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鄭曉蔚的自留地|胡鑫宇事件發布會上,「不懂事」記者和他們最後一絲驕傲的倔強

2023年02月05日 17:51 PDF版 分享轉發

02/05/2023

鄭曉蔚的自留地|胡鑫宇事件發布會上,「不懂事」記者和他們最後一絲驕傲的倔強 CDT 檔案卡標題:事件發布會上,「不懂事」記者和他們最後一絲驕傲的倔強
作者:鄭曉蔚
來源:百家號「鄭曉蔚的自留地」
發表日期:2023.2.3
主題歸類:胡鑫宇
CDS收藏:公民館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路審查。詳細版權說明。

胡鑫宇事件新聞發布會,一位記者的舉動引發了民眾關注。當發布會接近尾聲,這位坐落在第三排醒目位置,但一直沒能獲得提問機會的記者,索性站起身來舉手提問,希望可以被主持人「發現」。

img有網友給他冠名「倔強記者」,一篇題為《胡鑫宇事件發布會,心疼這位倔強記者,莫非提問不在計劃範圍內?》的文章,也在朋友圈熱傳了開來。

我極感興趣地回看了近50分鐘的發布會視頻,注意到其實坐落在第二排的一位記者同樣惹眼。幾乎每逢提問環節,他都會將右手舉高高,始終保持著愈挫愈勇的工作熱情。

img發布會收官階段,這哥們終於死心了,沒再舉手提問。但第三排這位開篇提到的記者朋友,仍然在執著提問。為了吸引主持人的注意,他著急忙慌地站起了身,右手高高舉過頭頂——但這個畫面迅速被央視切走了。最終,他還是沒能獲得提問機會,台上官員同樣以「站起了身」的方式,手拿問題的答案稿紙,安靜離席。

img這兩位記者高高舉起的右手,展現出當下媒體行業里非常稀缺、又非常令人動容的職業品質。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我注意到,前三個提問機會分別給予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提問者的先後出場順序,暗示著直播發布會存在「事前設計」的痕迹。

正如我特別喜歡的、如般犀利的微信「舊聞評論」作者所言:「採取直播發布會的形式,會否比單純的文字通報更有效?我們也看到,列席參會的人都是念出準備好的材料,嚴格限制了發布會的自由問答,相當於將純文字發布轉成純文字的視頻版,為什麼要這樣?

一個猜測是,央視在本次輿情處置上介入程度高,作為一個建立在視頻資料基礎上的宣傳平台,私心上對全程的視頻呈現有專業追求。而且,在說服江西接受發布會時,有可能用兩點公理來遊說:1借用疫情發布會的通行模式並不難,2發布會比紙本通報更具說服力。」

但這樣生硬的傳播形式,並不會令觀者感到服膺。民眾大體的收視觀感是:三家位高權重的央媒壟斷並把持了提問。並且,接獲提問機會的記者,也多是照本宣科,對著手機屏或小本本朗讀。

img
記者提問

img
央視記者提問

這很像是文字通稿的3D化呈現,新聞發布會也由此喪失了「本來意義」:提問者與答題人,未能實現台上台下真正的實時交互,而是變成了情景奇怪的Siri語音。而一眾未能獲得提問機會的到場媒體,更像是獲邀來為本次發布會站台背書的品牌植入。

不過,高舉右手堅持提問的記者,顯然不願接受「」的設計與擺布。他們不去考慮發布會場景是否為事前布置、布會流程是否為提前綵排。

他們只管發問。

這是「無冕之王」的職責所在——就像警察的職責,理應是給失蹤孩子的母親一個極具公信力的說法。

在此我想多說一句:一位母親向有關部門討要孩子死因真相,這一做法無比正當。特別是當經歷校方語焉不詳、監控設備「發揮失常」、千人大規模搜山未果等一系列事件之後,胡鑫宇家人基於上述既存事實,對學校、機關做法提出合理質疑,是完全站得住腳的。網路暴民對胡鑫宇家人的無端指責與粗鄙網暴,也是不可接受的。

再強調一遍,胡鑫宇母親討要愛子死因真相的權利,理應得到扞衛與保障。

就像胡鑫宇舅舅所說:「家屬就是想看到證據,也好消除心中疑惑。」

再說回「倔強記者」提問事件。發布會現場主持人本不應依據媒體級別,對央媒給予特別關照。畢竟,所有記者的提問權利均應是「普惠」的,而不應是特別的授予與饋贈。

甚至,我們從回放視頻中可以看到,當第一輪提問機會出現時,即便《人民日報》記者舉手並不明顯,話筒也很「流暢」地遞到了他的手中。

imgimg
人民日報記者輕鬆獲得提問機會

顯然,「懂事」的主持人展示了超強的控場能力,絕不容許出現哪怕是一滴茶水潑灑主席台的紕漏。當台上領導「依序」回答了7個問題后,即便面對多位記者舉手提問的訴求,主持人也以「時間關係」為由,潦草收官。

但,面對這一舉國關切的焦點事件,誰會覺得「時間」是個問題呢?

50分鐘發布會內容難道就能消除所有疑問嗎?還是說,台上官員的回答內容只夠支撐50分鐘時長,根本打不了加時賽,於是只能準點結束?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欣慰地看到,這兩位「倔強記者」並沒有洞悉——或者說是並不准備領會這層「會議意圖」。從始至終,他們始終篤信新聞發布會的「明規則」,而不願去配合演戲,遵從所謂「潛規則」。

其實,我們從直播畫面中還可以看到,不只是這兩位記者,多位同行發布會全程也在拚命舉手,奮力打撈著近乎不可能獲得的提問機會。

這些記者無疑是令人尊重的。他們「走心」,而非「走過場」。

img這些筆直高舉右手的人,像高擎著一支光明的火炬。他們內心是有光的,生命是熱誠的。儘管一次次提問失敗,但依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們遵循了職業操守,伸張了行業權利,扞衛了記者尊嚴,展現了最後一絲驕傲的倔強。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