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解封裝APP追蹤抗疫—社會的新變革你可接受

2020年04月19日 9:11 PDF版 分享轉發

文章轉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解封裝APP追蹤抗疫—社會的新變革你可接受Facebook為其社交網路和Messenger應用程序AFP推出了兩種新的「護理」表情符號,顯示了與抗冠狀鬥爭的支持

【特別節目】儘管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蔓延,但近期來不少疫情嚴重的國家如法國表示增長曲線趨緩以及重症病人人數和住院率雙雙出現下降,因此,馬克龍總統在13日的全國電視講話中表示,他將謹慎地處理人民對解封的期待。疫情嚴峻的歐洲如何在解封同時又能保證病毒不再擴散?的確是個大哉問!今天我們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解決辦法之一或許是仿效防疫取得一定成效的韓國、新加坡等地用手機APP追蹤感染者的做法!

現有不少西方衛生專家認為,一旦禁足令結束,這類追蹤應用軟體將在病毒的管控上扮演重要角色。這也解釋了為何多國政府紛紛結合科技業者投入此一項目。

步新加坡後塵 多國開始研發藍牙追蹤APP

其實,法國在三月下旬已試圖學習德國開發一款類似新加坡的手機APP(暫名Stop Covid),用來警告用戶是否已與感染者接觸。只不過,有關數據隱私問題在個人自由至上的法國引發民間的強烈反彈。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國,不同於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正在牽頭研發使用藍牙技術的APP,德國國家科學院13日的抗疫評估報告建議應當效仿韓國,允許手機軟體記錄用戶的衛星定位移動數據。對於侵犯隱私的隱憂,該報告甚至建議,必要時應當推動歐盟隱私保護法規修訂,以便今後在疫情危機中可以適度調用隱私敏感數據。不過,報告同時也強調,這一切都必須基於用戶自願的原則。

用手機軟體建構疫情追蹤系統原本就是從亞洲國家開始的,不久前,堪稱這次防疫模範的台灣政府,宣布完成社交熱點APP的技術開發,不僅可以告知人潮聚集狀況、警示社交距離過近,還可記錄接觸史,日後如果發生確診個案,能就知道是否曾經跟確診個案接觸過。

據台灣官方透露,為防控疫情,行政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開發新的APP,透過手機藍牙功能,可以讓民眾掌握曾經去過的地方,同時記錄不特定對象的接觸情形;另外,結合高速公路即時影像服務,這款APP可以讓民眾預先知道目的地人潮聚集的情形,通過藍牙偵測,當民眾與同樣裝有這款APP的人距離過近的時候,手機便會發出警訊,預估最快4月底就能下載使用。

此前,在中國,為讓人們可以走動與復工,靠的也是數位技術即:「健康碼」。「健康碼」還可以連結支付寶或微信,通過大數據資料,辨別個人有沒有跟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有過直接或間接接觸,以便快速篩檢疫情來源,並找到可能被感染的人群。

當今,日本政府為了防止疫情繼續擴大,14日也宣布鼓勵科技公司加快研發像是新加坡政府使用的APP的日本版。

蘋果和為阻斷病毒傳播首度合作推追蹤平台

在抗疫優先下,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和谷歌集團也破天荒合作,10日宣布聯手推出手機的「新冠病毒接觸追蹤平台」,讓用戶基於選擇性加入去偵測曾在自己附近的其他手機,用戶如果曾和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過,就會發出警告。

路透社當天報道說,蘋果與谷歌對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佔比高達99%。這兩家公司罕見的合作,能夠加速相關應用軟體的使用,讓潛在的被感染者可以更快接受檢驗或隔離,也比現有的多數APP更加可靠。

據了解,蘋果和谷歌合作開發的系統,試圖建立一個跨越iOS和Android兩個系統,且無需用戶下載APP的大型網路,以鼓勵用戶廣泛使用。

與傳統的自行填報不同,在蘋果和谷歌推出的手機系統里,只要開啟藍牙信號即可追蹤與新冠感染者的距離。也就是,當有人的病毒檢測呈陽性並錄入系統,其他用戶的手機將能夠搜尋過去14天的定位資料,判斷是否與該患者存在接觸的風險。如果密切接觸已經發生,用戶將收到來自公共衛生機構的通知,該通知將包含一個鏈接,而該鏈接將定向到衛生當局的程式或網站,使用戶從中可以找到更多建議,包括關於進行隔離等等。

此外,該系統將不會使用位置數據,因為它將依賴於從附近智能手機發出的這些匿名密鑰來確定用戶與潛在具有傳染性的人的接近程度。

蘋果和谷歌在聯合聲明中表示,世界各地都在尋找解決大流行病的方案,本著這種合作精神,兩方希望「利用技術的力量來幫助世界各國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並加快日常生活的恢復。」

對此,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表示說,他的政府打算仔細研究這項工具。

是否侵犯隱私數據仍是爭議焦點

不過,這項已經著手規劃的技術,仍不免陷入全球性的爭議中,隱私權的倡導者希望以一套分散的系統來追蹤接觸者,而歐洲與亞洲政府則是推進集中的方式,後者存在技術弱點,可能讓政府獲取民眾的接觸對象數據。

曾參与接觸追蹤應用DP3T研發的倫敦大學法律講師Michael Veale對路透社說:「藉由蘋果與谷歌的合作,大家可以通過一個分散、保護隱私的應用,取得所有必要的公共衛生功能」,他另又指出,例如在英國與德國提出的集中式解決方案將無法使用這項新技術。

另一方面,德國政府也呼籲歐洲攜手開發「歐洲式」並符合歐盟安全法規的追蹤技術,不要拱手讓給矽谷。4月初,路透社披露,來自8個國家的130名研究人員聚集名為「全歐洲保護隱私的接觸追蹤」(PEPP-PT)的平台,將共同開發可在歐洲多國境內和跨境使用的接觸追蹤應用程序。

準備年底脫歐的英國也在考慮推出一款接觸追蹤APP,據悉,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旗下的創新部門NHSX計劃和美國公司Pivotal合作開發該應用軟體,該應用軟體可能會在英國政府放鬆目前的封鎖限制后發布。

有關新興科技使用個人數據一直是人們所擔憂的問題。蘋果在官方說明中強調,這項技術將以「用戶隱私和安全作為設計的核心」,並且不會收集可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蘋果和谷歌用戶都必須同意參与聯繫人追蹤。然而,一些例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之類的組織,還是對此類追蹤系統提出了隱私方面的擔憂。

4月11日,ACLU該組織在一份公開聲明中寫道:「值得稱讚的是,蘋果和谷歌已經宣布了一種似乎可以減輕最嚴重的隱私和集權風險的方法,但仍有改進餘地。」 並強調說:「我們將繼續保持警惕,以確保任何追蹤軟體都保持自願性和分散化,而且僅用於公共衛生目的,也僅用在大流行病期間。」

還有專家提問,那就是:被蘋果和谷歌系統建入的追蹤工具將在人們的手機中駐留多久?兩家公司目前對此似乎還沒有答案,但如果一直存在可能是個潛在的炸彈!

普及率也是APP的致勝關鍵

實際上,最大考驗將是這種接觸追蹤工具的普及程度,因為,只有在眾多人(數據專家稱至少六成以上的居民)使用它的情況下才能夠奏效,並影響大流行的整體發展軌跡。

路透社就稱,為達到效果,蘋果與谷歌計劃中的這個系統將要求數以百萬計的人加入,信任這些科技公司的保護措施,以及公共衛生系統的順利監督。

據悉,在新加坡,有一百萬人下載了「TraceTogether」。全球約有30億人擁有iPhone或Android智能手機,如果他們中的許多人選擇加入,這個系統可能就會有所作為。

除了隱私安全外(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和谷歌它們在聲明中著重強調考慮了該問題),據公衛專家指出,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需要保證新冠肺炎大規模的測試,如此也才能同時降低無癥狀者的傳播隱患。

我們姑且不論這種追蹤APP潛在弊端如何?能否發揮最大效用?採取封鎖措施的政府不約而同展現積極態度,這就指出一個新的開始,科技公司也正在將其資源注入公共衛生危機,都讓你我有機會深入思考關於這種權力可能會如何在未來改變人類社會的問題。

法廣RFI 夏榕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