨膨脹,他們認為適當的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有好處。2012年,美聯儲出台一規定,如果通脹率高於2%,就加息;如果低於2%,就減息。而2019年上半年,關稅沒有引起通脹率升高以及消費價格指數(CPI)的上漲,以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來衡量的通脹率僅為1.5%。

美國的CPI指數在2019年12月達2.3%,相較於11月的2.0%有所增長。從美國歷史數據來看,這算中等偏低數值。據歷史數據,1948至2019期間平均值為2.8%,該數據的歷史最高值出現於1980年3月1日,達14.6%;歷史最低值則出現於1949年8月1日,為-3.0%。可以說,這兩個數據並未呈現出美國消費者利益受損。

最後,關於美中兩國孰贏孰輸,我的結論是:中國輸了,並非輸在戰術上,而是輸在實力上,一個技術、資源都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與美國比拼,最終會輸,而且時間越長,輸得越慘。目前簽協議止損,是明智選擇。美國的輸並非現存事實,現實是美國經濟形勢很好,連一向唱衰特朗普的華爾街也在去年12月承認,股市漲勢將會延續至2020年。IMF、聯合國貿發會、甘思德認為美國輸在未來,那是用全球主義者的眼光看待這問題,他們習慣了美國犧牲本國利益成全他國,並認為世界各國搭美國便車為理所當然。如今,盟友與中國經濟下行,而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不肯再幫扶盟友與發展中國家,那就是輸,輸了世界領導者的風範。只是特朗普主張美國優先,與國際主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套價值評判系統。如果特朗普連任,這一局面還會繼續下去。

作者:何清漣,中國經濟學者,現居美國。

來源:SBS澳廣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