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政治禁書版提供中國大陸政治禁書下載閱讀分享,所有跟中國政治、經濟、人權、民主自由、文革六四等相關的所有政治禁書下載閱讀和分享。
  • Advertisement
本貼由熱心網友分享,或收集於網路,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如發現其它問題,請點帖子右上角的倒三角圖標舉報該帖。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消滅斧頭幫 » 2012年6月17日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消滅斧頭幫
二級禁友
二級禁友
帖子: 213
用戶主題集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555.00
附件下載( ATTACHMENTS DOWNLOAD )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rar
(20.62 MiB) 被下載 10477 次
附件下載由熱心網友分享,或收集於網路,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消滅斧頭幫 » 2012年6月18日

沈志華:俄國解密檔案與朝鮮戰爭的起源

來源:讀史網站 作者:沈志華 發布時間:2006-03-18 13:29:02 編輯: 點擊次數: 1221

在對冷戰和朝鮮戰爭的研究中,關於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真相,一直是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眾說紛紜的課題。在90年代以前,國際學界存在著新舊傳統學派和修正學派之分。[1] 有關朝鮮戰爭的俄國解密檔案陸續公布以後,這些派別之間的界限模糊了,[2] 大多數學者認為金日成發動了這場戰爭,斯大林為北朝鮮開放了綠燈,而毛澤東對此則表示同意和支持。[3] 總體來說,這種分析是接近於歷史真實的,但是如果只是籠統地堅持這種說法,似乎證實了以往「共謀派」的理論。[4] 所以,筆者以為仍然有必要對某些細節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特別是關於北京在發動這場戰爭中所處的地位及其所持的立場。[5]

本文擬在整理和分析大量俄國解密檔案的基礎上,[6] 對蘇聯、朝鮮和中國在朝鮮戰爭爆發過程中各自的作用、立場,以及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做進一步的分析。

一、金日成積極策劃戰爭

1945年10月10日金日成率66名在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受訓的朝鮮軍官乘坐蘇聯「普加喬夫」號貨輪在元山港上岸,不久后被蘇聯軍政府選中,作為北朝鮮領導人。[7] 蘇聯人所以要用金日成替換此前扶植的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與莫斯科對朝鮮半島政策的變化有關。

戰後初期,蘇聯與美國在遠東地區既有矛盾,又需合作,既要劃分勢力範圍,又要避免直接衝突,朝鮮半島上三八線的確定就是這一狀況的反映。[8] 戰後蘇聯在朝鮮的目標最初是試圖通過託管或其他方式,與美國合作在朝鮮建立一個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的統一的朝鮮政府。[9] 與美國矛盾日漸加劇后,則轉為加強朝鮮北方的政治、經濟力量,並在此基礎上促進朝鮮民族的統一,從而保證通過全朝鮮普選建立的統一政府實行對蘇友好的政策。在朝鮮南北雙方先後實行選舉,並建立單獨政府後,蘇聯又提出美蘇同時從朝鮮半島撤軍,而且首先實行了單方面撤軍,其目的無非是為了表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和平願望,敦促美國撤軍。莫斯科一方面滿足於通過共產黨對北朝鮮的控制,一方面相信金日成有能力對抗南方,因此可以實現其在朝鮮半島遏制美國而不發生直接衝突的設想。[10]

然而,自從三八線劃定以後,南北朝鮮就一直處於緊張的對立狀態。金日成始終認為只有通過革命戰爭的手段才能解放全朝鮮並實現統一,而李承晚也主張加強軍備,積極北進。特別是朝鮮南北雙方各自成立了單獨的政權機構和蘇聯佔領軍撤出朝鮮半島以後,朝鮮半島的形勢更趨惡化,三八線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斷發生。從1949年年初,蘇聯駐朝鮮使館不斷向莫斯科發來有關南朝鮮可能發動進攻的告急電報。[11] 金日成完全明白,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必須依賴於莫斯科的首肯和幫助,於是提出了與蘇聯建立秘密同盟的要求。在遭到莫斯科的婉言拒絕之後,金日成便提出直接面見斯大林,以摸清蘇聯的意圖和態度。[12]

但此時斯大林的戰略重點還在歐洲,一方面斯大林通過組建共產黨情報局和整治南斯拉夫共產黨,構造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意在穩定與西方抗衡的陣腳。[13] 另一方面,面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強硬立場,斯大林在解決柏林危機的過程中採取了忍讓和退縮的立場,對雙方整體實力的認識迫使蘇聯放棄了與美國公開衝突的做法。[14] 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自然不會同意在朝鮮半島引發一場可能導致美國干預的戰爭。在3月初與金日成的會談中,斯大林只是輕鬆地詢問了南北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情況,以及三八線附近發生小規模軍事衝突的結果,並對金日成充滿信心的答覆表示滿意。[15] 至於金日成所要求的軍事援助,莫斯科只是同意幫助裝備在三八線駐防的兩個朝鮮警備旅,[16] 並決定讓蘇聯海軍分隊繼續留駐清津港協助朝鮮進行防禦。[17]

到1949年夏季,南北雙方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特別是在美國撤軍后,南朝鮮李承晚政權不斷發出戰爭叫囂,並一再對北方進行軍事挑釁和邊界侵犯。[18] 據蘇聯大使什特科夫和金日成的通報,「進攻北方的作戰計劃已經制定」,並將在7月發動進攻。[19] 但斯大林除了應金日成的不斷要求,同意向平壤增加武器裝備的援助,以保證北朝鮮不受侵犯外,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20] 莫斯科甚至批准了什特科夫提出的在美國撤軍后,撤除蘇聯在清津港的海軍基地及在平壤等地的軍用機場的建議,以免這些設施被朝鮮人民軍利用,從而使蘇聯在國際局勢中處於被動地位。[21] 蘇聯此時的主張是在北朝鮮建立祖國統一民主陣線,通過在全朝鮮進行普選實現和平統一。[22]

金日成不甘心自己的宏偉計劃受阻於莫斯科,於是轉過來試探毛澤東的態度。1949年5月,金日成派人民軍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訪問北平,與中共領導人商談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中朝鮮師轉屬人民軍的問題,並表露了準備採取軍事行動的意向。毛澤東一向主張「槍杆子裏面出政權」,自然會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不過,在中國的革命戰爭尚未結束,國家統一尚未實現的情況下,中共很難贊成北朝鮮的計劃。毛澤東答應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中共軍隊中的兩個朝鮮師轉給北朝鮮,如果朝鮮半島發生戰爭,中共「將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別是上述師的給養和武器」。但是,毛澤東「勸告朝鮮同志」,即使在美國撤軍而日本人也沒有回來的情況下,也「不要向南朝鮮發動進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勢」[23]。

儘管如此,金日成還不死心。面對來自南方威脅,金日成主張變被動為主動,他躊躇滿志地認為這是通過軍事手段實現朝鮮統一的有利時機。為此,在積極調動軍隊進行防禦部署的同時,金日成於7月初下令三八線地區的各部隊進入戰鬥準備狀態,並「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朝鮮師調回朝鮮:瀋陽師配置在新義州,長春師配置在羅南」。[24] 做好準備之後,9月3日金日成的私人秘書文日向蘇聯使館通報,南朝鮮最近企圖奪取瓮津半島三八線以北的部分地區,並炮擊海州市的水泥廠。因此,金日成請求准許對南方採取軍事行動,奪取瓮津半島及其以東到開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鮮地區,以縮短防線。如果國際局勢允許,還準備繼續向南方挺進。金日成相信,他們能夠在兩周,至多兩個月內,佔領南朝鮮。[25]

蘇聯駐朝鮮使館代辦頓金應維辛斯基的要求對情況進行了核實后,[26] 於9月14日向莫斯科報告了南北朝鮮軍事力量的詳細情況、金日成的考慮以及他本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報告說,「金日成認為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不強」,北方軍隊「在技術裝備(坦克、火炮、飛機)、紀律、官兵訓練素質,以及士氣等方面,均優越于南方軍隊」。如果進攻順利,「可以繼續向南方挺進」。金日成和朴憲永還認為,當朝鮮發生內戰時,美國不會直接出兵干預。但頓金本人認為,金日成計劃的局部性戰爭必然導致朝鮮爆發內戰,而北方軍隊還未強大到可以足以在速決戰中取勝,同時,「不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持久內戰對北方都是不利的」。[27] 不過,什特科夫大使卻表示贊同金日成的計劃。他認為,「南朝鮮政府的政治地位是不牢固的」,朝鮮半島的形勢對北方有利。儘管不排除「美國人將干預這場衝突並給南朝鮮提供積極幫助」的可能性,而人民軍的數量及其擁有的物質力量現在還不能保證完全粉碎南方軍隊和佔領南朝鮮,但他仍然認為,「發展朝鮮南部的游擊運動並給予各種各樣的支持和領導是可能的和適宜的」,在有利的形勢下,可以借口「南朝鮮人在三八線上的挑釁」,「佔領瓮津半島和開城地區」。[28]

經過慎重的研究和討論,[29] 莫斯科還是否決了金日成的計劃。9月24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決議,責成什特科夫嚴格按照決議的文本向金日成和朴憲永聲明:「由於目前北朝鮮的武裝力量與南朝鮮相比沒有占必不可少的優勢,因此不能不承認,現在進攻南方是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所以從軍事角度看是不允許的」。由於南方的游擊運動和群眾鬥爭沒有積極開展起來,建立解放區和組織人民起義的工作進行得很少,「從政治方面看,你們建議的對南方的進攻也是沒有做好準備的」。此外,進攻瓮津半島和佔領開城地區的局部戰役就意味著「朝鮮南北戰爭的開始」,而戰爭的持久性「可能給美國人對朝鮮事務進行各種干涉提供借口」。所以,「目前爭取朝鮮統一的任務要求集中最大力量:第一,開展游擊運動,建立解放區,在朝鮮準備全民起義,以便推翻反動政權和成功地解決整個朝鮮統一的任務;第二,進一步全力加強人民軍」。[30] 顯然,斯大林認為在朝鮮發動戰爭的條件尚未成熟。

斯大林的決定令金日成感到沮喪,[31] 但他雖然勉強接受了莫斯科的意見,卻還是繼續積極備戰。10月14日,三八線附近又發生了激烈戰鬥。北朝鮮第3警備旅對侵入三八線以北1.5公里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鮮軍隊展開攻擊,並佔領了這兩個高地。由於蘇聯大使和軍事顧問事前參与討論並默許了這一軍事行動,而事後又未向斯大林報告,莫斯科對此極為惱怒,葛羅米柯嚴厲地指責什特科夫沒有「嚴格地、堅定地」執行「禁止未經中央允許而向北朝鮮政府建議對南朝鮮採取積極行動」的指示以及「中央關於防止三八線形勢複雜化的指示」,並對他提出警告。[32]

看來,金日成想要採取軍事行動,必須等待莫斯科開放綠燈。

二、斯大林參与策劃戰爭

然而,僅僅兩個月以後,斯大林便給金日成發放了走向戰爭的通行證。

1950年1月19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發來的報告,在一次小範圍的宴會後,金日成藉著酒意激動地對蘇聯使館人員說,在中國完成其解放事業后,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放祖國南方的人民。「朝鮮南方的人民信任我,並指望我們的武裝力量。游擊隊不能解決問題。南方人民知道我們有一支優秀的部隊。最近我夜不能寐,考慮著如何解決統一全國的問題。如果解放朝鮮南方人民和統一祖國的事情拖延下來,那麼我就會失去朝鮮人民的信任。」金日成希望「同斯大林會面,討論南方的形勢和向李承晚軍隊發動進攻的問題」。如果不能同斯大林會面,那麼他想去見毛澤東。金日成還指責蘇聯不許可他進攻瓮津半島,否則人民軍在三天之內就能成功,「如果發動一場全面進攻,幾天之內就可以進入漢城」。[33] 與蘇聯使館人員採取的迴避態度不同,這一次斯大林卻令人感到意外地改變了主意。

經過一番考慮,1月30日斯大林親自回電說:「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滿,但他應當明白,他想對南朝鮮採取如此重大的舉措,是需要有充分準備的。這件事必須組織得不冒太大風險。如果他想同我談此事,那麼,我隨時準備接見他並同他會談。請把此事轉告金日成並且告訴他,在這件事上我準備幫助他。」[34] 在迄今看到的檔案文獻中,這是斯大林第一次表示同意在戰爭問題上幫助金日成。對此,金日成十分滿意,並立即表示隨時準備著斯大林的接見。[35]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斯大林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改變了對朝鮮問題的看法?[36]

研究者注意到,此間發生了一件蘇聯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即毛澤東訪蘇和中蘇同盟新條約的簽訂,而這次中蘇最高領導人之間談判的結果是迫使斯大林同意重新簽訂中蘇條約,從而使蘇聯被迫放棄其在遠東以中國東北為基礎的政治和經濟權益,即中國立即收回大連港,並在2-3年內收回中長鐵路和旅順港。[37] 把蒙古從中國的版圖中獨立出去,在俄羅斯南部形成廣闊的安全地帶;恢復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保證蘇聯擁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這是斯大林確定的蘇聯戰後在遠東的兩個戰略目標,而控制中國長春鐵路和旅順、大連港,正是蘇聯實現其遠東戰略的基本途徑。除了已經既成事實的蒙古問題,莫斯科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1945年中蘇條約所保證的蘇聯在滿洲的權益眼看就要被毛澤東提出的新條約斷送掉,斯大林必須採取補救措施。而處於朝鮮半島中部和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濟州島的幾個港口,早在1945年就是蘇聯外交部注意的目標了。於是,為了保證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利益,把整個朝鮮半島納入莫斯科的勢力範圍就是必然結果了。恰在此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發表的關於南朝鮮不在美國防禦範圍的演說,又為斯大林實現對朝鮮政策的改變創造了條件。[38]

毛澤東還沒有離開莫斯科,斯大林便集中精力去解決朝鮮問題了。為了加強北朝鮮的軍事力量以及人民軍的組織和指揮能力,莫斯科同意金日成再組建3個步兵師,並把蘇聯政府將於1951年提供的貸款用於1950年,以便為新組建的部隊購買蘇聯裝備。斯大林還任命瓦西里耶夫中將為朝鮮人民軍軍事總顧問,替代了自蘇聯從朝鮮撤軍后兼任這一職務的蘇聯大使什特科夫。[39] 此後,蘇聯便開始大規模向朝鮮提供武器裝備。3月9日,朝鮮照會蘇聯,「為了給人民軍補充裝備、彈藥和技術器材並加強人民軍,請蘇聯政府於1950年按照以前提交蘇聯政府的申請單向朝鮮提供1.2-1.3億盧布的軍事技術裝備」,朝鮮則相應地保證向蘇聯提供價值1.33億盧布的黃金、白銀和鉬精礦。隨後,金日成提供了所需武器裝備的詳細清單。[40] 莫斯科立即答覆,同意朝鮮提前使用1951年的貸款購置武器裝備。斯大林還親自致電金日成,對於「朝鮮人民軍所需裝備、彈藥和技術器材」,蘇聯政府決定「完全滿足您的這一請求」。[41]

在進行物質準備的同時,3月20日,金日成要求於4月初對莫斯科進行秘密訪問,並提出將與斯大林討論「國家南北統一的途徑和方法」及「經濟發展遠景」等問題。在一份「金日成提請斯大林同志幫助解決的問題」的清單中,明確寫道:「關於統一國家(南方和北方)的途徑和方法,擬採用武裝方式統一」,還提到與毛澤東會晤和同中國簽訂條約的問題。[42]得到同意后,金日成和外務相朴憲永於3月30日起程前往莫斯科。[43]

關於斯大林與金日成秘密會談的具體內容,目前在俄國檔案中尚未發現任何文字記錄,研究者引用的都是當事人的回憶。據說,金日成在會談中報告,朝鮮北方和南方都正在為統一做準備,但形勢對北方更有利。朴憲永則以熱烈的言語描述了反李承晚政權的抵抗運動形勢,他說:「人數達20萬的南朝鮮共產黨支部已經準備好在北方發出第一個信號時起義,南方人民一直在等待著土地改革和其他在北方已經實行的民主改革。」朝鮮領導人所不放心的只是不知道在統一問題上採取戰爭形式,朝鮮人民會產生怎樣的反應。對此,斯大林講了拉伯雷《巨人傳》中羊群的故事。他說,人民和羊群一樣,他們跟著頭羊,而不論頭羊走到哪裡。莫斯科擔心的問題是一旦爆發戰爭,美國是否會出兵干涉。據金日成的譯員文日回憶,金日成立即向斯大林保證,美國不會參与這場戰爭,其理由在於,這是一次果斷的突然襲擊,因為將會有20萬南朝鮮共產黨員進行起義,加上南方游擊隊對朝鮮人民軍的支持,進攻將在三天之內取得勝利。這樣,即使美國有心干預,也沒有時間進行軍事準備和部署。[44] 此外,1966年蘇聯外交部曾向勃列日涅夫等領導人提交了一份《關於朝鮮戰爭的背景報告》,其中提到這次會談時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了發動戰爭的戰略部署,即朝鮮政府準備分三步實現他們的目標:(1)在三八線附近集結部隊;(2)向南朝鮮發出和平統一的呼籲;(3)在南朝鮮拒絕和平統一的建議后開始軍事行動。該報告確認,斯大林「對朝鮮人所擬方案的最終認可,是在1950年3月至4月金日成訪問莫斯科期間」。[45]

總之,完全可以斷定,斯大林是在1950年1月至4月間決定支持並幫助金日成發動一場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的。顯然,與美國在朝鮮半島採取防禦和退守政策[46]的同時,蘇聯直接參与了戰爭的策劃和準備。

三、毛澤東接受既成事實

  不過,斯大林和金日成發動戰爭的日程表上,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處理,即在朝鮮半島採取軍事行動必須徵得毛澤東的同意。因為就在幾個月前劉少奇秘密訪蘇期間,斯大林建議,在國際革命運動中,中蘇兩家都應多承擔些義務,而且應該有某種分工,希望中國今後多擔負些對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屬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方面的幫助。斯大林還說,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後,革命中心由西方轉移到了東方,而現在又轉移到了中國和東亞。因此,中共「應當履行對東亞各國革命所承擔的責任」。[47] 斯大林不能出爾反爾。

然而,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全國工作重心已經轉向經濟建設,部隊正準備開始大規模複員,至於軍事戰略目標,只剩一個發動解放台灣的戰役了。當時,中共在東南沿海集中了16個軍的兵力,而在比鄰朝鮮的整個東北地區,只有幾個擔任地方警備任務的公安師和一個集體轉業、開荒種地的第42軍。因此,毛澤東此時無論如何不願意看到在中國北方鄰國發生一場可能導致美國干涉亞洲事務的戰爭。[48]

對此,斯大林心裏是十分清楚的。早在1949年夏中共中央代表團訪蘇期間,毛澤東就特意讓劉少奇將中共解放台灣的計劃轉告斯大林,並要求蘇聯提供援助。得知斯大林拒絕了中共的請求后,毛澤東在莫斯科第一次與斯大林會談時,再次婉轉地提出了同樣問題。[49] 而且就在毛澤東訪蘇前夕,斯大林還與毛澤東交換了對朝鮮政策的意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都認為北朝鮮此時不宜採取進攻性的軍事行動。毛澤東在去電中說,朝鮮同志想通過武力解決南朝鮮問題,中國領導人曾勸阻他們不要這樣做。斯大林回電說,完全同意中國同志的意見,在朝鮮不應開始一場戰爭,不能用軍事手段統一朝鮮。[50] 正因為如此,儘管斯大林已經考慮了要在朝鮮半島發動一場戰爭的問題,但他對正在莫斯科作客的毛澤東卻隻字未提。[51] 出於同樣的理由,斯大林在與金日成討論並決定了將採取軍事行動以後,明知此事必須徵得毛澤東的同意,卻不便親自出面,所以只能勸金日成去見毛澤東。[52]

其實,朝鮮所處的政治地位使金日成比斯大林更懂得在東亞地區採取如此重大的舉措,是一定要得到毛澤東支持的。於是,在斯大林對自己的意向已經表示贊同的情況下,金日成指示朝鮮駐華大使李周淵拜訪毛澤東,提出了訪華的要求。3月底,毛澤東在會見李周淵時,表示同意金日成訪華。估計到金日成可能要談進攻南朝鮮的問題,毛澤東在談話時指出,「如果已經有了統一朝鮮的具體計劃,那麼會晤必須秘密進行」。毛澤東還談到,「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朝鮮不可避免也要參戰」,因此必須做好軍事準備。當李周淵把會談的情況報告到平壤時,金日成已經起程赴莫斯科了,於是,朝鮮內閣副首相金策委託蘇聯使館將這一消息轉告金日成。[53]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周淵的報告中,並沒有提及會談時毛澤東曾表示同意在朝鮮發動進攻的計劃。但金日成在5月12日會見什特科夫時卻通知他,毛澤東會見李周淵時說:「用和平方式是不能統一朝鮮的,統一朝鮮必須要用武力才行」。[54] 金日成的說法不可信,他這樣做顯然是為了打消斯大林的顧慮,以取得莫斯科在發動戰爭問題上的絕對支持。實際上,金日成對莫斯科謊稱中共支持他採取軍事行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例如前面提到的關於1949年5月金一與中共領導人會談的情況,聯共(布)駐北平代表柯瓦廖夫報告說,中共支持對南朝鮮的進攻實行反擊,但勸告朝鮮不要主動進攻。而金日成向莫斯科的通報中卻有意含糊其辭,說中共表示將在未來的戰爭中援助朝鮮。[55] 不管金日成有何考慮,毛澤東畢竟到此時還不知道平壤和莫斯科已經就發動戰爭這樣的大事達成了默契。[56] 所以,儘管金日成認為他不需要中國的幫助,「因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經得到滿足」,但還是要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去見毛澤東,「通報以武力統一國家的意圖和在莫斯科會談此問題的結果」。[57]

5月13日晚,金日成一行秘密到達北京,併當即與中共領導人進行了會談。目前尚未發現有關這次會談具體內容的檔案文獻,但根據羅申向莫斯科的報告看,第一次會談並不順利,會談在開始進行的當天晚上便中斷了。羅申在電報中說:13日晚23時30分,周恩來到蘇聯大使館,要求立即向菲利波夫(斯大林)報告「毛澤東委託轉告」的事項。「朝鮮同志通知了菲利波夫同志的如下指示:現在的形勢與過去不同了,北朝鮮可以開始行動了;但這個問題必須與中國同志和毛澤東本人討論」。「毛澤東同志想要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對這一問題的說明」。電報最後說,「中國同志請求速速回電」。[58] 顯然,鑒於金日成所說情況事關重大,且斯大林不久前還明確表示反對在朝鮮採取軍事行動,中國領導人心有疑惑,故必須要求莫斯科給以證實。[59] 直到這時,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國領導人表明,蘇聯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5月14日維辛斯基轉來斯大林給毛澤東的電報:「在與朝鮮同志的會談中,菲利波夫同志和他的朋友們提出,鑒於國際形勢已經改變,他們同意朝鮮人關於實現統一的建議。同時補充一點,這個問題最終必須由中國和朝鮮同志共同解決,如果中國同志不同意,則應重新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會談詳情可由朝鮮同志向您講述。」[60] 看似平和的話語,卻透著莫斯科的強硬態度。作為東亞地區革命事業的「負責人」,毛澤東自然應支持朝鮮的革命行動。面對斯大林的壓力,毛澤東表示同意在解放台灣之前先解決朝鮮的統一問題。[61]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毛澤東在訪蘇期間曾批准中國軍隊中的朝鮮師帶裝備回國,此事難道不是說明中蘇領導人共同策劃了戰爭的準備嗎?[62] 關於戰前中國軍隊赴朝問題,過去因缺乏資料,不甚明白。[63] 現在情況清楚了:就毛澤東的動機而言,朝鮮師回國與朝鮮戰爭沒有關係。在日本佔領朝鮮期間,有很多朝鮮人進入中國東北境內,參加了中共的抗日軍隊。內戰時期,中共東北部隊中又增加了許多滿洲朝鮮族戰士。抗日戰爭結束后,便陸續有朝鮮戰士回國,較為集中的是由武亭率領的包括1000名朝鮮籍士兵的一個團。[64] 1949年5月金一到北平時,向毛澤東轉交了一封朝鮮勞動黨中央的信,請求必要時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中的朝鮮師轉屬朝鮮政府。毛澤東指出,在解放軍的三個朝鮮師中,有兩個駐紮在瀋陽和長春,另一個正在南下作戰。中共隨時準備把駐紮在東北的兩個師連同全部裝備,移交給朝鮮政府。另一個師只有等戰爭結束后才能從南方回來。[65] 金一走後,毛澤東便指示在東北的高崗,準備安排駐紮在瀋陽和長春的兩個朝鮮師於1949年7—8月回國。這兩個師,即李德山任師長的164師(實員10821人)和方虎山任師長的166師(實員10320人),當時均屬東北軍區建制,於1949年7月進入朝鮮。[66] 毛澤東所說的另一個朝鮮師回國的問題是6個月後提出的。1950年1月初,林彪給正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打電報稱,這16000餘名朝鮮人組成的部隊在進軍華南后,情緒出現波動,有些人要求回國。因戰爭即將結束,故希望把他們合併為一個師或4—5個團送回國。中國方面隨即與朝鮮聯繫,通知金日成,「由於作戰行動結束,中國人民軍隊中現有的朝鮮族部隊正在逐漸閑下來,如朝鮮政府願意,可以轉交」。金日成提出把中國軍隊中現有的朝鮮人按朝鮮師的編製,在中國組成一個步兵師,下設兩個團,其餘官兵用於補充摩托車團和機械化旅,並派人民軍作戰部長金光俠到中國洽談此事。1月11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同時致電林彪和朝鮮方面,同意朝鮮師回國,部隊由朝鮮來人就地改編,4月間更換夏裝回國。1月28日林彪得到通知,金日成已派人來武漢接收朝鮮部隊。[67]

從時間上看,在中國處理朝鮮師回國的問題時,毛澤東是反對金日成向南方發動進攻的,斯大林也沒有同意金日成的軍事計劃。因此,中國軍隊中的朝鮮士兵回國,決不能說明中國領導人當時就參与了戰爭的策劃。1949年同意朝鮮師回國,是因為毛澤東擔心北朝鮮受到南方的攻擊,從而出於國際主義立場對朝鮮革命政權表示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批准朝鮮師回國,一方面是因為朝鮮戰士有回國的意願,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領導人已經在考慮軍隊複員和減少軍費開支的問題了。[68] 因此,艾倫·懷廷很早以前就得出的結論是有說服力的:這些幫助中國革命的朝鮮士兵回國是很自然的現象。[69] 不過,當最後一支朝鮮師於4月18日到達元山時,[70] 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經下決心要進行一場戰爭了。因此,從客觀上講,三個經過戰爭鍛煉的朝鮮師回國,對於金日成的突然襲擊能夠成功,的確是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四、蘇朝聯合發動進攻

至此,通向朝鮮戰爭的道路對於金日成來說已經暢通無阻,需要的只是確認和實施具體的作戰計劃。

根據人民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長俞成哲的回憶,5月上旬蘇聯大量調換了在朝鮮人民軍中的蘇聯軍事顧問,用作戰參謀替換了那些以個人名義在朝鮮負責軍事訓練的軍人,並且為朝鮮軍隊制定了「先發制人的進攻作戰計劃」。[71] 到5月底,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和蘇聯軍事顧問團聯合向莫斯科報告,朝鮮人民軍向三八線集結的行動已經準備就緒。在金日成的堅持下,軍事行動開始的時間確定在1950年6月25日。接著莫斯科又接到報告說,按照進攻計劃,朝鮮人民軍每天可推進15-20公里,預計主要的軍事行動在22-27天之內完成。[72]

6月25日,北朝鮮軍隊依照計劃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南朝鮮發動了進攻。現在披露的6月26日什特科夫給斯大林私人軍事代表扎哈羅夫大將的報告,詳細說明了戰爭開始前後的的真實情況:

人民軍在三八線地區的集中開始於6月12日,結束於6月23日,完全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進行。各部隊的調動組織嚴密,未發生意外。敵軍的偵察大約已發現各部隊的調動,但各部隊的計劃及行動開始時間均得到嚴格保密。


各師作戰計劃制定及地形偵察過程均有蘇聯顧問參加。

戰役全部準備措施已於6月24日完成。6月24日已向各師師長發出「Д」和「Ч」的命令。

各部隊均宣讀了民族保衛省的政治命令,其中指出南朝鮮軍隊侵犯三八線,挑起軍事進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布了關於朝鮮人民軍轉入反攻的命令。

朝鮮人民軍官兵以高漲的熱情聽取了關於反攻的命令。

各部隊於6月24日24時進入出發位置。軍事行動于當地時間(25日)4時40分開始。進攻前的炮火準備進行了20-40分鐘,其中包括定位瞄準和10分鐘炮轟。隨後,步兵開始行動,迅速展開進攻。在開始的3小時后,個別部隊與軍團已向前推進了3至5公里。

人民軍部隊的攻擊完全出乎敵軍的意料。

敵軍僅在瓮津、開城與漢城諸方向進行了頑強抵抗。而較有組織的抵抗則在第一天12個小時以後才開始。

戰鬥第一天攻克的城市有:瓮津(瓮津方向)、開城、松隅里(地圖1:1000000,1943年總參謀部印製)。

在春川方向,人民軍部隊推進了12公里。

在東部海岸推進了8公里。

就在第一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海軍即有兩支登陸部隊在日本海沿岸登陸:第一支登陸部隊在江陵地區,包括2個營的海軍登陸部隊和約1000名游擊隊員;第二支登陸部隊在蔚珍地區,包括600名游擊隊員。

登陸部隊於6月25日5時登陸,整個過程進展順利。

游擊隊登陸部隊攻佔了蔚珍市及其周圍的若干鄉鎮。

在登陸部隊登陸過程中,人民軍軍艦與南朝鮮軍隊的艦艇曾發生戰鬥。戰鬥結果有一南方掃雷艦被擊沉,另有一掃雷艦被擊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海軍沒有傷亡。

6月26日,人民軍部隊繼續進攻,在戰鬥中不斷向南朝鮮領土縱深推進。

在6月26日一天的時間內(從右至左)徹底掃蕩了瓮津半島、開城地區;第6師的部隊強渡海灣並攻佔了金浦機場方向的居民點。

在漢城方向,第1、4師攻佔了汶山、東豆川等城市,第2師攻佔了道府春川市。

在日本海沿岸一帶,部隊的推進仍在繼續。注文津港已被攻克。

與在洪川方向移動的第12步兵師、越過松隅里在議政府方向進攻的第3步兵師及機械化旅整整一天沒有聯繫。[73]

以上情況充分表明,蘇聯參与了進攻南朝鮮軍事行動的所有策劃、準備和實施過程,只是為了避免引起美國的干預和遭到世界輿論的指責,斯大林採取了較為隱蔽的措施。戰爭爆發前5天,什特科夫報告說,金日成要求蘇聯提供進攻和登陸需用艦隻以及作為駕駛艦隻的10名蘇聯顧問。斯大林立即答覆,拒絕這些要求,以免為美國進行干涉提供借口。[74] 在進攻開始時,斯大林還下令召回了在朝鮮人民軍前線部隊中的所有蘇聯顧問。當時赫魯曉夫詢問其中的原委,斯大林回答說:「我們不想留下證據被人家指控我們參与了這件事」。[75]

然而,毛澤東對戰爭的準備過程和具體計劃卻毫不知情。或許是考慮到中國正在加緊準備進攻台灣,或許是估計到美國不會幹涉從而不需要也不希望中國介入,總之,斯大林和金日成對中國封鎖了消息和情報。據一位前北朝鮮高級軍需官回憶,在戰爭爆發前,所有蘇聯援助的武器都是從海路,而不是通過中國鐵路運抵朝鮮的,這樣做的特別目的是不讓中國獲知朝鮮的準備工作。[76] 以至關於朝鮮戰爭爆發的最初消息,毛澤東竟是從外國報紙上得知的。戰爭爆發后第三天,金日成才派了一名校官來北京通報情況。毛澤東對此十分不滿,事後對師哲說:「他們是我們的近鄰,戰爭爆發也不和我們商量,現在才來打招呼。」[77]

金日成在信心十足、躊躇滿志的時候,顯然不希望中國插手朝鮮事務,而斯大林在考慮改變對朝鮮半島的政策時,對於這位新的盟友有兩點顧忌:既擔心毛澤東在事前反對莫斯科的決定,又擔心局勢發生困難時毛澤東會置身事外,不聽從莫斯科的指揮。所以,斯大林一方面要中國同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對中國封鎖消息。經過這樣周密的安排,不但可以保證蘇聯的戰略決策被順利接受,又可以保證蘇聯的戰略目標得以實現。顯然,如果戰爭進展順利,即使失去東北,其結果還是可以保證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利益;如果出現危機和困難,則有中國這個盟友來承擔責任,其結果同樣可以實現蘇聯的既定目標。

結論一,金日成在1949年就提出通過軍事手段推進革命,完成統一大業。然而,此時斯大林在朝鮮半島的目標是維持三八線現狀,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的衝突,因此莫斯科嚴厲禁止金日成發動戰爭。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尚未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候,也表示無法援助北朝鮮的軍事行動。

結論二,1950年初毛澤東訪蘇,迫使斯大林簽訂了新的中蘇條約,其結果是蘇聯將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為了保持蘇聯在遠東的戰略目標,斯大林必須實現對整個朝鮮半島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國東北喪失的戰略地位。於是,莫斯科決定積極支持北朝鮮發動一場突然襲擊的戰爭,迅速統一朝鮮半島。

結論三,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並且正在準備解放台灣的戰役,毛澤東仍然不希望朝鮮在此時發生一場可能給中國安全造成威脅的戰爭。但是,作為亞洲革命的負責人,毛澤東又無法拒絕金日成的要求,特別是在斯大林已經表態之後,中國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結論四,在毛澤東表示原則上同意金日成採取軍事手段之後,朝鮮和蘇聯對戰爭的秘密準備已經接近尾聲,但卻沒有向北京透露其軍事計劃和行動的任何細節。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蘇聯大規模的軍事援助下,金日成發動了後來人們所說的朝鮮戰爭。

這就是近年來俄國解密檔案給人們勾勒的關於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畫面。
消滅斧頭幫
二級禁友
二級禁友
帖子: 213
用戶主題集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555.0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消滅斧頭幫 » 2012年6月18日

蘇聯未否決聯合國出兵朝鮮議案真相

作者:沈志華

如果蘇聯代表返回安理會,必將陷入兩難選擇——不使用否決權就意味著對北朝鮮乃至社會主義陣營的背叛,使用否決權則導致與美國和世界輿論的直接對立,而這都是斯大林不願看到的。


  美國決定對戰爭進行軍事干預。6月27日安理會再次通過決議,責成聯合國向大韓民國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擊退武裝進攻並恢復這一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7月7日,通過了派遣聯合國軍的決議案。那麼,蘇聯代表為什麼沒有及時返回聯合國,以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顯然是不利於社會主義陣營的決議呢?假如蘇聯行使否決權,美國便處於師出無名。在有關朝鮮戰爭的研究中,這始終是一個不解之謎。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蘇聯代表沒有及時返回聯合國安理會,以至6月25日下午(美國東部時間)安理會順利通過了美國的決議案。該議案譴責「北朝鮮對大韓民國發動的武裝進攻」,要求立即停止戰爭行動,北方軍隊撤回三八線以北,還要求聯合國所有成員國支持聯合國組織實施這一決議。


  根據這一決議,美國決定對戰爭進行軍事干預。6月27日安理會再次通過決議,責成聯合國向大韓民國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擊退武裝進攻並恢復這一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7月7日,通過了派遣聯合國軍的決議案。那麼,蘇聯代表為什麼沒有及時返回聯合國,以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顯然是不利於社會主義陣營的決議呢?假如蘇聯行使否決權,美國便處於師出無名。在有關朝鮮戰爭的研究中,這始終是一個不解之謎。


  研究者對此有各不相同的理解:有人認為這是蘇聯外交的一次政策失誤,也有人認為這是莫斯科有意為之;有人認為這是斯大林對金日成的進攻計劃充滿信心的表現,也有人認為這恰恰證明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的發動沒有關係;有人認為蘇聯這樣做與中蘇同盟條約有關,堅持要求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也有人認為莫斯科這樣做恰恰是出於對北京的不信任,其目的就是要造成中國與美國的對抗……


  絕密電文透露斯大林心事?


  蘇聯政府拒絕在安理會參加美國政府起草的朝鮮問題決議案的討論,令許多國家感到不解。2007年,俄國學者披露了一份直接涉及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檔案,引起了各國學者的注意。


  絕密


  布拉格,蘇聯大使


  請口頭向哥特瓦爾德轉達下面的內容。如果他需要書面材料,可以給他一份。


  對蘇聯6月27日退出安理會和它退出后所發生的事,我們同哥特瓦爾德同志有些不同看法。


  我們退出安理會的目的有四個:第一,表明蘇聯與新中國團結一致;第二,強調美國的政策荒誕愚蠢,因為它承認國民黨政府這個稻草人是中國在安理會的代表,卻不允許中國的真正代表進入安理會;第三,認定安理會在兩個大國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是非法的;第四,讓美國放開手腳,利用安理會中的多數再做些蠢事,從而在公眾輿論面前暴露美國政府的真實面目。


  我認為,我們已經達到了所有這些目的。


  我們退出安理會後,美國陷進了對朝鮮的軍事干涉,敗壞了自己在軍事和道義上的威望。現在沒有哪個正直的人還會懷疑,美國在朝鮮扮演了施暴者和侵略者的角色,在軍事上也不像它自己宣揚的那樣強大。此外,很明顯,美國的注意力從歐洲被引向了遠東。從國際力量對比的觀點來看,這一切是不是對我們有利呢?當然是。


  假設美國政府還繼續被牽制在遠東,並使中國加入解放朝鮮和爭取本國獨立的鬥爭,那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首先,美國像其他國家一樣,也不是擁有大批武裝力量的中國的對手。美國會在這場鬥爭中無力自拔。其次,美國在這裏被纏住后就不能在短時間內著手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不定期拖延,這就為鞏固歐洲的社會主義爭取了時間。更不要說美國和中國的鬥爭會在亞洲和整個遠東地區引發革命了。從國際力量對比的觀點來看,這一切是不是對我們有利呢?當然是。


  可見,蘇聯是否參加安理會已經不是表面看來那麼簡單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沒有理由說「民主陣營沒必要離開安理會」這樣的話。離開還是不離開是由具體情況決定的。我們可以再次離開安理會,也可以再回去,這都取決於國際局勢。


  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現在又回到了安理會。為的是繼續揭露美國政府的侵略政策,防止它打著安理會的旗號掩蓋自己的侵略行徑。現在,在美國已經捲入朝鮮戰爭之際,在安理會中最容易實現這一目的。我認為,這很明白,不需要再作解釋了。


  菲利波夫1950年8月27日


  電文給出的信息是,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哥特瓦爾德,他在與蘇聯駐布拉格大使的談話中表示懷疑蘇聯不返回安理會這一行為的正確性。因此哥特瓦爾德說認為「民主陣營沒有必要離開安理會」。在給哥特瓦爾德的電報中,斯大林詳細解釋了蘇聯沒有及時返回聯合國安理會這一做法的理由和考慮,這可以視作當時蘇聯代表是否參加安理會的高層原始反應。


  公布這份檔案的俄國學者列多夫斯基提出了他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其主要觀點是:第一,斯大林已經預計到美國必然對朝鮮進行武裝干涉,而且並不想阻止美國這樣做,目的就是有意為美國人創造武裝干涉朝鮮的條件,以便使美國陷入朝鮮戰爭不能自拔,從而削弱它在遠東地區的實力,破壞其在歐洲的戰略地位,同時推遲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斯大林已經預計到,共產主義的中國有能力也願意「幫助北朝鮮軍隊應付美國的干涉」,因為在莫斯科看來,毛澤東為了中國的安全,絕不會容許美國控制朝鮮,更不能讓他們進入中國的東北邊境地區。


  因此,毛澤東必然要出兵朝鮮與美國軍隊作戰。應該說,俄國學者對斯大林電報字面含義的這種理解是不錯的——這也正是斯大林希望人們理解的,即蘇聯代表沒有出席安理會阻止聯合國通過美國的決議案,是經過慎重考慮和精心策劃的一種策略,其目的就是要讓美國陷身於朝鮮戰爭,然後再讓中國出兵與之對抗,從而保證蘇聯在歐洲和國際力量對比中處於有利的戰略地位。


  斯大林的這個解釋,或者說俄國學者的這種理解,迎合了以往某些研究者對這一問題的一個觀點,即蘇聯在朝鮮戰爭爆發后的關鍵時刻拒絕返回安理會,「是要利用美國重新捲入遠東事務這一機會使華盛頓與北京發生糾紛」,因為斯大林已經考慮到,美國出兵朝鮮必然招致中國軍隊的介入,那樣就會「造成中美之間的直接對抗」。


  為新中國合法席位退出安理會


  按以上看法,從1950年初蘇聯退出聯合國安理會,到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進攻計劃,再到戰爭爆發后莫斯科採取的策略,這一切都是斯大林預先精心設計好並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的。然而,這裏的邏輯前提及其與已知史實的銜接存在一系列疑問。


  蘇聯退出聯合國安理會是為了加強與中國的同盟關係,而不是出於應付尚未發生的戰爭考慮。


  在毛澤東1949年12月訪蘇的開始階段,雙方在是否簽訂一個新的中蘇條約的問題上各執己見,談判陷入僵局。由於毛澤東的固執態度,以及西方輿論對中蘇關係現狀猜測而形成的壓力,斯大林被迫讓步,同意簽訂一個新條約。


  此時,美國決策層正在激烈辯論如何處理美中關係問題,結果是國務院主張拋棄蔣介石而嘗試與共產黨中國建立關係的意見佔了上風。1950年1月5日,杜魯門發表了著名的關於台灣問題的演說,聲明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如果在台灣海峽地區發生軍事衝突,那是中國內戰,美國不會幹預。在中蘇談判進入關鍵的時刻,美國的公開表態顯然刺激了莫斯科,使其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關係。


  所以在1月6日維辛斯基向毛澤東提出,希望中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一個聲明,說明國民黨代表留在安理會是不合法的,應該排除在安理會之外」。同時表示,蘇聯方面也將發表聲明支持中國的主張,並宣稱「只要有國民黨分子在安理會中,蘇聯代表就不參加安理會的工作」。毛澤東當即表示「對這個措施百分之百地贊成」,並認為這個聲明的副本可以發給安理會各成員國。


  1月8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致電聯合國大會主席羅慕洛、秘書長賴伊並轉安理會成員國:國民黨代表留在安全理事會是非法的,應將其從安理會開除。1月10日蘇聯代表馬立克提出了把國民黨代表開除出安理會的提案。當1月13日蘇聯提案遭到否決后,馬立克宣布蘇聯退出安理會,以實行抵制,同時指出: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安理會通過的任何決議都是非法的,對蘇聯不具有約束力。


  當天晚上再次與毛澤東會談時,維辛斯基建議中國向聯合國提出派遣自己的駐安理會代表,以「迫使他們把這個問題納入具體的議程」。鑒於毛澤東擔心這種做法可能得不到安理會的支持,維辛斯基指出,中國繼續施加壓力「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蘇聯拒絕參加安理會的工作「實際上將導致聯合國事務的癱瘓」,而目前安理會的一些成員國非常擔心出現這樣的局面。


  由此可以看出,蘇聯退出安理會的這一舉動是經過與中國領導人充分協商后採取的有準備的措施,其目的並非有些學者認為的那樣,是有意把中國隔絕於國際社會之外,恰恰相反,斯大林這樣做是進一步向毛澤東表示他對中蘇同盟關係的重視;蘇聯將全力幫助中國進入聯合國,從而使國際政治中的力量對比大大有利於社會主義陣營,否則,蘇聯寧願與中國「同甘共苦」,而讓聯合國陷入癱瘓狀態。此時,如何實現朝鮮統一的問題還沒有列入莫斯科的議事日程。


  美國急著攪局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當斯大林與中國協商聯合國代表權的問題時,並沒有也不可能考慮到朝鮮戰爭爆發時蘇聯將如何在國際舞台上面對此事,甚至當時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在朝鮮半島引發一場戰爭的問題。


  實際情況是,蘇聯退出安理會以後6天,即1月19日,斯大林接到蘇聯駐平壤使館的來信,說金日成在一次宴會中再次提出只有使用武力手段才能解決朝鮮統一問題,並要求面見斯大林。對此,斯大林一直沒有答覆。


  1月26日,在莫斯科的中國代表團向蘇聯提交了中國方面有關大連、旅順和中長鐵路協定的方案,這一方案幾乎完全推翻了蘇聯的方案。1月28日,蘇聯方面回復中國代表團,基本上同意了中國的方案,但反覆修改的幾個文本可以看出,這種選擇顯然是被迫做出的。


  1月31日斯大林答覆平壤,表示同意朝鮮的計劃,並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談。待中蘇同盟條約簽定,毛澤東離開莫斯科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金日成於4月10日秘密抵達莫斯科,與斯大林進行了十幾天的商談。會談中,斯大林反覆詢問金日成有無必勝的把握,美國是否會幹涉,如果美國干涉將如何應對。在得到金日成胸有成竹的回答后,斯大林終於同意全力支持朝鮮的軍事計劃。斯大林最後要求金日成去北京,徵求毛澤東對這一計劃的意見。


  金日成走後,5月3日,斯大林通報毛澤東,金日成來過莫斯科,具體商談的問題日後告知。隨後,在莫斯科的催促下,金日成於13日秘密抵達北京,講述了自己的計劃。毛澤東最初感到意外,便緊急與莫斯科聯繫。斯大林14日電報答覆,說朝鮮的計劃已經得到莫斯科同意,但最後的決定權在中國和朝鮮。毛澤東只得表示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行動。


  不難看出,斯大林很可能是出於對中蘇有關東北權益的協定不滿(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蘇聯將失去中長鐵路和旅順港),為了保證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這是蘇聯遠東戰略利益的支撐點,才同意朝鮮的進攻計劃的,而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金日成應在美國不干預或來不及干預的情況下迅速取得勝利。


  至於要求中國對這一行動的認可,一則是考慮到中蘇同盟關係和中國在亞洲革命中的責任,二則是萬一出現美國的干預可以指望中國對朝鮮提供支援。當然,這隻是一個推斷,但其基礎確是已經掌握的史實。而根據上述歷史過程,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出以下推斷:一,斯大林早在蘇聯代表退出聯合國安理會時就計劃發動朝鮮戰爭;二,斯大林在同意金日成的進攻計劃時就預計甚至希望美國干預這場戰爭;三,斯大林已經算定在美國介入戰爭后中國就會出兵朝鮮與美國軍隊作戰。


  斯大林的兩難選擇


  朝鮮戰爭爆發后蘇聯反應遲緩。斯大林和莫斯科高層表面雖平靜,但他們面臨兩難選擇。


  戰爭爆發的當天,6月25日下午,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阿蘭?柯克按照華盛頓的指示,要求緊急會見蘇聯外長維辛斯基,得到的答覆是:今天是星期日,外交部的領導人都不在莫斯科。


  6月26日晚(美國時間27日中午),蘇聯駐聯合國外交官在長島的斯德哥爾摩飯店舉行私人午餐會,這是蘇聯人在抵制期間定期的社交活動之一,以便與安理會其他成員國保持政治聯繫。當時,聯合國秘書長賴伊坐在美國代表格羅斯和蘇聯代表馬立克中間。


  午餐快要結束的時候,賴伊告訴馬立克說,他同其他外交官將前往安理會舉行會議,詢問蘇聯代表是否準備參加,並說:我認為貴國的利益是要求您出席的。


  格羅斯聽后臉色煞白,因為蘇聯代表出席會議,無疑將使用否決權。但此時馬立克搖搖頭說:不,我不去。6月27日一整天,美國大使繼續設法約見蘇聯外長,但始終未獲成功。下午5時,柯克派人向蘇聯外交部轉交了美國政府的備忘錄,請求蘇聯政府向北朝鮮政府施加壓力,停止軍事進攻。6月29日聯合國秘書長賴伊向蘇聯通知了安理會27日的決議。


  直到這個時候,莫斯科才正式做出反應。同一天,蘇聯第一副外長葛羅米柯會見美國大使柯克,向他遞交了蘇聯政府關於朝鮮事件對美國備忘錄的聲明。聲明說,對戰爭負責的應該是南朝鮮當局,蘇聯政府將繼續遵循不干涉朝鮮內政的原則,而蘇聯政府無法參加聯合國安理會,是因為美國拒絕中國出席,其結果使得安理會不可能做出具有合法效力的決定。同時,蘇聯政府還通知賴伊,莫斯科拒絕接受聯合國安理會27日的決議。


  蘇聯政府如此遲緩、平靜的反應以及在此後所作的公開聲明表明:第一,蘇聯對這場突發的戰爭並不感到意外;第二,莫斯科堅持認為蘇聯代表的缺席會使得安理會做出的一切決議都不具合法性(在這一點上斯大林說的是實話,儘管已經毫無意義);第三,關鍵的問題是,莫斯科只能採取置身事外的立場,因為如果蘇聯代表返回安理會,必將陷入兩難選擇——不使用否決權就意味著對北朝鮮乃至社會主義陣營的背叛,使用否決權則等於承認在平壤的背後站著莫斯科,從而導致與美國和世界輿論的直接對立,而這都是斯大林不願看到的。


  因此,蘇聯才會對返回安理會的「邀請」(賴伊)和「期待」(哥特瓦爾德)採取沉默和迴避的態度。後來蘇聯返回安理會,只是現實讓莫斯科意識到,蘇聯的缺席並沒有對聯合國成員國執行安理會決議產生任何影響,反而使自己因置身聯合國之外而無法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


  從多年後公布的電文看,斯大林的事後解釋完全是言不由衷、掩人耳目。如果研究者不加分析地完全相信檔案作者或當事人的說法,那麼就會掉入檔案作者有意無意設置的陷阱。
消滅斧頭幫
二級禁友
二級禁友
帖子: 213
用戶主題集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555.0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徐良 » 2012年6月27日

我所見所聞的幾位毛澤東身邊女孩
徐良
見習禁友
見習禁友
帖子: 19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0.0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憤青青年 » 2012年7月25日

二十海浬四十年
72木麻黃樹下
73兩個小男孩
他是我兄弟 尋
憤青青年
見習禁友
見習禁友
帖子: 25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0.0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番茄 » 2012年7月26日

讓我們統一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同是炎黃子孫,快結束分裂的狀態吧!
番茄
見習禁友
見習禁友
帖子: 9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0.0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必須 » 2019年3月21日

瀏覽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
必須
見習禁友
見習禁友
帖子: 36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23.0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忻文 » 2019年3月21日

想下載本書,讀一下。謝謝!
忻文
超級禁友
超級禁友
帖子: 1865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955.0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安道拓 » 2019年3月21日

下載學習,謝謝版主!
安道拓
八級禁友
八級禁友
帖子: 827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420.50

Re: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

帖子鍾長峰 » 2019年3月21日

建立傳達社情民意的通暢渠道,今天仍然需要努力。
鍾長峰
初級禁友
初級禁友
帖子: 146
用戶的貼子
手頭現金: 81.00

下一頁

回到 政治禁書

  • 火爆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