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舊聞評論|觀影不語是君子

2023年01月30日 12:45 PDF版 分享轉發

01/29/2023

舊聞評論|觀影不語是君子 CDT 檔案卡標題:觀影不語是
作者:照相的宋師傅
發表日期:2023.1.29
來源:微信公眾號「舊聞評論」
主題歸類:中國電影
CDS收藏:真理館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路審查。詳細版權說明。

隨著春節檔期電影而來的,是滿微博的喧囂之聲。它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的機會,不只是微博成為什麼樣子,而是集體意識如何以其乾癟的表達形式,演變成沒有營養卻富有侵略性的東西,一種類似於大而無當卻自有出處的泡沫,隨時炸裂,好噴別人一臉壓服與羞辱的口水。

這些電影之所以能上映,當然經過了嚴格又仔細的審視,以確保它們按照一定的方向提供某些立場。實際表明,熱議中的典型電影並沒有在審美上往想象的那個審美模式推進——這個審美模式一直被鼓勵著積極模仿,但近十年的主流沒有完成任務。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電影主流及其背後的文藝觀,在試圖用電影復活一種與時代相稱的歐洲舊美學時,遇到了種種障礙。這些障礙可以總結為,一是圖解式宣傳的電影製作,壓制了舊美學電影的復活企圖;二是附生在的飯圈文化以細碎的易怒,削弱了復活的影響面。

影院里背誦宋詞的瘋狂,與另一邊盛讚、憂心所謂中國電影工業的沉鬱相映成趣。前者的談論者以戲謔的方式發現「敵人就在內部」,而宣發的表現證明,民族的再也不是世界的,反而成為集體必須要用分裂和對立來消解的東西,一下子抖露出身份政治的淺薄。

這就相當於,這個國家的國民現時此刻從未主動爭取過什麼身份,那些被認為「身份」的東西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像一種滲透到身上的澆水,塑型之後形成條件反射般的行為舉止,然後再被命名。「懸疑管夠」,最後變成笑料管夠,但該賺的錢是賺到了。

激發群體無意識反應,越來越成為電影的盈利模式,這是電影主流唯一從流量界學到的東西——或者說,電影主流的製成品已經趨同於社交媒體的內容流水線,因為不再有能耐造出高於後者的思想產品,就破罐子破摔了,「去他媽的」,埋頭割韭菜。

作為一種高級別的電影類型,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種高於生存的觀念體系,並且將這套觀念植入大眾的心神。不過,國產主流電影中科幻向的製作,因為粗糙的文學素養,以及對里芬斯塔爾羞答答的仿擬,雖然在美學上沒有建樹,但滿足了科幻迷的殺戮及佔有慾。

國際陰謀論孕育出來的科幻讀物用戶,與反美翻西方的激烈分子告訴同構,被津津樂道的中式科幻電影,用所謂工業化產出打造了一個碩大的洞穴,投射一行散發著六七十年氣息的標語:「我是你惹不起的人」,或者類似的人設,供手沖自嗨。

這當然是將影像製成品投喂到人群時,引發的一些固有反應。然而有一個問題或許可以提出來,包括審批者、導演、製片人在內,這些主流電影的製造團體可曾在任何層面實現其意識輸出嗎?難道沒發現一種規劃好的意識導向,在觀影后亂了秩序?

的宣發微博像佳士得一樣喊叫票房收入時,你當然可以理解為意識製成品的勝利,但卻無法強調是意識形態的勝利。這是一個摻雜著好消息與壞消息的結果。但似乎也理解為,如果靠意識搭台才能大賺四方,意識到底圖什麼?

電影主流製造陷入了貧富分化的處境,正面闡釋意識的五個一工程獎的稀疏,無人問津。而沾了一點意識之光的製作,卻能裹挾億計的金錢,意識把關人淪落為幫人精點錢的角色。這時候,意識,或者說特定的美學追求變得邊緣,被「糖衣炮彈」打敗了。

這就是電影主流製造的現實之處,它一點兒也不真誠,體現在對意識傳達不老實,對藝術創作敷衍了事,它不對任何沒用的東西共情,只是精算與利用,因為它們對票房的錙銖必較卻是動真格的。再沒有比將靖康恥斷句為靖「康恥」,更能體現這種紅色投機了。

這當然不是電影主流製作人獨有的盤算,反正在這種電影製成品的製造心態上,你能在馬路上跑著的車上看到類似的荒謬。比如,在進口霸道汽車上張貼碩大的國旗招貼,或「抗日戰利品」等貼紙——儘管它們遠不如「若有戰召必回」的五菱宏光車主來的粗暴如一。

那些認為滿江紅奪旗,中國電影工業明日就完蛋的咒罵,展示了國產電影從題材荒蕪向主旨荒誕轉變的輿論景觀。電影能夠成為什麼,已經不再是重要的問題。它既不服從審批者的意圖,也慣於脫離製作導向,都是偽裝成戰士的觀眾在看電影,好在他們手裡沒有槍。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