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上海奧密克戎新冠疫情零死亡質疑

2022年04月11日 9:18 PDF版 分享轉發

新冠零死亡質疑

胡平

根據當地政府發布的疫情通報,上海目前15萬陽性,重症一個,零死亡。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按照上面的數據,這次上海爆發的奧密克戎,重症率和死亡率比一般的還低得多。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重症率和死亡率如此之低,當局為什麼還不放開,與病毒共存?為什麼還要嚴防死守,動態清零,搞得如臨大敵,戒備森嚴,勞民傷財,雞犬不寧呢?

老人是高危群體。上海市65歲以上老人有400萬,其中有82萬人超過80歲。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最近幾周,上海浦東的東海老年護理醫院至少有20名老人死亡,但沒有透露死因。我們有理由推測,上海其實也是死了人的,只不過沒算進新冠死亡病例。

3月18日,吉林新增死亡病例2例。3月19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介紹,吉林新增的2例死亡病例,其中1位是高齡,另外1位年紀也超過60歲,都合併嚴重的基礎疾病;其中1位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焦雅輝說,這兩人新冠肺炎的病情本身不重,是輕型,直接的死亡原因是由基礎疾病導致。

焦雅輝這話的言下之意是,這兩個死者其實都不該算進新冠死亡病例,因為他們都是老人,他們的直接死因是嚴重的基礎疾病,他們得的新冠肺炎都屬於輕症,連重症都不是。

這就揭示出上海零死亡的奧秘了。原來在上海這輪新冠疫情中,只要感染新冠而死的人,如果其直接的死亡原因是由基礎疾病導致,那就不算進新冠死亡病例。

不是這麼算的。在2020年4月8日的白宮冠狀病毒新聞發布會上,白宮應對疫情小組成員德博拉.伯克斯(Deborah Birx)博士說,有些國家報告冠狀病毒死亡人數的方式不同,但在美國,如果你在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情況下死亡,即使有其他原因導致你死亡,你也會被算作大流行病的受害者。伯克斯說:“If someone dies with COVID-19 we are counting that as a COVID-19 death”。

很明顯,美國的演算法要比中國的演算法寬泛得多。因此,同樣的情況,照美國的演算法,新冠死亡病例的數目會很大;而照的演算法則會很小,甚至為零。

我們知道,在統計流感死亡人數上,中國和美國的演算法就不一樣。美國的標準很寬泛,除了流感死亡外,凡是因流感而加重病情導致的死亡也算流感死亡。比如一位肺病、或心臟病、重症病人,死前患了流感,那麼他的死亡就會掛在流感死亡的賬上。中國則不然。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馮錄召說:“流感會引起肺炎等嚴重併發症,也會加重患者本身的其它慢性疾病,這部分死亡的患者(在中國)不會將其歸為流感致死,而是以其併發症為死因,例如會歸咎於肺炎、慢阻肺、糖尿病併發症等。”

如果你光看中美兩國公布的流感死亡的數據,你會發現,美國的流感死亡人數比中國大得多。中國一年死於流感的只有200餘人,美國一年死於流感的多達2萬-5萬。考慮到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那麼每年美國因流感死亡比率是中國的800餘倍!但是這種比較是不說明問題的,因為兩國對流感死亡的定義或標準不一樣。如果中國按照美國的標準去統計,中國一年死於流感的人數就遠遠不止200餘人了。根據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余宏傑課題組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respiratory mortality in China, 2010-1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在2010-2015年,中國平均每年有88100例流感相關的呼吸死亡。注意,這個將近9萬例的年均死亡並沒有包括流感引發死亡的另一個主因:心臟病。如果再加上流感引起的心臟病死亡,數目就更大了。據上海紅楓國際婦兒醫院官方網站披露:“中國疾控中心調查了中國流感死亡人數比例:每年因為流感引起的死亡人數,北方是萬分之1.8,南方是萬分之1.1。乘以13.6億人,中國每年因流感引起的死亡人數在20萬左右。”這就是說,如果按照美國的演算法,中國一年死於流感的人數其實比美國更多,即使按比例算也比美國更高。

在統計流感死亡人數上,中國的演算法和美國很不一樣。同樣的,在統計新冠死亡人數上,中國的演算法和美國也是很不一樣。美國的演算法是國際通行的演算法,包括香港也是這麼算的。這就是說,中國公布的新冠死亡數據,和其他國家與地區公布的新冠死亡數據,沒有可比性。這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按照國際通行的演算法做統計,中國的新冠死亡人數一定會比現在中國自己公布的數目大得多。

《光傳媒》首發。2022年4月9日。

來源:北京之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