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社會百態

從外交政策角度來理解“特朗普主義”:亂局之中,強者獲利

轉自:新世紀,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2018-06-22

來源:《大西洋月刊》 

作者: 傑弗里·戈德堡

一位高級官員則將」」概括為,」(別國)持續動蕩將為創造優勢。」在他看來,認為,無論是同盟還是競爭對手,只要讓他們永遠處於非穩定狀態,最終的結果必然對美國有利,因為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我質疑,美國此舉會否讓同盟比對手陷入更大危機時,這位官員表示這需要戰略耐心。

  在過去幾個月中,我詢問了數位總統身邊人士,讓他們簡單描述如何從的角度來理解」特朗普主義」。

  不少專家認為,這種」特朗普式的混亂」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托馬斯·萊特(Thomas Wright)2016年1月就曾發文稱,特朗普的世界觀是有跡可循的。當時,幾乎整個外交界都認為特朗普的參選是場鬧劇,但萊特提出了幾個觀點:特朗普對奉行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感到厭惡,如果他當選總統,他會提出反對;他也不喜歡美國的軍事同盟,今後也會反對;他骨子裡堅信經濟全球化對美國不公平;他生來對」獨裁主義的政治強人」抱有同情。

  事實證明,萊特的觀點具有預見性。特朗普過去幾周的行為,以及我與一些白宮官員、特朗普的朋友及助手的談話,都印證了這些結論。而與他的第一年任期相比,特朗普正將他獨特的外交戰略以更迫切、集中的方式體現,由此也將帶來更大的、不可預知的變動。

  一位高級政府官員數周前這樣形容特朗普的外交策略,」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他解釋,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現實政治多樣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其真實含義是特朗普認為美國不屬於任何聯盟。」我們不得不和他解釋,過去那些與我們合作的國家期望從我們這裏得到忠誠,但他認為雙邊關係中不應包含這一條,」這位官員說。

  一位國家安全高級官員則將」特朗普主義」概括為,」(別國)持續動蕩將為美國創造優勢。」在他看來,特朗普認為,無論是同盟還是競爭對手,只要讓他們永遠處於非穩定狀態,最終的結果必然對美國有利,因為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我質疑,美國此舉會否讓同盟比對手陷入更大危機時,這位官員表示這需要戰略耐心。

  另一條解讀更為精妙,來自一名可以直接接觸到特朗普的白宮官員。幾周前,我問他,現在就定義」特朗普主義」是否為時過早?

  」不,」這位官員回答,」顯然已經有』特朗普主義』了。」

  」是什麼呢?」我問。

  」『特朗普主義』就是』我們是美國,混蛋』。」

  」為所有事向所有人道歉。他總是感到抱歉,」這位官員說,」但特朗普不覺得他需要為美國所做的任何事道歉。」我還問了另一位官員,他給出了相似的回答,」總統覺得我們是美國,其他人可以接受,也可以離開。」

  對特朗普的支持者而言,他們會把特朗普的這種心理看作是對冷酷和不公平世界的不屑,因為那個世界不再尊重美國的強大實力和特權。而對其他外交人士和國家安全政策的實踐者來說,特朗普的這種想法顯然是自我孤立和自暴自棄的行為。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心態不具有實效。這讓人回想起1979年的伊朗人質危機,這場危機持續了444天,也間接導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連選失敗。如果當時採取更強硬的姿態,也許會更有效。奧巴馬也曾表達過對同盟國的不滿,他認為同盟國沒有支付應分攤的軍費。此外,在外交政策制定中,自信心也並非一無是處。從某種程度上說,伊核協議之所以存在缺陷,部分是因為奧巴馬政府當時沒有掌握談判主導權。

  反觀特朗普,則有可能在某些議題上取得長久的外交勝利。正如眼下的美朝會晤,如果不是談崩了,那麼很有可能仍懸而未決。但的確存在一定的幾率,這次會晤將開啟新一輪有效談判機制。

  但」我們是美國」的這種心態很可能只是一種妄想。總體上看,特朗普所推行的政策正在破壞西方同盟,反而對俄羅斯和中國更有利。如果繼續實行」特朗普主義」,美國可能會逐漸走向衰弱。

  不過,總統的身邊人士卻持相反意見:在長達8年的消耗后,特朗普正在重塑美國實力。」人們都指責(特朗普)反對奧巴馬的所有政策,但我們認為這合乎情理,」特朗普的一位友人說,」過去有』奧巴馬主義』,我們是』反奧巴馬主義』。」

發文者:NCN 發布時間:6/25/2018 02:35:00 下午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禁聞網責任編輯:周楓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