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王克明 :向四舊道歉——為《關家莊龍王廟壁畫研究》序

2018年09月06日 21:15 PDF版 分享轉發

轉自:新世紀,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本書封面。陝北延川縣關家莊是、孫立哲等幾十位插隊落戶的村莊。)

讀這部學術著作,我想起余家溝山上那兩個古廟。都是單孔小窯,沒門窗。一是佛寺,佛祖和縛絝男裝的文殊普賢,三尊泥塑坐像;一是,端坐一尊黑泥塑。剛插隊時,我們惦記帶村裡後生上去打了龍王頭。後來我回村,多次建議修繕古廟。鄉親們再塑了黑龍王,但沒修小佛寺。陝北多,農民更看重龍王降雨的工具性。

陝西的旱災,2800年前就有記載。明以來600多年,陝西約旱過380年,成災190次,11次毀滅性大旱災,赤地千里死亡枕藉。1721年延川“大旱,斗米一兩(銀),殭屍遍野,人民逃亡”。恢復家園不久,關家莊人再建了龍王廟。這是他們對付乾旱的唯一辦法。

幾千年來,東亞這片北方土地上,人們為雨水祈求各路神神,也禱祀先賢,祈雨壁畫上人物眾多。殷商已用龍求雨,漢代按季節龍分五色,以後皇室有白龍祈雨,清代多見皇家祭黑龍祈雨。1750年,乾隆皇帝為求雨,曾一個月跑兩趟黑龍潭。或許因為黑龍王是滿人故土的北方黑帝。陝北多黑龍王廟,清平川關家莊乾隆年塑黑龍大王,大概都與此相關。

清平川、清明溝,名字由青眉山得來,曾有歷史民族的“青眉家族居此”。山前的關家莊,是後來的關氏漢人村落。可是,知青去插隊時,村裡並沒有姓關的。那為什麼叫關家莊呢?新發現《移修龍王廟碑記》上的名單,有名有姓地記錄了關家莊的一代先民。

清初時,陝北曾幾無人煙,“兵燹之後,人民存者不及十分之二”,5“有經行數日不見煙火者”。6 後人口漸增,關家莊修廟時,碑上刻關姓男子名,已有三代78人,只有3人住外村。到1823年,延川人口已49000多。那時的關家莊已幾百人,在陝北是大村子了。

但是,回亂年間,所有村民淪為一河枯骨,散落在美麗的清平川間。1867年10月20日“回民軍攻破延川城,反覆搶掠十數日,除個別山寨崖窯有存活者外,全縣漢民被殺殆盡”。7 150年前的那個10月下旬,上一代關家莊被血腥終結,龍王廟香火突然終斷。過後移民填入延川,但又曾旱災飢荒,人相食,十室九空。直到1904年,延川縣人口才回升到17308人,回亂前的三分之一。8 這些新住民的後代,幾十年後接待了北京來的插隊知青。

破敗古廟中被忽略的清代壁畫和碑刻,在知青插隊幾十年後,得知青之力,彰顯文物古迹之珍。這些曾被當作“四舊”的東西,是死難的先民留下的珍貴歷史。關家莊插隊知青、考古學者張燕對碑文的研究,少見地連接起了被回亂割斷的陝北民間歷史,是極其難得的變遷史料。我們余家溝和陝北很多村莊,多年來一直在問:回亂以前,這兒住著誰?

孫立哲先生囑我為本書作序。我想,我們這代人文革時候“破四舊”,助紂為虐地毀滅文化遺產,一直缺少一個道歉。寫這篇小序,是我個人向“四舊”道歉的一個機會。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2018年4月北京

——————————————

“破四舊”指“文革”時期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暴力運動,對中國傳 統文化遺產造成了毀滅性破壞。

旱災數字據《西北災荒史》和《中國氣象災害大典·陝西卷》。

原文道光十一年《重修延川縣誌》,轉引自《西北災荒史》。

《太平環宇記》卷三十六《關西道十二·延州》記延川:“青眉山在縣西北六十里,耆老雲後魏有吐蕃青眉家族居此。”

清順治延安府兵備道許瑤《延民疾苦議》:“本朝因兵燹之後,人民存者不及十分之二。”

清順治進士、宜君縣人楊素蘊《延屬丁徭疏》:“自宜君至延綏,南北千里內,有經行數日不見煙火者。”

引自延安市政協、延安市檔案局合編《延安古今大事記》。

延川縣清代人口數字據楊繩信《清末陝甘概況》。

(關家莊龍王廟正殿、廟門外景。這座龍王廟是近300年前關家莊先民修建,文革初期被造反的村民毀壞。后北京知青也曾破壞,史鐵生有過描寫。幾十年後,在本村幾位老知青關注下,這座破敗古廟彰顯出了價值。考古學者張燕也是關家莊插隊知青,在孫立哲的資助下,她和同事對本村和周邊村落古廟壁畫的研究,是北京知青研究陝北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成果。)

(孫立哲曾在關家莊行醫)

(史鐵生曾在關家莊喂牛)  

(關家莊龍王廟“移修龍王廟碑”)

 (關家莊龍王廟壁畫內景)

(關家莊龍王廟西牆壁畫<局部>)

(關家莊龍王廟東牆壁畫<局部>)

(黃土坡上一團綠樹,掩映著關家莊龍王廟)    

王克明,陝北老知青,主要從事陝北方言和民俗文化歷史繼承性的研究。

——陝北文化

sbwh66

發文者:Weiguo Zhang

發布時間:9/08/2018 08:40:00 上午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