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社會百態

吳修銘:美國不該對中國的互聯網審查姑息討好

轉自:新世紀,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紐約時報  2019年2月12日

ILLUSTRATION BY DEREK BRAHNEY/NEW STUDIO; PHOTOGRAPH BY PETE SALOUTOS/GETTY IMAGES 

 

隨著中國就可能的貿易協議展開高層談判,談判桌上的遺漏話題令人費解:市場。中國屏蔽或阻攔了幾乎所有重要的外國互聯網競爭對手,包括谷歌、、維基百科中文版、Pinterest、Line(日本主要的即時通訊公司)、Reddit和《紐約時報》。甚至連英國卡通角色小豬佩奇(Peppa Pig)和在網上引起轟動的相關影片也斷斷續續遭到審查;的官方報紙《人民日報》曾一度在社論中警告,她可能會」毀掉孩子的童年」。

中國長期以政治問題為由維護它的審查制度,稱其為保護公民免受政府認為的」有害信息」(包括」傳播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的內容)侵害的合法嘗試。但你無需是一名貿易理論家便可認識到,這種審查也是國際貿易中極其有效的壁壘。全球互聯網經濟至少規模達8萬億美元,並且在不斷增長中,而特朗普政府卻首要關注了製造、技術轉讓和農業,似乎沒有在該議題上迫使對方讓步。

由於不受美國、日本和歐洲競爭的影響,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過去10年來已取得巨大增長。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聯網企業中,中國佔據9席。這種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工程師的技能和創新力、充滿活力的創業文化,以及中國企業服務本國口味方面的成功。但很難相信這背後沒有審查制度的功勞。

此外,阻止外國競爭的壁壘不僅帶來經濟上的影響。沒有了更好的選擇,中國的用戶被迫忍受騰訊(它擁有私人即時消息應用微信)和在線支付公司螞蟻金服這樣的公司。令人驚奇的是,它們的隱私侵犯行為比起Facebook和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更加讓人不安。美國對中國審查制度的容忍,會鼓勵其他國家採取同樣的做法。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中國同意進行廣泛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包括數據處理和電信服務。中國的互聯網政策只能說違背了這些承諾。中國大概會辯稱,其互聯網政策為」保護公共道德或維護公共秩序所必需」,並援引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相關例外原則。但儘管這種例外或許能合理說明對賭博網站甚至對小豬佩奇的封殺,就中國互聯網的大多數壁壘而言,其真正目的似乎在於保護本土商業利益。

為何美國沒有要求中國進行改變呢?我們並不像是缺乏手段。諸如騰訊和在線零售商京東等中國公司已經在美國大舉拓展業務,尋求利用我們開放的互聯網和開放的市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16年曾把中國的互聯網屏蔽行為列為貿易壁壘。如果一個國家不允許我們在它那裡做生意,為什麼要允許它在我們這裏做生意?貿易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互惠互利:你們降低你們的壁壘,我們就降低我們的。在互聯網經濟方面,美國單方面解除武裝,是在被中國愚弄。

尤為令人困惑的,是美國主要互聯網公司的態度。作為中國互聯網貿易政策的受害者,它們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卻是姑息討好。由於擔心審查制度和工業間諜活動,谷歌的確於2010年退出了中國市場,也對中國的阻撓抱怨了一段時間。而在去年,我們了解到,谷歌實際上放棄了抗爭:為中國市場開發審查版搜索引擎,乞求進入中國市場。

同樣令人失望的,是Facebook的做法。儘管Facebook已被中國封殺多年,但其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為奉迎中國主席,做出令人尷尬的努力。(一度有八卦新聞稱,扎克伯格曾請求習為他未出生的孩子起個中文名做紀念,但沒能成功;扎克伯格對此予以否認。)

姑息討好無法成為有效的外交政策或貿易政策。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擁有最重要互聯網行業的國家,美國應當利用其優勢地位進行談判。如果特朗普政府想要在貿易上對中國強硬,那麼它應當要求對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有意義准入,否則就拒絕中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

貿易談判向來都是如這般進行的,互聯網也不應成為例外。否則,我們就會冒贏得昨日之戰、卻放棄明日之戰的風險。

——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9年2月4日。

吳修銘(@superwuster)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和時報觀點作者。他是《注意力商人:他們如何操弄人心?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The Curse of Bigness: Antitrust in the New Gilded Age)一書的作者。

翻譯:李建芳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網友推薦

發文者:NCN 發布時間:2/12/2019 08:43:00 上午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禁聞網責任編輯:周楓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