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三聯生活周刊|全球股市都在創新高,為什麼A股跌得這麼慘?

2024年02月05日 19:25 PDF版 分享轉發

02/05/2024

三聯生活周刊|全球股市都在創新高,為什麼A股跌得這麼慘?

file最近,A 場持續下跌,上證指數跌到2600多點,讓很多投資者痛苦不堪,曾經被視為底部的3000點,現在已經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高點。

而更讓投資者鬱悶的是,屢創新低,但是全球主要股指卻都在勇創歷史新高。美國的道瓊斯指數逼近3萬9千點,過去一個季度的漲幅超過20%;代表歐洲股市的斯托克50指數也創下歷史新高,去年11月以來的漲幅達到14%;日本的日經指數逼近37000點,幾乎已經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泡沫高點,過去一年的累計漲幅超過40%,成為當前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印度孟買指數也是屢創歷史新高,過去一年的漲幅超過20%,如果從2020年算起,印度股市的漲幅已經接近2倍……

對於A 股投資者而言,面對這種反差,難免會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我們的經濟增速高達5%以上,股市卻只能跌跌不休呢?普通民眾還能夠從股市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嗎?

對於A 股市場的下跌,很多投資者試圖從技術層面尋找原因,比如近期被市場高度關注的轉融通,就被很多人視為A股下跌的元兇。

所謂轉融通,是指金融公司將資金或者證券出借給,供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通俗理解,證券公司和投資者辦理融資或者融券業務時,如果手上資金或者股票不足,就向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借入。

CDT 檔案卡標題:都在創新高,為什麼A股跌得這麼慘?
作者:三聯生活周刊
發表日期:2024.2.5
來源:微信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
主題歸類:中國股市
CDS收藏:公民館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路審查。詳細版權說明。

最近轉融通之所以成為焦點,是因為有市場傳言表示,基金公司將持有的ETF基金借給證券公司,證券公司通過融券操作,將大量ETF借給機構投資者做空市場,由此導致市場大跌。

理論上而言,轉融通的融券功能,的確可以成為打壓市場的空頭力量,但是當前市場上的融券規模還是比較有限,不足以成為當前打壓A股的空頭主力。而且,證監會也已經發布公告,自1月29日起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但即便如此,也還是不能阻止A 股市場的下跌。

image
《東方華爾街》劇照

A 股市場多年來牛短熊長,從機制角度來看,主要還是因為A股是一個有利於企業融資,不利於投資者回報的市場。對於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在這樣的機制下想要獲得長期回報,基本上屬於火中取栗。

創立之初,主要目的之一是為國企融資解困,後來雖然慢慢擺脫了這樣的定位,但是又承擔了新的融資使命。我國的融資渠道里體系獨大,主要融資靠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佔比高達70%,這和發達國家剛好相反,發達國家的融資主要靠股權和債券等直接融資,佔比大概70%。

image
《三十而已》劇照

銀行的直接融資佔比過高,帶來的問題就是銀行容易將信貸資源向大企業傾斜,中小企業會陷入融資難的困境,同時,銀行貸款比股權融資的成本更高,企業過於依靠銀行信貸,也會帶來融資貴的難題。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難以解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融資結構不合理所致。

為了解決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我國近年來試圖大力提升間接融資比例,股市的融資規模急速膨脹。過去5年來,A 股市場的IPO融資規模快速上升。2018年,A股的IPO融資額不到2000億元,到了2022年,A 股市場的IPO規模已經高達5600億元,2023年的融資規模下降到3600億元,但也依然還是處於高位。尤其是在2021和2022年,A 股市場的融資規模連續兩年都是全球第一,超過了全球第一大股市美國,但是,A 股市場的總市值還不到美國股市的兩成。

image
《女不強大天不容》劇照

一個健康合理的股市應該是在融資和投資者回報之間取得平衡,只有投資者獲得良好回報,才能支持上市公司募集更多資金,由此形成長期良性循環。A 股市場過於偏重融資功能,反過來就對投資者的回報形成了擠壓。

首先,市場的總體流動性終究是有限的,當大量資金被上市公司的IPO以及各種再融資吸取之後,二級市場推動股價上漲的資金就會相對有限,股價上漲就缺乏足夠的資金推動。

更重要的是,大量新股上市,日積月累之後,在A 股市場形成了巨額的減持力量,這些低成本的股權在度過減持期之後,就成為市場上巨大的空頭。即使不直接減持,也能通過很多其他方式對二級市場的股價形成壓力,比如股權質押、比如通過轉融通借出融券等等。市場上流傳「買不完,根本買不完」的段子,起因就是股票供給太多,遠遠超過了投資者的接盤能力。

image
《都挺好》劇照

A股市場在持續下跌之後,估值水平已經處於歷史性底部,上海A 股的靜態只有11倍,深市的市盈率只有17倍。今年1月中旬,證監會也曾經公開表示,「當期A股市場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低位,長期看已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但是即便如此,A 股還是繼續大跌,投資者面對大跌后的市場也不敢進場抄底。原因在於,當前A股市場看上去便宜的估值只是靜態估值,如果從動態估值來看,如果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很多上市公司的盈利都會惡化,現在看起來很低的市盈率就會迅速上升。很多看上去很便宜的股價,在沒有業績支撐之後,其實並不便宜甚至很貴。

長期來看,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了5.2%的增速,不僅實現了預期目標,在全球範圍內也處於領先水平。不過,投資的核心和精髓在於預期,將來的預期如何,才能真正決定股市未來的方向。 如果投資者對經濟建立起足夠的信心,股市最終就有可能迎來牛市。反之,A股的下跌趨勢如果不能儘快逆轉,就有可能造成相互踩踏,形成更大的股災。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