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香港經濟學家:中國的房價揭示了經濟深度衰退

2024年05月24日 22:54 PDF版 分享轉發
 中國的房價揭示了經濟深度衰退 (圖片:Feng Li/Getty Images)
揭示了經濟深度衰退 (圖片:Feng Li/Getty Images)

希望之聲2024年5月24日】(記者凌浩綜合編譯)

前中共交通分部首席羅家聰(Law Ka-Chung)周三(4月17日)在英文《大紀元》刊文說,中共政府啟動了3000億元資金救助房地產業,但這遠遠不夠解決5000萬套房產過剩的問題。此外,資金主要通過銀行貸款,而非中央銀行印鈔,銀行潛在的壞賬最終會轉嫁給存款客戶,經濟前景依然悲觀。

羅家聰的文章翻譯如下:

中共政府最近啟動了一系列措施來挽救一蹶不振的房地產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銀行提供的3000億元資金用於清理過剩房產。粗略計算,這遠遠不夠。在谷歌搜索「中國房產過剩」,顯示估計有5000萬套過剩房產。假設每套房子的最低價格為10萬元,那麼未償還的總金額已達5萬億元,而3000億元僅佔總額的6%。然而,每套房子的價格應接近100萬元而非10萬元,因此上述估算過低了。

更重要的是,資金來源不是通過中央銀行印鈔,而是通過銀行貸款。除非住房崩盤立即結束並轉向看漲,否則銀行貸款不太可能得到償還,因為資產負債不平衡和價格下跌之間的螺旋關係已經形成。如果市場很快見底,那麼就沒有必要進行救助了。因此,官方的基本觀點仍然非常悲觀。銀行不會憑空創造貨幣,其潛在壞賬最終會成為存款客戶的損失,代價由所有人承擔。

原則上,總的銀行存款足以覆蓋所有未償還的房產債務。然而,「負資產」不僅限於房地產,還包括普通家庭。只要後者有未償還的抵押貸款,他們就面臨同樣的破產風險。風險的高低取決於槓桿比率,這在開發商和家庭之間差異很大。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槓桿率甚至可能高於一個財務安全的開發商。

用銀行存款來救助開發商會將風險導向家庭。雖然開發商的倒閉會導致許多明顯的壞賬和失業,但家庭的大規模破產也不是無關緊要的問題。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消費需求仍然非常疲弱(從零售銷售反映出來)。相比之下,「可提升」行業表現較好,如生產領域。因此,我們應該看到與房地產業崩盤一樣糟糕的經濟增長趨勢。而官方的數據揭示了這兩者相比較的一個謎團。

附帶的圖表比較了中國實際住宅房價與實際GDP。兩者都是實際數值(適當調整通脹后的)和同比增長率。雖然過去的漲跌幅度並不太一致,但增長水平是相當的。然而,近年來,儘管大方向基本一致,但水平上存在巨大的差異。

附帶的圖表

中國實際住房和GDP同比增長。 (羅家聰提供)
中國實際住房和GDP同比增長。 (羅家聰提供)

對此的解釋有兩個可能性。一種可能性是GDP數據是虛假的。事實上,我以前已經討論過,當PMI開始收縮(低於50)時,官方公布的GDP增長卻仍保持在4-5%。另一種可能性是,近年來有大量的建築和建設槓桿被用來提升GDP數據。這兩種情況應該都在起作用。如此看來,中國經濟已經陷入了深度的衰退。

(原文鏈接:https://www.theepochtimes.com/opinion/chinas-housing-price-reveals-the-true-gdp-contraction-5654463)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香港經濟學家:中國的房價揭示了經濟深度衰退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唐明